媒介融合生态下定向培养士官生军政素质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0-11-28 16:59卞禹臣
中国军转民 2020年8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卞禹臣

摘要:随着国防与军队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国防生停招的现状,定向培养士官的工作正在火热开展。在媒介融合生态背景下,如何构建高职士官生军事素质培养体系从而真正走出军队订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成为高职教育者和国防教育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的方法,结合自身参与的士官生定向培养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为新时代定向培养士官生军政素质培育提供理论探索和经验分析。

关键词:媒介融合;士官生军政素质;培育体系

为加快培养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原总参谋部、国家教育部确定从2012年起,面向全国7省(区、市)11所地方高校开展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士官工作。定向培养士官生,是以军地联培联训的模式为部队培养的高素质新型士官人才的举措,截止2019年,全国已有17省(区、市)的47所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参与这项工作。如何使士官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高尚军人道德品格,练就强大军事本领,坚定报国从军信念是首要的任务。

一、媒介融合生态对士官生军政素质培育的影响

(一)媒介融合概念的缘起与发展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截止目前,学术界对其定义还未达成一致。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浦尔教授的“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一说;国内,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国明教授对“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阐述则更为的细致,他在《传媒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媒体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3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更是聚焦中国的媒体融合发展,他深刻洞察全媒体、信息化发展的机遇。笔者认为,所谓媒介融合就是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同向交叉相融,人民大众处于全媒体时代,信息的转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便利性也在不断提高。

(二)定向培养士官生军政素质的要求

军政素质培育是定向培养士官生培养的首要任务,定向培养士官生除了应具備高技能这一特点外,更需要具备的是过硬的军政素质,只有培养良好的军政素质的士官生,才是真正为军方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达到直招士官生的办学的目的。技能素养和军政素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良好的军政素质为专业素质学习提供了保障,丰富专业素质如果没有坚定的军政素质作为保证,士官生到了部队将成为隐患。

(三)“媒介融合”发展与士官生军政素质培育之间的关系

1.“媒介融合”为士官生军政素质培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媒介融合”视域下当代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难以脱离互联网络,士官生的学习和生活亦是如此,以互联网络为媒介的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外来不良思想文化充斥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士官生是处于特殊的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鉴别力,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但由于缺乏实际社会经验,还是很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进而误入歧途。在此大背景下,士官生的军政素质培育工作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如何培养士官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全方位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他们对于碎片化信息的解读、理解、建构的能力,从而更加合理高效的做好士官生军政素质的培育工作。

2.“媒介融合”可为高校军政素质培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媒介融合”发展直接作用于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众多的影响。对于军政素质的培育来讲,传统的教授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巧妙地结合各种新的媒介传播方式,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提升教育效率。比如常见远程教育的交互行为,将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并提升两者的信任度。在2020年春天全球大面积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们不能上课,各大中小学就是利用在线媒体实现了“停课不停学”。还可在“媒介融合”发展中实现即时沟通的效果,学生不论是遇到任何问题,还是生活中的不愉快,都可以与教师之间相互的沟通。在新媒体融合发展下,士官生的军政素养培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士官生军政素质培养的现状

(一)士官生军政素养现状访谈案例

为了进一步了解士官生军政素养的现状,笔者选择了士官生教育教学管理老师、学生干部、普通学生三个维度进行抽样访谈交流和问卷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1.访谈17级连士官长A学生

2017级的同学即将入营,成为一名真正的士官,主要了解的是经过2.5年的学习,目前自身与军队要求的差距。该同学认为军事技能、军人作风是大部分同学身上体现出的主要差距,也有少数同学体现出的是身体素质的强弱,而在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素养方面展现的差距不是特别明显。对于党史军史感兴趣的同学会主动利用互联网等媒介主动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跟普通学生也没什么区别。

2.访谈2018级普通同学B学生

18级的同学是军政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对象,因此对18级的访谈主要倾向于学生对军政素质训练课程认知和感知方面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军政素质训练课程在哪些方面对于士官生的军政素养培育有所促进”时,该士官生认为周围的同学大部分组织性、纪律性有所提高,和周围的普通生对比起来军队的生活作风显而易见,体质也有所增强,但是不少同学那种军人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还不是特别的显著。

3.《军事技能》任课老师S老师

军政素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军事技能,而是政治素养。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为了进一步合适士官生军政素养培养的现状痛点和难点,笔者还访谈了士官生的军政素养课任课老师。该老师表示,学生更加热衷于军事技能的学习,对于体能的训练总是有点抵触和抗拒,参照《军人体能标准》来看,能够达到及格的人数不多。对照新兵新训体能标准,最近一次18级士官生抽测的结果显示,单杠、双杠、100米、3000米四项全连队也未能100%达到,成绩最差的连队四项科目的及格率只有35%。

(二)士官生军政素养现状分析

通过上述访谈的结果,笔者还向三个年级的士官生发放了问卷,结果显示与访谈结果基本吻合,且更具体。65%的同学认为军事技能与军人作风是存在主要差距之处,19%的同学认为身体素质是主要差距,而认为在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素养方面存在差距的只占5%,认为无明显差距的占11%。经过军政训练,36.19%的学生认为组织纪律性有所提高,22.71%认为学到了军队的生活作风,24.86%认为自身的体质有所增强,8.96%和7.27%认为需要加强服从意识和使命意识。

造成军政素质有待加强的原因,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士官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普通生而言,就业压力就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士官生而言,他们录取时就已经基本确定了他们未来的兵种和专业去向,只要在校2.5年的期间内专业课和军政课的学习能够及格,符合毕业条件,就能够顺利入营训练,最后分配工作岗位。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动力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士官生学习的效果。

2.士官生军政素养自我培育意识相对较弱

士官生在校期间执行模拟连队管理,每日执行一日生活制度,早出操,晚点名。相对于其他学生在军事技能和体能方面花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士官生在主观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军政素养课程的重要性,自我感觉良好,不了解部队对于人才的需求内容,更不知道自己和普通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区别,缺乏主观能动性,麻痹大意。

3.士官生军政课程学习的激励机制不够

目前大多数士官生培养院校的士官生奖助学金评定制度,沿用的是普通生的制度,军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权重计算方式一致,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军政训练中表现突出的没有适当的奖励措施,同时对于在军政训练中存在弄虚作假、缺斤少两的处罚力度不够。

三、士官生军政素质培育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正如开篇所述,军政素质培育是定向培养士官生培养的首要任务,而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因素下构建士官生军政素质培育体系更是重中之重,笔者所在单位南京信息職业技术学院2015年招收定向培养士官生以来,从“摸石头过河”的尝试阶段,招生规模只有一百多人到如今每年500多人,进入到系统化、规范化士官生人才培养阶段。学校力求将多年来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士官定向培养士官生在地方高校的2.5年内“应当学什么,应当如何学,应当学怎样”提供较为全面的指导意见。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访谈等,给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明确军政素质培养目标

为了进一步促进士官生的业务技能学习,加强军政素养课程可以提高士官生的军人意识,培养士官生的严谨军人作风,也为未来的岗位胜任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军政素质训练要与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士官生与普通学生生活同一个校区内,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与军校生的培养环境差异很大,很容易养成了很多与部队节奏不一致、不和谐的“坏习惯”。比如整理内务要求不严,宿舍卫生较差;讲究个性,组织纪律性较差等,这些毛病带到部队去会严重影响士官生自身的发展,也会给接收单位带来麻烦。因此,对于定向培养士官来说,军政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培养军人素质,二是强化士官素养。军人素质主要包括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身心素质、过硬的战斗技能;士官素养主要表现为突出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定的组训能力和过硬的军事专业技能,成为基层的思想骨干、技术骨干、组训骨干、管理骨干。无论是地方2.5年的教学,还是部队0.5年的入伍实习,军政课程设置和教学都要将培养军人素质、强化士官素养这两部分作为底层逻辑来谋划、思考和展开。

(二)设置合理课程体系结构

士官生人才培养的“3融合”原则,即军地融合、教管融合、显隐融合,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军政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具体由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两大类组成,显性课程主要是指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隐形课程主要包括日常训练和专项教育训练等活动类课程。

必修课程包含军事理论课程、军事技能与体能课程和政治课程等。军事理论课程,包括党史、军史、军事思想等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军事理论素养、军事辩证思维能力;军事技能与体能课程重点是打牢体能基础,培养学员战场适应能力、意志品质和战斗作风,包括三大条令、军事地形学、军队基层管理、教学组训法等高职院校可以完成的课程基础上,拓展轻武器操作、战术基础动作、防护、卫生与救护以及野战生存、单兵战斗行动等内容,从而培育军人素养和战斗精神;政治课程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形势与政策”4门课程和思想政治训练计划。

活动类课程包含军事基础训练计划,主要包括每天下午两课时的体能训练、每周不少于2次的队列训练、每年不少于1次的达标考核,以及作风养成、军事技能比武、小竞赛,等等;思想政治授课竞赛计划,主要为了提高士官生“四会”教学能力,组织士官生骨干参加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授课竞赛;组训能力训练计划主要包括模拟连、排、班的轮职制度,队前讲话训练,作为承训力量赴外承训普通高校新生军训的方法等;采取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形式,及时通报训练结果。

(三)搭建优质高效师资队伍

要搞好军政素养课程教学,必须拥有一支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可优先考虑从军事理论教师、体育教师中按实际需求遴选,安排这部分教师到部队院校学习轮训,体验军营生活,提高军事素质,扎实自身的军人气质,与此同时,邀请军事教学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工作,使他们在军政理论知识方面进行充实与提高;其次,学校可以积极引进人文社科类专业的研究生、部队转业或自主择业的年轻军官,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

在搞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广开渠道,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对校内从事士官生教育管理的军事辅导员进行军政素质方面的培训后兼职从事活动课程教学工作。根据学校的实际,也可采取不定期的邀请军事院校和部队人员来校指导教学和举办讲座、报告等。

(四)从严把关学生成果考核

以“合格加专长”为目标,积极开展军政素养强化训练,提升士官生的第一任职能力。下部队是士官生毕业后的必走之路,而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与部队接触的机会非常有限,与一個合格的“军中之母”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所以,2.5年的在校培养能否让士官生的体能素质初步达到了合格的标准是关键。但是,毕竟体能训练有着强度大、提高过程缓慢、对受训者意志力要求较高等特点,应从努力提高受训者的积极性的角度,注意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多个训练科目穿插实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防止不讲方法的蛮训。同时,还要从严把关学生成果的考核,在校期间的从严把关有助于士官生入伍后,更好的适应部队生活,体能训练成果考核的标准要尽量在合理的基础上向《军人体能标准》靠拢,政治素养要坚决过硬,在日常养成的成果考核要从重、从严。

综上,本文聚焦定向培养士官生军政素养培育需求,以媒介融合生态给士官生培养带来的问题为导向,提出定向培养士官军政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建议,并进行相关分析。推进定向培养士官生军政素养培育工作,应当在探索尝试中不断调整完善,实现媒介互通共融、优势互补,助力士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赖丽萍.“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1)

[2]谢精忠,朱俊.“微”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知识,2016(11)

[3]王尧,刘喜球,王月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高校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6

[4]郭毅,于翠玲. 国外媒体融合及其相关概念研究[J].现代出版,2013(6)

[5]喻国明,姚飞. 媒体融合——媒体转型的一场革命[J].青年记者,2014(24)

[6]黄建华.认真抓好国防生军政素质强化培训[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04)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2017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教研与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媒介融合生态下定向培养士官生军政素质培育体系构建》),编号:YS2017206。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