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于大地的灵魂写作

2020-11-28 07:47王克楠
牡丹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国作协散文作家

王克楠,原名王克难,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邯郸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河北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涉足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等,在纸媒发表各种文学作品300余篇,其中文学评论,尤其是散文评论在散文界有一定影响。有散文集《放飞年轻的梦想》获河北省新世纪十年散文著作奖;《太阳照在赵王城头》被选入2007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获得中国第三届冰心散文优秀奖。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全国就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伟大实践。七年后的今天,“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进入关键时期,为更好地记录和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的崭新风貌,中国作协围绕这一重大主题,联合中国作协46家团体会员单位,开展“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由中国作协团体会员单位推荐的25名作家,与中国作协选派的25位采写过习近平总书记所走访过的贫困地区的作家,以11月3日至21日为周期,到各自的扶贫点,书写11月3日至21日当地各族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书写人民群众走向小康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日前,由中国作协团体会员单位推荐的25名作家已于11月1日分别下沉到各自省市自治区的扶贫攻坚主战场,拉开活动序幕。

据悉,中国作协 “中国一日——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将从2020年起,每年确定具体的一天时间节点和一个主题,中国作协及46个团体会员单位联动,用文学的方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中国作家网)

包头是内蒙古历史悠久的城市,蒙古语为“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忆往昔,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大部分落脚到土默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发展和丰富了包头的塞外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由于笔者亦是内蒙古人,几次游览包头都留下深刻印象,前几日得到河南《牡丹》转来的包头市青年作家的原创样稿,很有亲近感。纵览八位包头市青年作家的作品,阔达之气迎面而来:李亚强用散文敬仰大地,王喆用散文表达生命的意义,西阔用小说来表达老一代河套人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时候的英雄气节,杨莉通过再现底层人民的艰难表达生活的复杂性。还有包头市的四位青年诗人,他们的作品虽然风格不一样,但用文字呈现灵魂的力度,作品呈现出了 强烈的生命喷发状态,很有艺术感染力。

毫无疑问,包头的青年作家西阔的小说《鸡冠花》是这组专辑里的重点作品。这篇小说叙述的是黄家几代人的生活变迁以及命运,重点叙述大爷爷和大奶奶的命运,而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以及家国情怀对家庭其他成员影响很大。小说还叙述了黄家三兄弟的命运……这些人物的命运与当时的抗战大局有关,国家的命运与一个个小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关。小说中的大爷爷上过私塾,是有知识、有觉悟的青年,他主动去寻找革命队伍,成为一名革命战士。而大爷爷的未婚妻则是童养媳,长得天生丽质,是旧社会贤妻良母式的妇女,她十分爱自己的未婚夫,但天有不测风云,大爷爷在对敌作战中牺牲了,大奶奶成为烈士遗孀。由于作者是用第一人称写作,小说中在开头回忆了祖爷爷和祖奶奶,尤其祖奶奶“出于意料之外”是一位青楼女子,是由祖爷爷花一百大洋从烟花巷赎出来的,以至于成为“我”的隐痛,同时构成这篇小说的“第三视角”。从叙述的角度说,这篇小说在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小故事中又穿插着令人难忘的细节,令读者眼前一亮的是小说中主人公的英雄气质,那种牺牲自我而保全大家的英雄行为,确实继承了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

诗歌从来是文学中的重要门类,“包头青年作家专辑”文学种类齐全,当然,诗歌占了重要的比重。包头青年诗人唐月、王江江、于学涛、寒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去拥抱河套平原,拥抱朝夕相处的塞外名城——包头。拥抱即是热爱,热爱产生真情,遂提升了自己的精神格局。四位青年诗人的诗歌取材不一,却都具有强烈的生命自觉和诗歌仪式感,他们远离表面写作,远离标语口号,是扎根在灵魂上的歌者。笔者认为这四位青年诗人的诗歌作品从整体上呈现了刚性、大地关怀、意境阔远的风貌,其中寒焱的诗歌用炼钢炉的炼钢壮观景象去激发自己的激情,“我们眼中的江湖其实很小。一把钢钎/满腔热血,三世肝胆,就可以召唤出江山”, 诗人在壮怀激烈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进行自我提升,“铁之为铁,钢之为钢,晨钟与暮鼓相随/千百道工序不是粉身碎骨就是冲压锻打”。 诗人唐月则把自己洞察的目光放在具有中国农事特点的二十四节气,为节气进行白描刻画,而青年诗人王江江的诗歌则植根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借助于自然外象表达心灵内象,向读者展示生机勃勃的大森林,“鄂温克,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驯鹿是风雪中行走的森林”。青年诗人于学涛把诗歌的触角蜇伏于叙事,力争把叙事与抒情浑然结合一体,诗人并不拒绝普通日常生活经验,如《赶早市》《昆区之夜》等;再就是诗人十分关注普通生活中的不平凡,如《身份》《桃树和桃子》等,也就是说,于学清已经悄然完成了现代诗写作的从抒情到非抒情过度,避免了诗歌不及物以及面对复杂生活难以发言的尴尬。

青年作家李亚强的散文具有高远之气,他的《大地叙事》分三部分表達了人与大地之间鱼水相依的状态,作者通过亲身经历感知“在大地上,人和其他动物是平等的”。正是因为作者具有这样的生命自觉,在离开黄土高原后,才会对自己在少年时代的灭鼠恶作剧进行反思。作者在《最后一座建筑》以描写来代替抒情,通过对隔壁老叔、爷爷坟地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无限和有限。有限的是生老病死,无限的是每个人最后都会以坟墓的形式归于无限。王喆的散文《水中游鮨》直接对生命进行揭示,只不过作者使用了“印象式”叙述方式。在作者的叙述里,母亲的梦境可以表现新生命的成长,但父母之间关系紧张,打斗不断,新生命出生以后,也受到这种负能量影响。儿子在上学期间逃学,泡网吧,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以至于母子之间产生几乎无法调和的矛盾……作者当然不仅叙述“这一个”家庭嬗变,更重要的是揭示人性的归属,在作品的结尾,已经成为父亲的儿子回到姥姥家,接自己的儿子,看到自由自在的儿子,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杨莉的散文《遥远的苦杏仁儿》表现了女性的本性善,作者以儿童视角回忆外祖母的生活情境:外祖母善待一切生物,包括善待家中非常勤勉的老母鸡,更不要说对自己当矿工的弟弟怎样疼爱有加,亲情依依。作者在进行亲情叙述的同时,亦忠诚于现实,表现了矿工村的简陋以及工人村的艰苦情形。

包头位于蒙古高原南端,南濒黄河,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山河并存的地理环境天然具备独特的地理气场,这种气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学创作者,肯定会产生血肉相依的深刻影响。笔者通过阅读八位青年作家创作的作品,可以充分感受到河套平原的地气对于他们精神格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们在文字中以独特的角度表现自己所认识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生的大悲大喜,这与城市文学中的浮泛疏离形成天壤之别,于是,可以期待这块土地上产生更优秀的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   王小朋

猜你喜欢
中国作协散文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78岁『奶奶作家』加入中国作协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台湾作家任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