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仃欲送毕加索门神

2020-11-28 07:38沈治鹏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张仃画集斗牛

沈治鹏

张仃是从画妖魔鬼怪、寺庙塑像等民间艺术品爱上绘画的。由此,他对那些死板的写实主义不太感冒。他在北平读书时,深受张光宇的画风影响,对其高超的艺术技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因这种艺术之缘,1936年张仃漂流到南京,卖文为生,在张光宇的发现提携下,一举成名,迎来第一个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

喜欢上毕加索,实际上是后来的事。黄永玉认为他的画是“毕加索古典主义时期风格与中国民间风格”的结合。

张仃认为这种喜爱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看到西方现代艺术中最时尚的一面,和东方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息息相通的,看到洋与土的内在联系。

张仃曾经比喻:画家在纸上作画,好比斗牛士斗牛。把作画和斗牛联系在一起,说明作画在张仃心目中绝非文人墨客的游戏和消遣,而是生与死的博弈,是激情、力量、技术和勇气的通力合作。如此大胆的想象,在中国画家中恐怕绝无仅有。

1956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由张仃担任中国馆总设计师。他一直想拜访毕加索,就是没有机会。5月,正好有一个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巴黎,团长是化学家侯德榜。张仃接到文化部的电报,奉命加入该团,一入团他就提议:去法国南部戛纳拜访毕加索。

他为毕加索准备了两件礼物,木版水印的《齐白石画集》和杨柳青门神版画。可团中的一位女政工干部认为门神年画是封建迷信,最后只送了《齐白石画集》。毕加索非常高兴,把他一本刚出版的画册送给了张仃。

(摘自《人民政協报》)

猜你喜欢
张仃画集斗牛
一直爱一直在
“牛气冲天”
斗牛为什么用红布
丰子恺《护生画集》不仅是祝寿作品
当张仃走到世界美术的参照系中
从“为什么去延安”到“我不临古画”
我的一本画集丢了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