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廷杰 张唐媚
内容摘要: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论语》和孔子的教育思想加以研究,已经颇为充分,但大多停留在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德育思想等方面,很少就孔子的批评教育艺术与实践加以探讨和总结。本文从《论语》入手,探讨孔子的批评教育智慧;在此基础上,置身当代的教育境遇,从师生关系变化的角度反思孔子批评教育的某些时代不适应性,并揭示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孔子 批评教育 教育时代性 当代启示
批评教育,其独特性在于它是旨在通过批评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并最终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教育的能力。此种教育方式,一般不常用,但对犯有原则性错误或坚持错误思想的学生,有时又非使用不足以使之警醒、悔改。但比起表扬来,批评教育的难度要大得多。“批评时如果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批评的方式欠妥或分寸掌握不当,非但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反会事与愿违,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情绪。”[1](P97)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常常批评学生,但其批评很讲究艺术性,颇有智慧,对今天的批评教育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一.孔子批评教育的智慧
(一)批评教育理念的科学性
批评教育,其依据的理念必须具有科学性。否则,批评教育就会在根本上走偏,乃至背道而驰。纵观《论语》,孔子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始终坚持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有教無类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至今仍备受教育界推崇,并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石。历史和实践证明,孔子的这些教育理念是科学的。
孔子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坚持了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使学生接受榜样的精神感染、熏陶和鼓励。譬如子贡在议论别人时,孔子坚称自己就不会有这种闲暇去议论别人,以自身行为模范敦促子路改正错误。孔子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例如在《论语·先进》篇中冉有、子路两人同时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对两位学生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孔子是根据两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冉求畏缩不前,所以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孔子在批评教育中也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孔子强调平民教育,不论什么人,贵族或平民,聪明或愚笨,都应接受教育。但另一方面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优缺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批评。所以,无论是对好勇寡谋的子路,聪明优秀的子贡,还是那个总气人的宰我,凡是学生犯错误了,孔子都进行批评教育。
(二)批评方式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批评教育最忌不分对象,方式单调僵化,不考虑对象的性格、所犯错误的类型、轻重。但孔子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各种各样,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全因人而异。对聪慧的子贡,孔子往往点到为止,无需多言。“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孔子称子贡为“瑚琏之器”,聪颖的子贡一下子明白孔子并非表扬自己像瑚琏那样贵重,而在于勉励自己追求“君子不器”的境界。但对性格直爽、好勇寡谋的子路,孔子就不客气了。“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这个批评是很重的,等于说子路遇事冲动,处事急躁,鲁莽行事,有勇无谋。
孔子即便批评同一个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就如被批评次数最多的子路,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召集弟子言志时,对子路轻率不假思索的回答,便只用一个表情“哂”回应;在《论语·公冶长》中子路正沉浸在被孔子表扬的喜悦时(“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孔子话锋一转,直接指出:“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治长》)事情不同,批评的方式也不同。
孔子批评学生也很注重时机。有时是趁机加以批评,《论语·宪问》中,一次子贡正在议论别人,被孔子听到了,孔子趁机单刀直入地说道:“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这实际是趁机批评子贡不知自我反思。但孔子有时则是主动找机会批评,《论语·公冶长》中记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这等于是孔子主动想教育下子贡,他并非真的想在颜回与子贡之间分个高低,实乃针对子贡的骄傲自满,通过与颜回比较,借机让子贡警醒自己的差距。
以上不难看出,孔子批评学生往往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事情的差异与时机的选择,而采取不同的批评策略和批评话语,以期富有针对性、适用性、有效性,绝不是不分对象,固守某种批评方式,而不知因人因事因时变通。
(三)批评方法灵活多样
与批评教育不顾及对象、方式单一僵化不同,孔子在注重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同时,还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注重批评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
1.直接式
即教师对学生犯的错误不留余地地直接指出,让学生明确错误,从而达到直接警醒学生的一种批评教育方法。例如看见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气得骂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这固然与孔子对时间的珍惜有关(孔子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与对宰我的了解有关,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但志大行疏,诚如钱穆所言:“孔子之责之已甚,甚为可疑。或因宰我负大志,居常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孔子故作严辞以戒。”[2](P109)
2.对比式
即在批评教育时将两种相关、相反的事情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受教育者进行对比式的教育,从而让受教育者更加清晰明了自己的问题。例如,在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在这里孔子把子贡和颜回放在一起,让子贡自己认识到与颜回的差距所在,但是在子贡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后,孔子转言说自己也赶不上颜回啊!这样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让学生在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又不至于打击自信心,无形之中就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3.表情式
即利用人的表情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无言的批评教育。在《论语·先进》中,一次孔子召集弟子言志时,对子路轻率不假思索的回答,便只用一个表情“哂”回应。“哂”在《论语》中可以解释为微微一笑,也可解释为讥笑,是一个面部的表情动作。孔子顾虑到有其他师兄弟在场,为了表示对学生的尊重,更因在对话的开始,孔子就已经向学生说明“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环境,所以在“言志”这个对话之中,面對子路不注意礼仪,不谦逊的错误,轻率而急切的回答,孔子并没有直接的言语评论,直接“哂”代言,恰到好处,既表示了对子路言语的认真倾听,又以表情评价了子路的回答,让子路细细体味,更是无声胜有声的一种批评教育啊!
4.欲抑先扬式
即在批评、贬斥某人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先说其优点、可取之处,在人放松紧张心情之时,再转而指出其缺点,寓批评于表扬之中。一次孔子说:“如果主张的确无法推行了,我想乘着木排漂流海外。但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先是对子路在自己处在逆境的忠诚勇敢的优点进行了肯定,在子路高兴得意时,孔子再一针见血地指出:“仲由这个人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我,但不善于裁夺事理。”这种批评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处于一个比较轻松放松的环境下,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肯定自己优点时看见自己的缺点,使其心理上容易接受,能更好地改正自己错误。
二.教育的时代性与孔子批评教育的当代反思
教育具有时代性,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在探讨孔子批评教育智慧的当代启发之前,有必要对师生关系的变化及其孔子批评教育的某些时代不适应性加以反思。
众所周知,孔子时代,学生是与老师同吃同住一起学习的,师生朝夕相处如父子。弟子们也十分爱戴这位老师,孔子周游列国,弟子纷纷为其承担吃住;孔子生病,子路祈求神明;更有孔子逝世,其弟子为其守庐三年,学生子贡更是长达六年之久,这师生关系是非同一般的,几乎达到了胜似父子的境界。所以在这种在类似亲情又超越亲情的牢固感情基础之上,孔子直接怒骂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野哉由也!”(《论语·子路》)是不会造成师生关系破裂的。所以,孔子对弟子们这样严厉过分的批评,不只是在扮演老师的角色,更是在行使父亲的权力,相信儿子般亲近的弟子也是如此感受。
但在今天,这样的师生关系已不复存在了。一则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仅停留在校园里,师生关系不再是孔子式的朝夕相处的(准)父子关系,而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就比较脆弱,经不起孔子式的严厉批评;二则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强化,作为独立个体,他们要求人格平等,自尊感强,任何伤及自尊、尊严的言语都是失当的;三则他们的物质条件优越,在家里大都作为家长的“心头肉”被呵护着,同时又犹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万万不能使用粗俗侮辱性质的言语。所以,孔子前述直接怒骂学生的言语,以现代的眼光审视是极不尊重学生的了。
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难免遇到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甚至公然辱骂殴打老师的学生,这时作为教师,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始终保持尊重的态度,谨言慎行。如果实在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下,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让自己的情绪在可控范围下再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切忌情绪失控时一味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指责或者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最最切忌与学生对骂互打。
三.孔子批评教育的当代启发
但根据教育的时代变迁,反思孔子批评教育的某些不当之处,并不是为了否定孔子的批评教育智慧,相反,是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加以继承和发扬。作为一门极难把握和操作的教育艺术,孔子的批评教育智慧,确实给我们诸多借鉴:
1.树立科学的批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展开批评教育的根本与指南,因之,教育理念是否科学正确,在根本上决定了批评教育是否正当和有效。就此而言,孔子科学教育理念的启发性在于:首先,老师不仅要“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论语·子路》)以身作则是为教化。无论是班规、校规,还是价值观念,乃至一举一动,教师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特别要“言传”与“身教”的一致性,否则,会让学生觉得教师“虚伪”,光说不做,或“说一套做一套”。“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乌申斯基语)其次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开展批评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智力、心理、家庭背景等一系列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一个方式,而且批评的宗旨是迁善改过,不可视而不见、姑息袒护,亦不可怒火中烧、恶言相加,这就要求了解、尊重对象,选择恰当的批评方式。
2.了解、尊重对象,选择恰当的批评方式
批评是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但运用起来十分困难,它首先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甚至成长背景,进而选择恰当的批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性,正如在《论语》中孔子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会因人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批评方式,时而直接式批评,时而对比式批评,又或者表情式批评或先扬后抑的批评方式。即使对同一学生,其批评方式也因事因时而不同,例如对子路的批评就有直接批评、表情式批评以及先扬后抑的批评。避免了同一批评方式因重复使用而让学生反感,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所犯错误的不同,不同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错误的同时,减少了被批评学生的不佳情绪。
3.对话沟通,以理服人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3](P80)《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实质就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交流集。因之,孔子的批评教育就蕴含着对话沟通、以理服人的性质和功效。《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叫未完成学业的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向来主张“学而优则仕”的孔子批评说:“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直言:“是故恶夫佞者。”在这次的对话中,子路认为治理民众就是实践,而且孔子一贯重视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表面上看,子路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但是从事政治,必须要有足够的学问识见,才能处理好政务,否则边做边学,实际上是拿人民做实验品,容易害民害己。所以,孔子直接批评子路利口强辩,将无理说为有理。孔子在每次的对话中,仅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本身进行批评,不涉其他。在批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位置,不能以命令的口吻指责学生,在对话沟通中,了解实情,通过对话交流,就事论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教育。
参考文献
[1]马炳华.孔子的批评艺术[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1).
[2]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3][巴西]费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的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项目支持:本论文为“国学教育提升中文专业师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SYQJSJY20180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代廷杰,文学博士,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张唐媚,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16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