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友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当今社会对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日益提高,而“多读书、读好书”便成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对整本书的精读、细读更是作为新时代的语文阅读学习要求贯穿于高中的语文学习中。因此,对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便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整体思考、综合判断、以小见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其日后的综合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中 整本书 阅读教学 研究探讨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育者,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采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整本书”的语文阅读模式的改变和创新,增加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系统思考的能力,以此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时间不足,碎片阅读
对于现今的高中生来说,学习压力不断加大,课程内容和难度都有所增加,所以学生的课外时间被压缩,能够用来进行阅读的时间也日益减少。同时,由于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中生开始逐渐养成了碎片式的阅读习惯。这样虽然可以达到了解故事大概发展情节的目的,但是却也失去了阅读本身的乐趣和意义。
限于时间,现有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只能以书中的某一个截取章节或者片段作为学习内容,学生不能从整体上了解写作背景和主题情感,也就无法深入学习,难以达到高中“整本书”的教学效果[1]。
(二)教学乏味,缺乏质量
在现有的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中,一个原因是在于学生自我缺乏主动性,另一个便在于教师的教学缺乏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两种原因又会互相影响,彼此反馈。所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相关教学质量,是能否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模式教学的主要动力。
当今的部分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就不足,甚至都没有通读过整本书,更不用说对书中的写作背景、主题情感、人物关系等有自己的深刻见解,这样的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语文教学,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而提高自身文学境界[2]。
同时,还存在有部分教师虽然对名家著作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采取以往的说法,照本宣科。这类的教师主要通过某一个篇章的截取分析,生搬硬套,来实现对整本书的阅读探讨。
除此以外,部分教师已经在寻求“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的新型模式,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够,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都不够成熟,取得的教学成果也不佳。
二.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营造氛围,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语文教学落到实处、落到深处。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更要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但是,由于学生正处于一个全方面学习的阶段,其可供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少,阅读时间也会被一再压缩,而且网络冲浪等诱惑因素的出现,也会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受到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只有使其真正喜爱语文阅读,才愿意牺牲休息时间来进行课后整本书的阅读[3]。
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积极宣扬语文阅读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渐养成的阶段,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为学生进行人生方向的良好指引,对其日后的长远发展将会大有裨益。教师可以建立读书角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借阅,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读书分享会,帮助学生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讨论,通过在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閱读氛围,来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发地进行语文整本书的阅读。
(二)强化动机,加强约束
对于高中生来说,以一定的动机来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往往会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需要明确,这样的动机必须是来自学生本身自发产生的内生驱动力,才会对其目标的达成有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外部试压,那么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由此可见,在对高中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使其明确和强化以下几个动机,来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升华,从而真正地去喜爱阅读,热爱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图书,在满足其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其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其次,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明确阅读能够为其的长远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在强化阅读的意义的前提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和阅读相关的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
除此以外,“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的便是对于一本书的整体阅读,通过对书籍的整体阅读,形成对该书的全面理解和深切认知。但是由于高中生的自制能力不强,各种诱惑因素又较多,所以会导致高中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难以持之以恒地读完一本书。因此,教师需要在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力,防止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帮助学生培养其对阅读的耐心和信心。
(三)合理选择,建立小组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首先,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对书目进行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高中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对于有的书来说,高中生只需要通过阅读其序言、目录等内容来对整本书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即可,这样既能够节约阅读的时间成本,又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对于一些较为高深的图书来说,由于其言论理性化较强,而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社会阅历都还不够,也不需要其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因此,教师需要对图书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一些情节性较强,同时具有一定逻辑性的书籍便比较符合高中生的阅读层次,这样既能帮助其培养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同时又具有趣味性,便于进行整本书的阅读[4]。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小组来进行阅读成果的检验。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学生们可以知道其他同学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见解和看法,既能够弥补自身思考深度和广度的不足,又能锻炼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四)提高修养,改变态度
语文学习能力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与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情感判断能力等都有紧密联系,所以语文学习将会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良好的裨益。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也就需要具有综合素养和多种能力的教师,但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不高,文学修养也不够。在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时,往往会出现自己并没有通读全书的现象,这样的教师是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的。
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课前备课,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进行课堂教学,以任劳任怨的态度来进行课后反馈。做好课前、课堂、课后的三点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技能,需要经常阅读名家著作,提高自身的文学内涵和素养。教师还应当积极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弥补自身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的不足[5]。
除此以外,教师需要明白在高中生的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提高其语文学习技能。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受众也是学生,只有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阅读,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其提供适合的、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学生的教学需求来作为调整方针,制定符合学生现阶段社会需求和心里需求的阅读教学。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高中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提高其阅读兴趣,在明確阅读动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自我约束。同时,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图书书目,以防止学生浪费不必要的阅读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提高自生的教学素养和文学内涵,不断学习语文阅读的教学技巧,同时以学生需求为主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颜良卫.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2):249.
[2]王亦清.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育引导实践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
[3]杨怀溢.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以《红楼梦》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35(003):29-32.
[4]赵军.整本书阅读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J].语文课内外,2019,000(020):216.
[5]欧阳静.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思维素养提升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12):48-49.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