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伟臣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一部分:微型写作学习任务——学写建议书
一 写作任务阐释
(一)文体解说
建议书:是书信的一种,格式与一般书信大致相同。题目可以写:“建议书”或“关于×××的建议”,开头顶格写称呼,在右下方写提出建议人的名称或名字,在名称或名字下写日期。
(二)写作要求
正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第二部分,建议的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第三部分,提出自己希望采纳的想法,语言委婉。
(三)示例引路
关于防范永安溪湿地“生态富化”的建议
永安溪流域各种资源如何实现生态治理,合理配置,对支撑仙居全县乃至台州市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前瞻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永安溪湿地“生态富化”的祸福相倚,意义重大。永安溪的湿地贵在自然分布、生态系列清晰,河道、河口、溪岸分明,有着小水即吸、大水沐浴的海绵功能。但目前出现了占据河床、阻挡排水、吸纳污泥的变异生态湿地,如任其自由掠溪占滩,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祸。
一、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突出生态、保证泄洪、讲究实效”。要充分考虑资源要素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正确解决流域与源头、近期与远期、干流与支流、左岸与右岸、防洪与抗旱、整体与局部、保护与开发、兴利与除害等方面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对策建议
1.确立规划形态,强化防洪治涝
以规划形态来实施河道疏浚、湿地保护、堤坝建设、滩地整治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明晰堤防控制的时空与时序,科学设定主河道“退绿还滩”的方法方案,留足排洪与滞洪空间;对原滩地上已实施新城建设与工业布局的区块要做出祸福相倚的准确判断,强化防洪治涝。
2.加强滩林湿地保护
永安溪流域的滩林湿地是最经济、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全流域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如果减少其滩林湿地面积,则明显减弱了对自然灾害的有效制约。故此,应出台《永安溪流域滩林、湿地管理办法》,着重对滩林、湿地(含荒滩)的开发审批、资源保护,河道定期疏浚,采矿(取砂石)管理等问题进行规范。强调湿地保护,去除“生态富化”。
3.突出生态治理的人本化
由于永安溪流域的综合管理涉及流域资源、环境、权益、安全和协调流域各类开发利用活动等重要领域,是县、乡镇(街道)两级政府及村民委员会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能。故此,流域生态治理既要立足于为经济发展服务,又要立足于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突出“以人为本”是永安溪流域生态治理的本质和核心。
总之,在永安溪流域的生态治理上,除坚持“蓄、疏、持”相结合的治管方针外,我们要充分尊重其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尤其是“疏”,要毫不留情地对“富化”的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去綠还滩,锁牢湿地,泄洪排涝,未雨绸缪,确保永安溪的长治“永安”,生态不败!
(选自《皤滩别传》,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系仙居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永安溪流域生态治理调查研究”课题成果报告,报告撰稿人李辰玺,指导老师顾昌伟,节选时有改动)
二 写作任务
(一)任务呈现: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是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也是我们的责任。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建议。
(二)活动提示
1.可以考察家乡的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选择其中的一项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有哪些改进的可能,具备了哪些条件,等等。
2.所提建议应当从家乡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切忌空泛。应先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同学讨论后再拟定建议。可以写成建议书,陈述建议的内容、建议的理由、实施的步骤和可行性等。
3.所提建议要基于对当代文化发展和区域文化生活的理解,有利于家乡文化的健康发展;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新文化、新风尚,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
关于“仙居永安溪水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建议
课题负责人:蒋春梅
课题组成员:泮琬楠 郭妍如 郑帅伊 李一錾 吴尚熹
指导老师:朱莹
一、永安溪现状
永安溪是椒江水系的上游,发源于安岭乡的天堂尖,自西向东流经仙居腹地,在临海西侧三江村附近汇入始丰溪后注入灵江,经过临海、黄岩、椒江后入东海。永安溪主流全长141.3千米,流域面积2702平方千米,其中仙居境内长116千米,流域面积1983.7平方千米。永安溪主流及其支流有大、小溪潭406个,计7591亩,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鱼仓。仙居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可以说是山和水孕育了仙居,在仙居的发展过程中,永安溪功不可没,它是仙居的母亲河。
但如今河水里长了许多杂草,部分河段溪水浑浊,河岸垃圾到处都是。因为水质的恶化,溪水也不能喝了,水里的鱼儿也不见了踪影。
二、原因分析
永安溪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
1.工业生产中排出了大量的油污、废水和废渣,这些废弃物没有经过专业处理,就直接排入永安溪中,还有些工厂把颜料排到了河里,更是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2.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
3.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4.城镇生活污水,农牧业的排水,土地的开垦,植被的破坏等。
三、永安溪水污染整治建议
1.改善河道环境,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位的治理工作:(1)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等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3)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保障河道环境,对污染排放企业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河流环境的保护,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
3.加强永安溪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扎实推进河道采砂整治工作:一要科学安排永安溪控制性工程建设;二要加快推进水库安保工程;三要切实加强河道采砂整治工作。
4.有重点地实施沿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开展农业方面的污染治理;二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本文是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报告,收入时有删改)
【点评】优点:1.该文对家乡的母亲河进行调查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了解到永安溪的真实现状;通过走访、查找资料,分析永安溪污染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溪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合理性建议。所提建议从污染源控制、河道整治、水利设施、生态修复等方面出发,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仙居母亲河的健康发展。2.原因及建议具体,切实可行;分条罗列,清晰醒目。
不足之处:1.分析原因时,从工业、农业、生活、人们意识四个方面阐释,但第二点环保意识与第四点生活有重复包容内容,在排序上也缺乏逻辑性。2.建议的第一、二点有重复部分。此外,四个原因与四条建议没有对应。
第二部分:大作文写作——写一篇家乡的人物(风物)志
一 任务解说
“志”是一种文体,也是记述、记载的意思。如地方志,就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顾名思义,人物(风物)志就是记载某位人物或某地风物的文章。记述的人物,既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或有独特经历的普通人;风物,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等。“志”的表达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
二 写作任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一)题例呈现
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参考下面的活动顺序,釆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风物、历史、习俗等,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二)活动提示
1.访谈之前要作充分准备。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 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
2.访谈中提出问题应具体明确,切忌笼统、含糊不清。可将问答变为交谈,使气氛融洽一些。交流中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随时给予积极回应。访谈结束后要整理访谈记录,整合访谈内容,为“志”的写作准备好基础材料。
3.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记述人物,要写清楚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或影响。记述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
4.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在记述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三)例文展示
皤滩街接龙来
浙江省仙居中学2018届学生 李辰玺
“高高抬、低低抬、皤滩街(呀)接龙来,上上街、下下街、龙头圆(呀)龙尾扁……”这是一首天生地长的童谣,也是皤滩流传了千年的“街歌”。轻哼一声“接龙来”,我的思绪就能把时空隧道打开,穿越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
我刨根:唐光化年间(898—901),浙东南的皤滩以水陆交汇点的区位成了当地物资的集散地,百里十乡的先民“接龙”般结堆贸易。到北宋景德四年(1007),原永安县改名仙居县时,皤滩与县城同立农历三、六、九为市,史称“皤滩市”。这期间,祖先们沿永安溪南岸“接龙”出一条西龙头、东龙尾,直角拐弯、九曲有致,长达千米的“龙形”街道。街道采用拳头大的河卵石镶嵌成“龙鳞”图案,再采用碗口粗河卵石疊砌屋墙立面,贲如皤如,玉素相映,彰显物阜民丰的“皤滩”语境。直到现在,街道两旁上百个石板柜台原址无损,老字号招牌原样直蹲,什么佛堂寺院、赌场春楼、山珍海错、柴米油盐、道地药材、南北杂货等商家店铺应有尽有,原汁原味,充满了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的“身世感”。
我问祖:据宗谱,我的太祖宗辈在元末明初立足皤滩,虽经历了数不清的天灾人祸,起起伏伏,但十几代人见素抱朴,和光同尘,吃野菜也甘之如饴,只为演绎“耕读世家”而乐此不疲。强者立,弱者退,真让我们这一代已离开祖宗地的小字辈自惭形秽!我孩提时与左邻右舍小伙伴们玩“接龙来”的游戏已成记忆,而童谣那古雅而欢乐的旋律早刻录进脑盘。如今,我节假日回趟老家,只要踏上古街,就感觉被“龙鳞”牵着脐带,一时会忘却对皤滩沧桑柔弱之忧,满目映出河卵石的清冽之美;隐约中似觉商贾吆喝招徕声犹在耳际,人流摩肩接踵状犹在眼前,搅动过中国的皤滩章典犹在今天。
我仰慕:唐代时(862)的方干(字雄飞)举家隐居皤滩山下鉴湖,他踏在“龙鳞”街面上“吟出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用心雕琢的诗,有30多首被辑入《全唐诗》;北宋时(1007)的胡子正(后称胡公大帝)曾娶皤滩美女陈十四为妻,他踏在“龙鳞”街面上萌发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坚定想法;南宋时(1182)的朱熹曾赴桐江书院讲学,他踏在“龙鳞”街面上悟透理学真谛,衍派成不朽的儒家圣贤。当然,皤滩街“接龙”而来的史实掌故数不胜数,各个朝代不乏耆宿大贤,解数浑身,“龙”韵流芳。
我亲历:十多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视察皤滩,乡人奔走相告。小小的我随人流涌向“火墙脚”(古街最宽一段),在人堆里挤呀挤,我挤进了夹道矩阵的前排。不多久,习书记从街道拐角处健步走来,顿时掌声四起,满街狂喜。碰巧习书记就在我眼前停下,他微笑着挥手致意,吩咐大家:“好好保护古街,倡导绿色发展。”然后,他慈祥地握上一位老爷爷的手嘘寒问暖。我仰着头,看见了习书记圆润的下巴上不存半点胡茬,也看见了被握手老爷爷那尖尖下巴的“山羊白须”在乐颤抖动。随后,我们大人小孩“接龙”般跟随着习书记走进上街的“胡公殿”。……
我感悟:龙卧皤滩,就存活在街道的每一块河卵石上,恬淡宁静;龙行无踪,就潜荫于每家每户屋檐下的石板柜台上,普普通通;于是乎,每个踩着“龙鳞”走过、路过的凡人都会“神似真龙”。这就是皤滩街的魅力所在,它根植于中华民族“龙”的图腾,演化成了“人龙合一”的永久吉祥!
我欣然:“皤滩街接龙来”有着我机缘巧合的那一天。得意嘛,我的生肖就在“庚辰”年。
(选自《皤滩别传》,有改动)
【点评】文章从民间歌谣开篇,追溯皤滩龙形古街的来源及历史沿革,追踪古街的风物人情,从古到今,娓娓道来。文章以浓浓的乡情、老辣的笔触、翔实的史料、细致的观察,为我们展示了仙居皤滩古街的前世今生。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皤滩古街的风土人情,亲切自然。以“我刨根,我问祖,我仰慕,我亲历,我感悟,我欣然”的方式结构全篇,行文显得活泼自然、灵动跳跃,符合年轻人的性格。特别是“我亲历篇”观察仔细,叙述生动,情感真挚。全文融说明、叙事、议论于一体,语言丰富贴切,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叙事功底。
三 拓展训练
选择家乡一个人文景观或一个历史人物,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查阅相关材料,写一篇家乡风物(人物)志。注意记述人物,要写清楚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或影响。记述景观,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对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