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研究与友情

2020-11-28 07:41李浩
美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稿件文献学术

李浩 陕西靖边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著有《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摩石录》等学术著作,《怅望古今》《行水看云》《野生涯》等随笔散文类作品。

写作本书的缘由我在代前言中已经简单交待。若要补充,就是写作时间与我过去几本书不太一样。此前的几部个人著作,在写作时我都是如狮子搏兔,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完成后然后就撇开不管了。本书则耗费了我多年的时间,如魔鬼附身,念兹在兹,摆脱不掉。

从撰写关于《李百药墓志铭》的第一篇文章,到为后记敲下最后一个键,已经过了六七年时间。之所以如此拖沓,主要是我的慵懒。因为每篇首先写成单独论文,小范围征求意见,再到会议上宣读,然后交刊物发表,每一篇都要走一个类似的程序。起始,我是将此题目当作一个系列论文来写的,并没有结集出版的念头。直到最近,才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希望能更大范围征求意见,于是仓促间集中整理,统一体例,赶着未完成的活。

另外要说明的是,收入本集的虽仅仅是十多方石刻新文献的整理成果,但对我个人来说,难度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我是學中干,干中学。因为我的学术专攻主要是唐代文学,是以对传世的经典文学做阐释为主要任务的。整理石刻文献除了要认字外,更大的难度是,许多新出文献与文学毫无关系,在两《唐书》等史书中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还有不少“塞表殊族”人物,从现代民族学来看,既有境内民族,又有跨境民族,还有境外民族。当然,从历史学来看,都属于古代民族,有些已经消失,或者与其他民族融合。还有,我过去对宗教学的知识有限,现在则马上要处理唐代异族女性修持者、唐代外族女性与佛教三阶教有关的案例等。此外,新文献还涉及书法史、刻石工艺学,甚至古代乐律学的旋宫法等等。早年学的那点三脚猫功夫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病急乱投医,急用现学。虽也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从传统做学问的角度来看,我自己也不认可这种速效的恶补。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我将此项目作为一种自我测试和自我挑战,对自己的年龄、身体、反应以及心身协调能力的测验。看看年近六旬的半老人,是否还能有跨学科的视野,是否仍然能吸收专业以外的新知,是否能每天静坐下来,进行长时段高强度的工作。当然,更深一层但又有些羞于告人的目的是,我将此项工作作为抵抗阿氏海默症、帕金森症等衰老病症的一记良方。在衰老的黑暗降临前,做一些预防和抵抗,也把所要做的事赶出来,少留一点遗憾。事实证明,通过阅读、思考、写作抵抗衰老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最后是致谢。我与齐志兄、苗丰兄是发小,在陕北张家畔度过了属于我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及长,却各奔东西,渐行渐远。无论工作内容、工作地点都不搭界。但在我快60岁时,为保存故籍神皋,我们又重聚首,有机会再合作一次。我们是在砸烂封资修的极端时代野蛮成长起来的,但在五十年后,却能将飘零散佚的片石汇集起来,移交国家,建博物馆保存。一起一落,大破大立,大开大合,历史车轮的大震荡,个体机运的大转捩,我们不可能是大时代的操盘手,但却是这几十年来光怪陆离现状的亲历者。个中况味,艰难苦恨,只能体验,无法言说。

收入本集的第一篇文章是在《文学遗产》发表的。还记得刘跃进兄听说有《北齐书》作者李百药的墓志,特别期待,嘱张剑兄特稿特办,很快刊发。陈尚君先生看到我关于回纥贵族两方墓志整理的初稿,提了很好的建议,并立即推荐给《唐研究》。此后我们搞的新出文献整理研究的系列活动,都有尚君先生的身影。胡戟先生在西大时给我讲过《资治通鉴》,此后他虽然离开西大,但对老学生还是时时照顾。荣新江先生成名甚早,但儒雅谦逊,凡是叫他审阅的稿件,都能认真校改,做了好事不留名。周伟洲先生是与我读研究生时同一寝室的苗普生兄、杨铭兄的授业师,我也一直视他为老师,故我将吐谷浑成月公主墓志释读的稿件呈交周老师指正,周老师提了很具体的意见,惜稿件已交期刊社,发表前的修改不彻底,收入本书时,又调出周老师的邮件,做了尽可能的吸收。葛承雍兄是我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老同学,我们虽然学术专攻不同,但他一直是我学术上的畏友,从他的学术转向和学术新成果中,我获得了许多启示。当然,应该感谢的师友还有很多,恕不能再唠唠叨叨地罗列了。

我的几位学生王伟、胡永杰、樊文军、万德敬、亓娟莉、李波、罗曼等帮我校订稿件,做了大量工作,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是近四十年来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因此很早就结识了罗联添、何寄澎、叶国良、龚鹏程、廖美玉、萧丽华、吕正惠、简锦松、王明荪、宋德熹、李纪祥、曹淑娟、侯乃慧、林淑贞、李宝玲等几代师友。特别是2014年、2019年先后在逢甲及中兴执教,与何寄澎、廖美玉、林淑贞、宋德熹、李宝玲诸位不时请教,过从甚多。

几年前,利用在逢甲工作的机会,我还曾到台北联经出版公司拜访过胡金伦先生,惜返回大陆后,原来的设想未能完成。故这一次书稿甫成,我首先想到呈交胡金伦先生,由他邀请专家审读,不期金伦兄转到时报出版高就,故本书的具体编辑工作仰赖陈逸华总编负责。

我愿将本书的初版交由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刊布,除了是对此前在逢甲、中兴两所学校的师友致敬,也希望能第一时间得到两岸三地同好的剀切批评和指正,同时呼吁海内外从事传统文史学科的新生代朋友,能更多关注新文献新材料的发现和利用,俾使丰饶的中华文化研究与时俱进,光景常新。

猜你喜欢
稿件文献学术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我的问题③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陈道明越俎代庖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