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艺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工作者就要担负起自身使命,不断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内容,提升其整体的质量水平,充分运用艺术性技巧,深化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的思想内涵,真正实现用高质量的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艺术技巧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置身于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休闲娱乐选择愈发变得多样和多姿多彩,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使不同受众的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但广播电视节目种类越来越多,也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而言,首要问题就是要平衡质与量的关系,用优秀的后期画面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水平,增强其可看性,并用锦上添花的内容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的艺术技巧进行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主要是指剪辑师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各个画面进行准确的编辑,整理,组合,通过后期编排和组接,为电视节目效果提供保障,使其为观众呈现完全的视听效果。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与融合,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相机技术持续得到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质量和技術要求也均在不断提升,这就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人员的地位越来越高[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剪辑师需要创新思考理念,以新的思维意识和审美,改进传统工作模式,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过程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糅合,充分结合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的“系统性”、“艺术性”特征,深入分析常见的问题,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有效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
以人的正常思维和视觉习惯为出发点。从国家生理规律层面而言,大众主要是利用双眼来接受电视节目,然后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将双眼观看接收到的信息内容传输给大脑,再经人类大脑皮层对相关信息进行反馈,所以直接的视觉思维习惯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剪辑师而言,要想让观众接收到内容精彩,制作精良的广播电视节目,就要从人们的正常思维和视觉习惯出发,充分考虑和满足人的视觉需求,使其在视觉和思维双重影响下,对广播电视节目作出切实的思维评判。
更新升级信噪比。“信噪比”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需要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随着现代技术手段更新迭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时的信噪比也要不断更新升级。但在以往的配音处理中,受相关技术条件限制,技术人员通过基础手段配音,会导致配音素材严重缺失,而且同类型的配音素材在不同节目中大量重复被使用,这就大大降低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水准。但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的传输技术等相继应用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从而使音频处理、画面配音处理等得到质的飞跃。基于此,在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时,技术人员要有效结合信噪比,对画面配音和音频处理过程进行优化,通过任意的穿插和剪切,使素材得到巧妙的应用,通过技术手段的全面升级,为广播电视节目音频和视频艺术制作水平、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保障[2]。
精细化推敲和巧妙设计节目字幕。新时期,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持续得到有效运用,大大提升了节目效果,但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质量、艺术性等均有了更高的期待,除了观看质量和清晰度之外,大众对节目字幕配合的精细化程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衡量标准,这就需要字幕编排和设计人员要接合受众的心理需求,精细化推敲,对节目字母进行巧妙设计,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整体观感效果。首先,要为广播电视节目定下基础色调,合理选择字母颜色和字体,然后,要从节目需求出发,适当调整字体主色调,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字母出现方式,使字体的选择和呈现范围更加广泛,此外,还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整字母字体大小,与语音的同步程度等,使得字母选择能够锦上添花,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观赏性,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
合理把控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参考压缩比。“系统卡板”和“压缩比”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两个指标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的画面编辑质量。从“艺术性”的角度来划分,非线性编辑系统可分为“不可调”与“可调”两大类别,但不同类别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清晰度的影响截然不同,通常而言,按照相关技术要求,20:1是最佳的参考压缩比,尤其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而言,若参考压缩比控制在该范围之内,广播电视节目的画面编辑质量就会更加稳定,且呈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相反,若压缩比与这一正常值相差较大,不仅会使信号严重损失,更会影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使画面质感粗糙[3]。
画面播放次序应与观众情感渐变相吻合。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制作电视节目的工作人员,都有一定情感渐变规律,所以在数字化环境下,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对故事和图片等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合理性安排,在画面制作时,必须要确保事情发展的逻辑性,同时还要兼顾画面播放顺序高度吻合大众观看节目时的情感渐变规律,比如在制作情感类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时,技术人员需要注意情绪渐变过程,不可再将情感发展的高潮当作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开头,相反,要将故事的高潮部分置于即将收尾之前三分之一的地方,既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又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这样的合理编排,提高大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度。
画面、静动态图像之间的拼接。在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图像之间连接的位置叫做切换屏幕,即“拼接点”,为了保证节目效果和质量,图片的切换必须准确无误,且要准确及时。尤其在电视节目中,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处理技巧,即按照正确的逻辑顺序,对静态图和动态图进行图像拼接。作为一名优秀的剪接师,需要高度专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比如在静态画面的处理方面,要重点把控剪接位置,对于动态图像而言,要将其放在静态图像前,这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先动后静的画面顺序,也符合运动拍摄需求。
灵活运用特效技巧和镜头处理技巧。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画面剪接时,一名优秀的剪接师能够采用不同技术和艺术手段,使广播电视节目在有质量保障前提下,显著提升其画面的艺术性和流畅性,同时,需要对充满特效的图像进行适当添加,以增强广播电视节目新鲜感,快速吸引观众眼球,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尤其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工作人员需要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时,首先对前期拍摄的所有视频素材进行删选处理,然后删减不符合节目要求的内容,通过合理地组合与切割,根据每个镜头语言的主次要关系,对节目所要呈现的效果进行整体性研究分析,增减其中的细节,强化镜头语言对主题的作用效果,使不同场景下的镜头持续时间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更要拒绝镜头组接的“跳轴”,通过舒缓自然的过渡,避面镜头突兀,引起观众不适[4]。
时代在快速发展与变革,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也应与时俱进,作为广播和电视節目的编辑师而言,在后期画面的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编辑技巧对音频、视频和图像画面内容等进行艺术化分析与研究处理,摒弃传统“套路式”艺术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对节目制作质量进行整体性把控,促进艺术技巧的创新应用,为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编辑制作营造良好的技术和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元媛.数字化环境下电视节目编辑制作研究[J].数字传媒研究,2016,33(06):21-22+48.
[2]王欣.提升电视节目编辑制作水平的措施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03):175-176.
[3]郑国平.电视节目编辑与后期制作[J]. 西部广播电视,2019(01):164-165.
[4]黄志成.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编辑制作方法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21):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