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种课程目标内在的要求就是教学方式上的革新,而专题教学就是应对方案之一,尤其是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这种教学方式愈渐兴盛。而小说是语文学习以及考试命题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文体,并且在所有文体中,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是最高的,尤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品为甚。据此,我们拟从“目标内容、原则方法、路径过程”等角度,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代表作品,对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说专题教学进行探究,以期有所启示。
语言素养具体就指汉语言文字运用素养,具备了语言交际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足于世。离开了语言文字及其使用,我们很难想象社会将变成何样,人类又将如何发展?换言之,我们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文本的探究,保障后续的教学顺利进行。而且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都要以懂得语言文字及其使用为基础和手段。例如,在文本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语篇知识,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等;在表达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认真倾听、准确表达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阅读、表达、梳理等语文能力,而这也是提升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尤其随着核心素养的目标提出,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不可或缺。在本文所涉及的小说专题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读精选的文章(以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作品为主),利用相关资源先自行阅读,针对文本进行情节复述和问题研讨,甚至还可以角色扮演开展情景剧表演,借助这种代入式地体验体悟人物形象,等等。这些都能锻炼学生语言品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语言也是在教思维,两者一体,不可分割。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来确定文章主旨,通过了解文本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去品读文本,有助于阅读思维的发散,更好地探究文本。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具象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这有利于学生多向度地品鉴文本。为此,在本文所涉及的小说专题教学设计中,阅读相关研究文献,以让学生建立起对作品鉴赏的理性思维,在老师提供相关资源的情况下各自确定研讨兴趣点,然后分小组交流探究,撰写成果,分享展示等,最后学生反思、总结阅读经验和鉴赏方法,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建构起知识框架,促进自我学习迁移,有效提升思维发展。当然还可以提醒学生带着质疑态度和自己感兴趣的质疑问题去研读文本以培养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比如赏读诗歌中的美妙意境,品味散文中的作者独特情思等。只有通过大量的有意识地审美熏陶才能促发学生真正养成一定的审美素养。现今写作困于应试的需要,追求即时效应,到处都是优秀作文模版、优秀范文等,忽视学生的原创精神。所以在阅读中可以激发学生将文本与生活勾连,将语文与个人勾连,进而构建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努力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在本文所涉及的小说专题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书本上经典短篇小说阅读篇目,以及近几年考试出现过的短篇小说阅读题目,让学生通过写作风格、表达特色方面对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代表作品进行比照性对读,进而形成综合审美的效果。
在语文课程中渗透文化教学,既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必然路径,也是我国母语教学的应然使命。此外,还应通过学习促发学生形成用辩证性的思维去观察与评价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文化形态或特点,进而有选择地吸纳、借鉴;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外国文学作品,感知多元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追求人类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在本文所涉的小说专题教学设计中,可以补充相关背景,尤其是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的时代社会背景,因为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与文本内所描述的时代相去甚远,这样的补充能让学生理解作品当时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等,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更融洽地理解文本主旨的表达,进而更好地观照当下,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如在探讨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所要表达的主旨时,试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升华主题,感受文中体现的舍己救人的美好品质,进而达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育。
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完整的专题教学不应该只面向或聚焦某一个素养,而应该综合考量,全面地发展学生在这四方面的能力和表现。比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带领学生分析文中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写作逻辑,进而从创作特色上赏析这种独特表达,体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审美情趣,以增加学习乐趣。教师为了实现这四个维度的共同发展,可以凭借问题情境法和综合行动法来进行教学。其中问题可以来源于学生,也可以来自于老师,根据学情和条件决定。然后引导学生在“做事”或者“行动”中学习,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不要每天啃书本,要真正地面向生活,走向开放教学。学生有时因为自身阅历有限,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和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每个人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都不同,对于同一个专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后,思维的层次、审美的体验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如果为了统一教学进度,不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所取舍,因时因地制宜,基于学生立场,从不同学生的特点出发,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兼顾个体差异与整体效益,达到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维度,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层次教学、互帮互学等多种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常挂嘴边的通行术语,其实对应地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适时与他人互动以及团队共研,转变“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模式。语文专题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探究空间,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所以探究性质的学习可以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当前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养成分析、发散、独特、质疑、批判等思维能力,所以指向语文关键能力的专题教学应充分开展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在遇到困难时能通过互动沟通,借助团队力量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量适时地予以针对性地指导,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相长,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实现了每个人的自身价值,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主要聚焦莫泊桑《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变色龙》《第六病室》,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这6篇经典,并将之作为重点研读篇目进行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说专题教学设计,拟用10课时,其中很多任务如研读文本和相关研究文献等都是在课后完成。具体实施过程如表1(附文末)。
虽然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说专题教学现今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推进语文课程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活化语文学习样态,彰显学生学习主体特点;另一方面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整全式地发展语文各项关键能力,据此做到真正的学科育人。针对专题教学能否进一步在我们的教学中去有效的实施,还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在实践中去慢慢摸索,努力形成一份禁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教学设计方案来。
表1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说专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