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时代中老年群体对微信谣言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

2020-11-28 19:38
科技传播 2020年21期
关键词:后喻亲代年轻一代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互联网时代的前浪在新媒体的接受、使用和掌握上无疑已经成了数字时代领路人,中老年群体教化的绝对权威逐渐丧失,全社会进入一个“孩子教父母”的时代,即后喻时代。

1 研究设计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文化反哺

我国“文化反哺”概念出现于周晓虹先生在1988 年发表的《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一文中,定义为“在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界定“文化反哺”为在信息时代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反向文化传承的过程。

1.1.2 微信谣言

微信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没有脱离谣言的特征,但微信谣言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比如它的传播速度更快、基于强关系在熟人间黏性传播等。基于此,本研究将微信谣言定义为以微信为依赖平台未经验证就广泛传播的信息。

1.1.3 中老年群体

根据国家卫生局对人口年龄的划分,44 岁以上为中老年群体口,社会群体一般由青年中年老年三个群体构成,鉴于已有的研究发现微信谣言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影响最大,本研究把中老年群体作为一个特定群体进行研究。

1.2 研究思路

本研究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中老年群体微信谣言的接触情况进行调研,问卷分为微信使用情况、微信谣言接触情况、微信谣言辨识情况三个维度;然后针对问卷和访谈中发现的文化反哺现象进行分析,其中,中老年群体的微信使用体现为第一层新媒体文化反哺现象,微信谣言的辨识教育体现为第二层新媒体文化反哺现象;最后通过探索微信谣言的反哺机制,为谣言反哺提供可实行的对策建议。

2 中老年群体对微信谣言的接触情况

2.1 样本概述

共计发放问卷321 份,回收有效问卷309 份。其中男性173 人(55.76%),女性136 人(44.24%);本研究探索的反哺现象聚焦于亲子关系,因此调查对象涉及老中青三代,44岁及以下143人(45.79%),45~59 岁107 人(34.58%),60 岁及以上63 人(19.63%);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受教育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微信谣言的传播和接受,本科及以上158 人(51.09%),专科及以下151 人(48.91%)。

2.2 研究发现

2.2.1 微信接触时长和对微信谣言的可信度呈正相关

为了测量微信使用时间和态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将微信使用时长和可信度进行交叉分析,通过平均值公式计算出可信度均值为4.15,微信使用时长不到1 小时的可信度均值为3,低于总体可信度均值,微信使用时长超过1 小时的可信度均值皆高于总体可信度均值,微信使用时长4 小时以上的可信度均值为4.74,可信度最高。由此可见,微信接触时间和态度的改变呈正相关关系,微信接触时间越长越容易曝露在微信谣言中,越容易受到微信谣言的影响,对微信谣言的可信度就越高,甚至感觉不到微信谣言的存在。

2.2.2 中老年群体对微信信息类功能的需求给予微信谣言传播的土壤

通过对“中老年群体常用的微信功能”进行测量,发现除社交类功能(40%)外,信息类功能(33%)也是中老年群体最常使用的微信功能,这反映了表层的社交类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上网需求,他们对于与生活相关的信息也有所渴望,但通过对“中老年群体是否具有质疑信息的意识”进行测量,发现只有24.63%表示会,51.49%表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23.88%表示不会,说明面对鱼目混珠、无线边界的数字内容,中老年群体普遍缺乏“把关”意识,往往会成为谣言、诈骗的主要攻击对象。

2.2.3 中老年群体在微信谣言转发和辨识上分别具有前喻和后喻特征

通过对“微信谣言转发给谁”进行测量,40%转发给子女,35%转发给朋友(同事),亲戚(20%),其他(10%)。在访谈中,中老年群体表示他们关注自身健康和子女成长,会经常将看起来可能对子女有帮助的消息转发给子女,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通常未经验证,他们认为多信点没坏处,而且这一行为背后也暗含着想与子女交流的渴望。由此可见,后喻时代亲代向子代传授知识的前喻特征依然存在,只不过传喻的载体成了微信。通过对“中老年群体识别微信谣言的方式”进行测量,43.5%向子女求助,28%问身边的亲戚朋友,17%等待谣言自澄清,12.5%其他方式,反映了微信谣言辨识时的后喻特征。

2.2.4 子女一方面愿意教,一方面硬着头皮教

子女在收到中老年群体分享的谣言信息,往往呈现出三种态度,一种是引起对中老年群体谣言反哺的重视,主动为他们进行辨识教育(63%),第二种是已经对中老年群体转发谣言的行为习以为常,无所谓发不发(23%),第三种是等待微信谣言的自澄清(24%)。在访谈中发现经过反哺教育后的中老年群体不会再相信同类谣言,但可能对于其他类型的谣言还是不能辨识,如此循环往复,子女产生厌倦心理,觉得反哺之路任重而道远,要么随他们去要么不情愿地教。而中老年群体也表示自己希望得到子女的帮助,但问了几次后子女显得不耐烦也就不敢问了(14%),一方面担心子女对自己的厌烦,另一方面子女的反哺态度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行,丧失了信心;还有的下定决心拉下脸来向子女请教,但子女的反应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威被侵犯(22%),这些都让他们无法摆脱浸润在微信谣言中的现状。

3 后喻时代中老年群体微信谣言的反哺现象

3.1 微信使用的代际差异是文化反哺出现的前提

数字鸿沟的研究通常通过Access,Basic skills,Content,Desire 四个方面概括不同群体在新媒体接触和使用方面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在对微信使用的代际差异上,也尝试从接触、基本知识和技能、内容的理解、目的和动机4 个方面进行考察。

3.1.1 接触

家庭中最先接触微信的是年轻一代,他们对新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并且能迅速掌握使用方式,中老年群体通过子女、同辈群体等人际传播的方式获知微信,首次接触和使用微信通常也是在年轻一代的协助下完成。

3.1.2 基本知识和技能

年轻一代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和灵活的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地掌握使用新媒体的技能,他们在互联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中老年群体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度远不如年轻一代,甚至要向年轻一代不断学习互联网知识和技能。

3.1.3 内容的理解

不同代际在对新媒体文化的理解上也存在着差异,比如对网络用语和微信表情的理解,网络用语“呵呵”,中老年群体觉得就是微笑表示友好的意思,而在年轻人的青年文化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嘲笑。

3.1.4 目的和动机

社交联系和获取信息皆是中老年群体和年轻一代使用微信的目的和动机,但中老年群体使用手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社交互动或者通过朋友圈文章获取信息,基本不使用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相较于年轻一代,他们对微信的使用较为单一。

亲子代在微信使用上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年轻一代确实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迅速掌握所需要的新媒体使用技能,中老年群体相较于他们存在劣势,而这正是文化反哺存在的前提。

3.2 微信使用和微信谣言辨识教育中的新媒体文化反哺现象

3.2.1 中老年群体的微信使用体现第一层新媒体文化反哺现象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中老年群体在微信使用中文化反哺现象普遍。52%的中老年人反映微信的使用都是子女教会的,25%的中老年人反映微信的使用是同辈群体教会的,而这些同辈群体初次使用微信也多是由子女教授。

在微信内容的反哺上,子女教中老年群体使用的微信功能主要是社交类功能和支付类功能,例如发语音、发文字、视频聊天以及添加他人好友等,或者微信转账、微信支付、发红包和抢红包等。反哺的内容以工具性的技能为主,而对知识层面的信息类功能,如阅读公众号、订阅公众号、转发公众号文章或转发链接、搜索公众号文章或内容等,中老年群体多是从同辈群体那里互相学习,或者向单位的年轻人学习。

3.2.2 微信谣言的辨识教育体现第二层新媒体文化反哺现象

从调研结果来看,中老年群体对微信的信息功能需求是其微信使用的主要需求之一,但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海时,才开始在互联网世界“蹒跚学步”的中老年群体刚刚学会如何使用微信,对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别出谣言可谓难于上青天,同时家庭感情和熟人交际圈维系是中老年群体网络社交的主要动力,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接触到自己感觉有用的东西,就会随手转发给子女和亲人,通过微信与亲朋好友建立情感连接,因此,面对网络谣言带来的网络风险,一方面中老年深受微信谣言毒害,另一方面中老年也是微信谣言的传播者,这就给予微信谣言传播的土壤。

但调研数据和访谈显示,2/3 的子女会在接收到父母的微信谣言之后,主动对父母进行知识层面的反哺(63%),子女会教授使用“谣言过滤器”等公众号或搜索引擎检验信息,科普科学常识、文化知识等。而且子女向父母进行谣言辨析反哺教育之后,有59%的父母表示不会再信此类信息,有64%的子女也表示向父母进行谣言反哺教育之后有明显的效果,父母识别谣言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4 后喻时代微信谣言家庭反哺教育的建议

4.1 “我需要你的帮助”——正视反哺

目前防止中老年群体谣言受骗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依靠子代的反哺教育,因而子代需要重视中老年群体微信谣言辨识教育中的文化反哺现象及明确地认识到,面对时代的变化自己在家庭反哺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把反哺教育作为一种责任去实行。

4.2 “我学微信是为了进入你的生活”——体察长辈

子代的生活被工作和上网占据,和亲代中老年群体的交流时间被不断地压缩,亲代只能通过微信与子代进行沟通交流,也只能以在微信上转发一些“可能对孩子有一点帮助”、但未经验证的信息的方式关怀子代。子代需要理解这样的亲代,增加与他们的沟通,在沟通中给予亲代关怀自己的机会和信息的充分交流,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谣言的传播。

4.3 “你慢点走,我慢点老”——保持耐心

每个人都会老去,变老的过程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学习能力会下降、记忆会衰退,这都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子代首先需要接纳亲代中老年群体衰老的事实,然后子代要鼓励亲代去学习新事物,同时耐心地帮助亲代建立防范谣言的意识和教授防范方式,引导他们安全地进入互联网世界。

4.4 “不抛弃,不放弃”——走向文化互哺

互联网信息海量,而且谣言类型多样,子代需要对亲代中老年群体进行持续性的反哺教育,提高他们对谣言的免疫力,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数字生活中。而且前喻时代的父辈权威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喻时代的文化反哺,子代与亲代沟通时应尽量表达尊重,不能有所谓的“智力优越感”,不要让亲代觉得自己的权威被侵犯。

5 结语

后喻时代中老年群体在微信使用和微信谣言辨识中都存在着文化反哺现象,而且子女对中老年群体的微信谣言辨识反哺教育是增强其免疫力的有效方式,因而,子代需要重视对亲代中老年群体的互联网知识反哺教育,在关心和理解他们的基础上耐心的引导他们安全地进入互联网世界,同时后喻时代只是以文化反哺为特征,前喻文化并没有落幕,重塑亲子关系,走向文化互哺不失为一个可以借鉴的方向。

猜你喜欢
后喻亲代年轻一代
后喻时代的教师心理系统构建
如何面对后喻时代下的少年说
年轻一代集体登场改写这历史
乡土社会中家庭权力的转移
年轻人月均储蓄1624元
巧用后喻阅读,提升阅读品质
“望子成龙”不如“望己成龙”
各行各业的炫富摔
激发年轻一代梦想 共创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科思创举行2017公众开放日活动
后喻文化时代下大学生网络社团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