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学会参与工程科普人才建设的组织条件与主要路径研究

2020-11-28 19:38
科技传播 2020年21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在当前新科学、新技术带来信息化时代巨变的国际科技发展背景下,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工程科技新发展提出新要求的时代命题下,我国工程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彰显大国制造品质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工程科技创新和进步的程度,现代工业化发展的水平,工程科技前瞻人才队伍的质量,公民科学素质的建设成效,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为顺应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国内外工程科技领域的代表机构和工程科技专家都在积极推动工程类科技社团的建设,以期通过工程类学会、协会等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的非政府组织实现整个社会工程技术的推广普及,提高社会公众的工程科学素质,进而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的全方位建设。

工程技术的社会化普及,需要专门的工程科普人才发挥主体作用。无论是在工程科技知识传授还是在工程实践指导方面,工程科技专家和工程师是核心力量,组织和引导他们用科普的语言和方式将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输送给广大群众,是工程科普工作开展的主要方面。工程师学会作为在工程科普方面日益承担重要角色的综合性学会组织,在承担工程科普活动、培养工程科普人才、推动工程科普学会工作体系建设方面能够发挥不同于学校、院所、企业等机构的独特作用。

1 建设高水平工程科普人才队伍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1 世界范围内对工程技术和工程师认知的新提升

工程技术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是改善人类生活、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涉及环境、能源、水、卫生、气候、抵御灾害能力、可持续工业化、可持续城市建设等方面的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大部分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工程师的智力贡献和工程技术的创新实践,从而对工程技术进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2020 年3 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首个“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工程日”(简称:世界工程日),将“工程”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既是对工程技术解决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工程师成果贡献的极大肯定。世界工程日的设立,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对于工程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工程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认知水平,为公众理解工程技术并参与到工程师的实践当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样的国际工程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提升国内的工程技术和工程师发展环境,以促进工程行业实现具有可持续发展视野的创新性提高,成为各个层面工程类机构和组织的一项重点任务。社会公众对于工程技术和工程师的广泛理解和准确定位,需要工程科普的系统发展,这就对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新时代工程科普人才队伍提出了新要求。

1.2 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对工程科普活动和工程科普人才的现实需求

工程技术的传播和普及,能够促进公众逐渐形成工程技术视角的逻辑能力和思维习惯,以恰当地理解社会的转型变迁,有效地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美国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2061”计划、90 年代制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018 年出台《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都将培养具备实践探究能力,掌握科学与工程技能的具备高科学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并在其科学教育理念和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既强调学校的重点改革也提倡政府、社区、企业等的积极参与。我国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新工科建设战略的过程中,十分强调科学知识和技术实践的融合,将“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作为主要目标[1]。而且不管是国外的科学教育实践还是国内的工程教育改革,都非常重视培养教育对象处理科学技术同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而且将终身学习的能力纳入到教育评价标准当中。这在一方面体现的是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从教育机构层面的改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在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必要性。学校教育之外的工程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来自不同机构工程科普活动的重点参与和社会化延伸,以使广大社会公众具备基本的工程科技素养,适应时代带来的巨大变革。广泛意义上的工程科普活动的开展,需要各类工程科普人才发挥非正式教育主体的作用。

1.3 工程科普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发展

目前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科普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失衡的问题,“不同类型科普人才、不同层次的科普人才,以及不同地区的科普人才,在比例和结构上都不平衡”[2]。《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科普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面向基层,“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企业自主创新、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和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面向城乡基层的实用型科普人才”,要发挥包括企业、学会、学校在内的各类机构的作用,培养不同层面的科普人才队伍。工程科普人才是具备工程专业素质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从事工程科普研究和工程科普实践活动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科普活动不仅要激发受众的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锻炼人们的动手能力。工程科普人才的核心力量是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工程师,在企业生产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从事本行业一线的技术研发和具体实践,开展工程科普活动时能够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工作案例给予科普受众有效的知识解读和有用的实践指导,他们做科普的目的是指导人们理解工程知识、参与工程活动、运用工程技术、启发工程创新。可以说,工程科普人才来自制造业一线,服务整个社会,是典型的实用型科普人才。在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要发展工程科普事业、提高公众的工程科技素养,就应重视和扶持工程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满足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促进研发型和创新型科普人才、知识型和实用型科普人才的全面均衡发展。

2 工程师学会推动工程科普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

2.1 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的国内工程师学会建设趋势

工程师学会是工程师群体业务提升、行业交流、人才成长、权益维护和终身学习的重要职业共同体,是凝聚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行业交流、推动技术创新的科技社团形式。在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庞大之后,“需要某种联系广泛、客观中立、自主运行、超越单位、横向联系的组织存在,这是学会等科技社团存在的基本逻辑”[3]。同样,工程师学会的发展壮大,是工程技术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科技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

为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趋势,促进工程科技社团发挥优势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国内多个省份积极推动成立工程师学会。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江苏、山东等省市近年分别成立了省一级的工程师学会,广东东莞、河北保定、山西晋城、广西玉林等地也成立了地市级的工程师学会,旨在通过工程师学会的多层面建设,推动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工程人才的成长。工程科普是工程师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的宗旨中就包括“传播工程科学知识,推广工程科学技术”,并将传播工程科技知识、编辑出版科普读物纳入到业务范围当中①;2020 年8 月6 日新成立的北京工程师学会也提出要重视工程科普能力建设②。由此可见,我国各级工程师学会的成立和发展,将成为推动工程科普有效开展的重要力量,依托优势资源条件,发挥科技社团组织优势,不断促进工程科普活动的落地,推动工程科普人才的培养。

2.2 工程师学会培养工程科普人才的社团组织优势

工程师学会具有培养工程科普人才的机构条件和人才基础。工程师学会的会员分布在各个工程领域,涉及绝大多数工程行业,其单位会员包括了各类工程技术的研发、制造、实施机构,个人会员包括了各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实操人员。这些会员一方面是输送工程科普人才并能为科普人才培养提供支持的工程机构,一方面是可实际从事科普活动并能为工程科普体系建设出谋划策的工程师人才,这就构成了工程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素——支撑机构和人才来源。

相较于工程师的从业单位,作为职业共同体的工程师学会具有更强的社团号召力和群体凝聚力,同其他科技社团类似,成员构成“既跨越社会各类组织的边界,又聚焦于某个学科或专业领域。既聚集了学科领军人物,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广大专业人员加入其中”[4]。因此,在引领会员做科普方面,工程师学会能够充分发挥工程科技社团的这一组织优势,发动各工程行业的工程专家和工程师参与工程科普,形成工程科普事业的兼职人才队伍。

2.3 工程师学会培养工程科普人才的培训平台条件

开展继续教育和人才培训是工程师学会推动会员及非会员终身学习和阶段性成长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以行业培训和通识培训的非正式教育形式进行。培训的内容除了专业继续教育和技术推广之外,还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普及。

目前发展成熟的工程师学会都有一套特色化的培训体系,老牌工程师学会如香港工程师学会,面向会员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开展不同的培训课程,以实现不同的培训目标,并形成了相应培的训机制。以该学会的“持续专业发展”培训课程为例,既包含了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包含了沟通、领导力、法律知识、职业安全与健康等与工程师职业发展相关的其他通识能力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包含了举办课程、研讨会、座谈会、学术会议、讲座、工作坊、研究项目、行业实行等③。完善的培训机制,是工程师学会助力工程人才成长的主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培训对象能够获取到正式工程教育之外的更为多样和丰富的知识内容,并通过参与性更强的培训形式提高综合工程能力。在工程师学会开展工程科普人才培训工作时,现有的培训平台将成为衔接科普教育课程的主要依托,参与线上线下培训课程的工程师通过培训平台的各种活动得到从事工程科普工作的具体指导,获得开展某一领域工程科普工作的方法。同时,通过培训平台,工程师学会的工程科普人员也能够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从而实现工程师学习做科普的同时实际做科普。

3 工程师学会培养工程科普人才的主要路径分析

3.1 建立工程师学会科普专家团队,打造工程科普示范人才队伍

科普专家是科普工作的第一资源。中国科协于2013 年开始着手科普专家团队的建设工作,从包括工程技术在内的各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中,遴选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科普能力的专家,组成学科科学传播专家团队④,到2019 年已聘任了第六批,由来自各全国科技类学会的144 名专家组成,学会成为建设科普专家团队的主体力量。

工程师学会作为广泛联络和团结工程科技领域人才的综合性学会组织,其专家库中汇集了不同行业的工程技术专家,应积极加入到组建科普专家团队的学会力量中去,按照中国科协组建科普专家团队的原则,遴选具有高权威性、高行业引领性和高社会参与性的工程领域专家,建立科普专家团队。从工程师学会视角,深入单位会员(企业、学校、院所、基层组织等)和个人会员中,调研基层科技工作者对工程技术的实际需求,并广泛征集公众对工程技术学习内容的偏好,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建立学科类别的科普专家团队。工程师学会还应按照社会科普需求的特点,主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模式,为工程科普专家提供从事科普活动的平台,创造开展科普活动的机会。同时,根据学会专家的行业群体特征和特殊学科的专家特色,给予不同面向的专家参与科普工作指引,从学会层面逐步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示范性的工程科普专家队伍,以引领广大工程师参与到工程科普中去,用专业的科普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公众工程科技素养的有效提升。

3.2 制定工程行业科普人才发展政策,形成工程科普人才评价机制

保障科技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制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人才发展形成目标导向的约束和规范,其中人才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关键所在。人才评价机制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质量,还会影响到与科技人才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效果,“关系到科技创新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影响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和层次,甚至会影响到一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潜力”[5]。对于科普人才来说,其整体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科普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公民科学素质的水平。因此,制定完善的科普人才发展政策,形成科学合理的科普人才评价机制,将决定科普人才队伍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学会是科技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托机构,承担着科技人才评选和举荐的重要任务,是输送优秀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机构,在各类人才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方面应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科普人才评价机制的完善应纳入学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中去。工程师学会应立足于学会自身的工程科普人才发展特点,着眼于工程技术创新和公众工程科技素质提升,围绕有效果的工程科普实践,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工程科普人才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科普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价机制,并为形成具有宏观指导功能的大科普人才评价机制提供工程专业分支的政策参考。

3.3 建立工程师学会科普人才激励机制,形成科普助力人才成长机制

激发工程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做科普的积极性和热情,需要对他们所从事的科普工作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激励。工程师学会一方面可以从会员管理的层面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会员权利和义务的设定上将从事科普活动的情况作为会员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给予会员对应的会员权利,如:年度从事一定数量的科普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可获得更高级别的会员服务。在会员升级方面,可将从事科普活动的情况作为重要的加分项。另一方面从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与个人成长相结合层面,可以将科普绩效同工程师评优和人才奖项评审结合起来,把从事科普活动的情况列入优秀工程人才评选的参评条件当中,优先推选在工程科普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学会会员,既对他们做科普形成激励,又能够增强他们对于工程职业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促进工程伦理建设。通过学会的多角度激励,不断提高工程科普人才队伍的科普活动水平,让科普成为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全面成长的重要助力。

4 结语

工程师学会是凝聚工程人才推动技术进步、加速工程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科技社团组织,工程师学会参与工程科普工作,助力工程科普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形势所趋,更是学会职能所在。在工程类组织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大环境下,工程师学会应从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特点出发,在提升公民的工程科技素养方面发挥主动作用,从自身的社团组织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出发,全面参与到工程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当中,促进我国科普人才队伍的全方位发展。

注释

①http://www.jsie.org.cn/situation.

②http://www.bast.net.cn/art/2020/8/7/art_23312_465919.html?from=singlemessage.

③https://hkie.org.hk/en/quali/cpd/.

④http://before.cast.org.cn/n200750/n203950/n204232/c415903/content.html.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