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舞台灯光变化的节点

2020-11-28 14:39:47王宇钢
演艺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灯光节奏戏剧

王宇钢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 100710)

灯光作为舞台上最灵活、最流动的元素之一,是烘托表演非常重要的视觉要素。在一部剧中,灯光的变化契机指的是灯光变化的关键节点,它把剧情切分为若干不同的部分。对于灯光变化关键节点的把握,是一个灯光设计师功力的体现。如果说一部交响乐充满魅力,是因为它有自身的结构,那么作为舞台美术中富于流动的元素——灯光,也具有自己的结构。

变化节点,顾名思义,是灯光变化的各个环节点。如果将灯光的变化节点比作写文章时所用的标点符号,那么灯光的变化节点对于舞台整体视效即是起到逗号或者句号的作用。例如,可以说每一幕之间的起光和收光是句号,每一场之间的变化是逗号,每一个小场景之间的起光与收光是顿号。当然,这不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但是如果这样深入挖掘的话,也许会找到灯光变化节点的更多作用。如果把灯光看作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作品,灯光的节奏把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人物的呼吸,一呼一吸,起光收光,就是灯光作为艺术品的生命力。当然,灯光的生命力离不开戏剧作品本身的生命力,其本质是戏剧生命力的延展。

对于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和定位,是灯光设计一项重要的课题。对于灯光变化节点的把握,不仅体现一个灯光设计师的专业水平,更体现其对于作品的理解、对于戏剧风格的把握,进而体现设计师个人的艺术修养。即使是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设计师对于灯光变化节点的设计也不同。大体来说,灯光的变化节点可以根据客观环境、人物内心环境、剧作情节以及灯光以外的其他因素来寻找。

1 灯光变化节点的作用

1.1 作为整体戏剧幕与场的划分

从古希腊悲剧开始,一个完整的戏剧就被划分为不同的段落,这些划分有的是按照戏剧发展的时间或地点来转变的。在用“幕”把一个完整的戏剧划分为不同部分以后,按照不同的情节或者事件,又划分为不同的“场”,或者叫“场次”。而近代以来,随着独幕剧的出现,有些剧目则干脆直接被划分为若干“场”。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灯光的起光与收光,就起到划分场次的作用。

随着先锋戏剧的诞生,也出现了一些剧目,其转场不收光,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导演为了保证演出一气贯穿,故意通过光区的转换,在不打断戏剧整体节奏的情况下,实现场景的转换;(2)导演故意让观众看到演员在舞台上转换场景,通过明场换景增加戏剧的一种间离效果。或者导演认为转场蕴涵某种意义,需要将这种意义诠释给观众。

例如,在话剧《广陵散》中,导演为使整个演出的节奏不被起光、收光所打断,故意在舞台前区布置了两个表演区。当舞台中区的演出结束以后,演员的表演区就被调到前区,而当舞台中区的布景转换到位,表演区再次回到舞台中区。在这个过程中,舞台上没有完全收光,这样就保证了戏剧整体节奏不被打断,戏剧实现连贯性,最重要的是,观众可以一直保持精神集中地看完整部戏的演出。而在另外一种戏剧演出中,导演故意让观众看到舞台的换景。例如在话剧《基督山伯爵》中,导演为了实现舞台上的演员跳进跳出,故意让灯光没有完全收掉,而保留一些灯光,演员在暗场中实现换景。这种戏剧的处理方式让观众不再执着于舞台的幻觉,而是执着于戏剧的情景。可以说,这样的换景让观众更好地体会到导演的处理手法。

在西方的现代舞台上,演员明场换景已经十分常见。导演不再回避所谓的穿帮换景,而通过演员明场(或者在一个灯光相对较暗的环境下)更能体现某种创作意图。例如,某位主人公的不幸恰恰就是由身边人所造成的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灯光没有起光与收光的变化,而是一种隐形的起光与收光之间的变化。

舞台起光与收光具有隐形和显性之别,有时候收光了,但是舞台的气氛并未断,有时候虽然并未收光,但是演员已经从“戏曲情景”中抽离出来,而让观众感到已经收光。结合不同类型的演出、剧种,舞台灯光的起光、收光已不仅是单纯的划分光区、体现人物、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在特定演出中,灯光的变化节点结合表演方式、剧作结构,在视觉上能够起到更具内涵的作用,这是接下来要研究的课题。

1.2 服务戏剧演出的节奏

灯光设计作为戏剧二度创作的一部分,隶属于舞台美术的范畴,对于舞台节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灯光可以说是舞台上流动的视觉音乐,好的灯光设计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舞台节奏,通过灯光的变化节点在一定程度控制戏剧演出节奏,使其在有意设计之后呈现有张有弛、松紧有度的节奏。

当然,灯光的节奏需要服务于整体舞台节奏,与舞台的其他因素共同完成舞台演出。舞台节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灯光自身带来的节奏变化,可以称其为狭义的舞台节奏,而灯光与其他诸因素一起,则形成广义的舞台节奏。舞美诸要素之间形成的节奏就像音乐里的小复调音乐,而与其他诸要素形成的,则是大的复调音乐。

1.3 渲染环境与意境

灯光具有强烈的渲染氛围的作用,因为它多变、灵活、富于色彩变化,对于意境的渲染最为有利。但是,也不能忽略灯光本身的变化带来的层次递进。例如,一些戏剧的起光和收光,往往不是突然收光和突然起光,而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起光或者收光,这种有层次的起光与收光可以叫做灯光的递进。

不仅如此,灯光在同一幕中的细微变化,也属于灯光变化的节点。一些西洋歌剧中,灯光的变化节点十分微妙,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过渡到下一个场景。这种变化随着戏剧或音乐的节奏显得十分强烈或舒缓,这种变化大大加强了灯光原本所具有的渲染环境的作用。

1.4 转换客观环境

舞台灯光的重要作用之一即是表现时间的转换。舞台灯光可以在几小时内表现一天之内的时间变化,甚至表现一年或几十年的时间变化。此外,舞台灯光也可以表现天气的阴晴变化。

从客观的时间来讲,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很多都是围绕“三一律”进行,即一部戏要围绕在“同一天,同一地点,同一事件”完成。例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全剧都是在同一天的时间闭环里,即第一幕时间为清晨、第二幕为上午、第三幕为下午到晚上、第四幕则发生在夜晚。如此具有严格限定的文本,给予灯光设计表现时间的限制。在第一幕中,总体的变化为清晨的变化,而第二幕为正午的阳光,第三幕则为下午的夕阳到夜晚的变化,第四幕为夜晚的灯光变化。灯光也会有一些特殊处理,例如强调某些定点光,或者突出某一个区域的人物,但是总体还要统一在整体环境中,不会因为突出某种特殊光效而丢失整体氛围。

在曹禺先生的《雷雨》中,讲叙的是一天内从清晨到午夜的故事。灯光需要很好地体现这种客观的时间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再增加设计者自己独特的语汇。

1.5 在戏曲中转换时空

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其时空处理采取与西方古典戏剧“三一律”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其虚拟性、程式性也在时空处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舞台所有的环境都是依托于演员的表演而产生,不像西方的戏剧舞台,演员在舞台上的时空塑造是相对被动的(一直延续到近代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而舞台灯光则起到辅助演员进行新的时空创造的作用。

1.6 在现当代演出中转换时空

灯光变化的节点在现当代演出中的作用更是得到空前的加强。现当代演出中,无论是话剧、歌剧,还是舞剧,其原本的时空观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自由且灵活的时空变化,一种更符合戏剧本体的舞台节奏。而灯光灵活的变化节点恰好可以辅助且加强这种变化。因此,在现当代演出中,更要深入研究灯光变化的节点。

2 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

2.1 灯光变化节点设计流程

总体来说,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进入正式创作之前,设计者研读剧本,在文本中寻找,或者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寻找灯光变化的节点。这个阶段寻找灯光变化的节点最为直接,也最为新鲜,因为在正式看到联排以前,对于文本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此时没有任何其他因素的羁绊,因此,对于灯光创造力的发掘也最为主动。

(2)观看舞台设计的模型、演员的联排以及与导演进行交流以后,在脑海里产生对于灯光变化节点的把握。这个阶段对于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会有一些限定,因为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必须符合整体的剧情、舞美设计的方向。然而,如果第一个阶段已经形成对于灯光变化节点的把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被动为主动”,在与导演的沟通中提出自己的理念,与导演的观念发生碰撞,可以得到更有意思的一些灯光节点处理。

(3)在舞台合成阶段,对于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是灯光创作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舞台上各种因素都已经融入其中,对于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最为准确,也最为微妙。此时舞台上的布景、灯光、演员、服装等因素都已经到位,灯光设计师要反复与导演进行沟通,综合考虑灯光变化节点的选择,使灯光变化节奏融入舞台整体节奏,最终呈现一部完整的作品。

2.2 寻找灯光变化节点的具体方法

2.2.1 从文本中寻找灯光变化节点

在传统戏剧中,文本是寻找灯光变化节点的重要依据。首先,可以从传统的幕间和场间寻找灯光变化的节点。例如传统戏剧中,每一幕结束,要收光;每一幕开始,要起光。然而,一个成熟的灯光设计师可以从文本中看到更多的内容,不仅是每一幕的起光与收光,从文本中也能找到灯光变化的节点。例如,当剧情推进到一个很紧张或者很舒缓的状态时,灯光会有相应的变化。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阅读文本的阶段,灯光设计也是重要的参与者。此时,灯光设计师要与导演、舞美设计等不断交流和碰撞,这样才能有最后整体艺术效果的良好呈现。

2.2.2 从音乐中寻找灯光变化节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与灯光有着某种共通点。音乐是交织在时间上的艺术,而灯光是交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艺术。节奏是音乐的灵魂,灯光和音乐都是依照剧本进行艺术创作,灯光很多时候会把音乐作为自身变化的最佳节点。这一点在歌剧的制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歌剧中,音乐占据一度创作最重要的部分,音乐的节奏决定灯光的节奏。然而,不能武断地说灯光的变化就是音乐节奏的附庸,灯光和音乐的关系在歌剧中是相互作用的。有时灯光推着音乐走,有时音乐又拽着灯光走。在西方古典歌剧的演出中,灯光的变化除了起光与收光以外,其他通常都十分微妙。例如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幕尾声,灯光设计师韦尼乔·凯利(意大利)就设计了一个灯光的变化点,把整个舞台气氛从下午变化到晚上,而灯光的变化走了3分钟,整个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观众丝毫没有察觉。此外,在歌剧的某一幕中,灯光的变化也通常十分微妙,如同流动的音乐。前文提到,在西方古典歌剧中,意大利歌剧为代表,通常整个戏剧围绕在“三一律”中,所以灯光的变化也要围绕在统一的氛围进行变化。然而,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灯光的功能就被放大了,甚至成为视觉上流动的音乐,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就变得更复杂,且更有冲击力。

在话剧中,音乐与灯光变化节点的关系不及歌剧那样纯粹。话剧音乐并非像歌剧一样贯穿始终,而是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在某些情境下,当演员的表演需要一些辅助手段来将剧情的情绪推到高潮时,就需要音乐推进。本质上来说,话剧的音乐变化节点对于灯光的影响也很大,且灯光经常伴随音乐发生本质的变化。但是,话剧的音乐不仅包括音乐本身,它还有一些情境的渲染,即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形象的音乐变化,这通常也是灯光变化的节点。在一些话剧演出中,音响的cue点通常和灯光的cue点一起走,这也反映了话剧中音效和灯光之间的关系。

在舞剧中,灯光变化节点比歌剧要更多变,更复杂一些。因为舞剧的灯光变化节点通常要兼顾演员的表演和音乐,舞剧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更加考验一个灯光设计师的功力,对于整体画面与音乐的把握更有难度。

在音乐剧中,灯光变化可能是所有剧种中最复杂的。音乐剧的音乐是现代音乐,节奏变化多变,导致音乐剧的灯光变化节点十分复杂,且根据每一部剧的不同,灯光变化节点有可能是一个套一个,而非完整的灯光变化序列表。可以说,音乐剧的灯光变化节点和音乐粘合得最为紧密,其相互作用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音乐剧的灯光设计要对音乐十分熟悉,才能把握好音乐与灯光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音乐的要素当中寻找灯光变化的节点。所谓音乐的要素,即是音乐在时间线上的紧张与松弛、音乐通过音响所呈现出音强的高低、音乐能够在心理空间层次中产生的激动与平静等情感的两极变化。音色也是寻找灯光变化节点的切入点,使用不同的乐器产生不同的音色,有时某种乐器特有的音色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另外,场景音乐也是灯光变化的节点。在戏剧演出中,先起光还是先起音乐,还是在音乐当中起光,音乐和灯光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灯光设计师需要研究并且吃透的。

2.2.3 从台词中寻找灯光变化节点

除了音乐,台词也是寻找灯光变化节点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台词分为对白、旁白和独白,而在戏曲中,又有念白。台词是戏剧艺术中最为古老的组成部分之一。戏剧最早就是由演员表演诞生的,而语言伴随戏剧而产生。语言是最早的传达戏剧情境的工具。

如果仔细揣摩语言,可以找到其多样性。从最简单的角度来分析,剧本中的语言往往带有一些对于灯光来说可以变化的气口。例如,台词里会说,“灯怎么突然灭了”,从这里可以看到灯光会有一个由明到暗的过程,或者类似于有这样的台词,“天终于亮了”,从潜意识里也能想到灯光会有一个由暗到亮的过程。然而抛开这些,在某些剧种中灯光的变化也有其特殊性。最典型的就体现在戏曲演出中,例如京剧《三岔口》中,焦赞和任堂惠打斗的一段戏,虽然情境规定在夜晚,但是舞台上并没有把灯光压掉,而是还在灯光大亮的状态下演出。传统戏曲的很多情境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而非通过真实灯光的变化。

如果抛开对白的语言来说,独白对于灯光变化的影响更大。灯光创作时,经常通过独白寻找灯光变化的节点。独白的特点通常是将某个演员从整体的环境中抽离出来,让其情感的渲染达到一个高度,这时通常需要灯光进行单独渲染。同样都是独白,根据情境的不同,独白的意味也千差万别。例如,根据戏剧的节奏,灯光变化的节奏也不同。在一个非常激烈的戏剧节奏中,灯光节点的变化也非常激烈。此外,独白的灯光节点变化,也有十分缓慢的变化。例如,整体戏剧节奏非常舒缓的变化中,灯光节点变化的节奏也十分舒缓,在一段非常柔和的音乐中,灯光逐渐由整体的氛围光变为定点光。

2.2.4 从演员的歌唱中寻找灯光变化节点

作为灯光变化的节点,有时往往藏在歌唱中。例如在京剧《图兰朵公主》的第七场,随着图兰朵与卡拉夫唱到“霞满天——”,在“天”字的拖腔中自然完成灯光的转换,灯光呈现出一片金黄灿烂的世界,这个节点在图兰朵唱腔中的尾音完成。实际歌唱中兼有台词和音乐的双重成分,因此在设计时要兼顾二者。

2.2.5 在演员动作中寻找灯光变化节点

演出可以没有台词,但不能没有表演动作,要善于从演员的动作中寻找灯光变化的节点。以动作为依据寻找节点相对准确和可靠,演出中有重要意义的动作常作为灯光变化的节点。例如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个慢镜头动作等,都可以成为灯光变化的节点。

通过演员动作寻找灯光变化的节点,在舞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舞剧灯光变化节点的寻找,与演员动作的表演紧密结合。通常来说,大部分灯光变化的节点都在演员的表演里,有时也根据音乐氛围、舞台调度来变化。例如,舞台上的演员队形由一字变成八字,灯光随着舞台调度变化。

默剧(Modern Mime)也叫做“静默的艺术(the Art of Silent)”。在默剧中,演员利用肢体、面部表情、道具等可见的物体表达故事与情绪。在一些默剧演出中,默剧演员不使用任何道具,仅用自己的身体表达故事情节,使观众通过演员的肢体和表情感受到无形道具,感受到角色想要表达的情绪。一些优秀的默剧表演艺术家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戴上素白的面具或特定的面具表演,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表演者的身体,而非面部表情。20世纪70年开始,后现代默剧(Post-Modern Mime)在表演中大多加入说唱、道具、投影等。

在默剧演出中,没有言语,只有肢体表演,灯光的变化节点就要从更加抽象的因素中去寻找。作为灯光设计,要熟悉演员表演所带来的一招一式,更要了解演员表演背后的意味,才能找到更好的灯光变化节点。

2.2.6 在布景迁换中寻找灯光变化节点

舞台演出中场景的变化是最基本的舞台行为,舞台机械(例如转台、车台、升降台、吊杆等)的运动带来的视觉变化为灯光创造了变化节点。

2.2.7 在戏曲的锣鼓点中寻找灯光变化节点

锣鼓点在戏曲演出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戏曲的表演节奏鲜明,无论唱、念、做、打,都有很强烈的节奏感。戏曲的锣鼓都是许多先辈艺人总结出来的,它符合情绪的要求,在节奏上前后统一连贯。每一个锣鼓点都有固定的程式。每一种程式都有很多用法,每一种用法、每一种变化也都有一定的规则。因此,熟悉并懂得这些约定俗成的节奏点及其背后的涵义,成为正确把握灯光变化节点的重要依据。

3 结语

灯光变化的节点可以说是灯光艺术的生命,是灯光艺术的呼吸,是情感外化表达的重要方面。作为一个专业的灯光设计师,要仔细研究灯光变化节点带给灯光艺术本身、舞台视觉以及整个戏剧的巨大冲击力,从不同剧种、不同风格之间,进行联系和比较,进而把灯光变化节点的课题研究得更加深入,为戏剧艺术再次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灯光节奏戏剧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水中灯光秀
有趣的戏剧课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8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来一场灯光派对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戏剧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