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鑫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建筑方案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环节,其设计质量与工程建设质量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开展工程建设之前,设计人员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设计,突出建筑工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升方案的实用性、整体性以及创新性,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任务书是方案设计的最初印象和基本轮廓,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之前,需要对任务书进行全面解读,进而在脑海中构建建筑工程的大致框架,主要包括位置、规格、项目特点等,并且在任务书中将需要注重的细节标识出来,避免在方案设计中忽视。同时,在解读任务书中,设计人员还要对进行深度理解,避免建筑方案出现方向性以及思路性错误,对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突出设计重点,促使建筑更加符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在具体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环境设计,还要给予单体设计、平面规划以重视。首先,设计人员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对建筑平面规划进行科学安排,突出建筑工程的形象特色,综合考虑建筑工程的空间位置、生态环境以及功能定位;其次,在构思建筑方案中,还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地段位置,对建筑的整体外形科学设计;最后,设计人员要综合考各项因素,以建筑工程的整体为构思出发点,解决方案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各个细节科学合理,进而提升方案构思质量。
在构思方案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各种冲突和矛盾,因此,想要有效生成建筑方案,保证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设计人员需要通过辩证法进行论证,解决方案设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首先,在方案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环境要素,由于单体设计和环境设计存在密切关系,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外部因素,对环境进行科学设计,保证单体与环境相互协调,同时,为了突出环境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设计人员要运用同步思维,将单体设计和环境设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二者设计要同步开展、相互参考;其次,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保证各个层面设计同步进行,解决上下层面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上下层空间协调合理;最后,构建方案设计网格系统,进行建筑布局设计和平面设计,实现建筑结构和平面的和谐统一,对建筑细节进行适当优化。
在生成建筑方案后,并不代表着设计工作完成,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方案进行适当的优化。首先,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和内容,对建筑方案的细节进行优化和调整,对综合布局情况进行充分思考,进而突出建筑方案的合理性;其次,整理设计思路,对建筑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对相关设计要素进行构建和重组,突出建筑工程的艺术性、人文性以及功能性;最后,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和建筑用途,保证建筑整体的协调性,在结构、流线和平面等方面不断推敲和完善。
目标分析法主要应用于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人员在开展方案设计之前,要应用目标分析法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首先,掌握方案设计的目标,并且对设计目标形成大致理解后,对目标进行细化处理;其次,对各个细化目标进行分析,明确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把握方案设计主要方向;最后,完成目标细化分析后,将所有目标捏合为一个整体,处理好细节和整体的关系,进而为后期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在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设计人员开始着手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应用总体规划法。首先,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各项施工要素,对设计任务、设计进度进行总体规划,把握建筑方案整体要求和设计脉络;其次,将与建筑工程建设有关的要素融入其中,包括功能定位、环境特点、建筑用途以及使用者要求等,为细节设计奠定基础;最后,在应用总体规划法中,设计人员要处理好设计细节和建筑整体的关系,保证二者不存在矛盾冲突,进而完成设计目标。
在整个建筑方案设计阶段都需要应用到图形思维法,首先,设计人员在解读任务书中,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对设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为不同小目标,便于设计人员开展相关设计工作;其次,在细节设计中,设计人员也可以应用图形思维法,通过绘制草图理清思路、深入思考、产生灵感,进而整理设计方向,保证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最后,在设计优化阶段通过图形思维法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升建筑方案设计水平。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给予建筑方案设计以高度重视,要求设计人员灵活应用设计方法,提升建筑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发挥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