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靖(海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快车道的发展阶段,国内与国际间的文化、旅游、艺术交流日益频繁,如何把握机遇,勇于创新,不断创作出更好更符合市场需要的物质文化产品与精神文化产品,并把它做大做强,是我们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深思的问题。当务之急,我们应该赶紧转变思路,求实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整合学科合力,培养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创作群体,不断地把它传承下去,当务之急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海南旅游资源内涵的广泛性和民族地域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决定海南艺术品(旅游工艺品)是否能够不断更新与变化的资源基础和推进源泉,也是海南艺术品可持续性创新的重要依据。海南历史悠久,自然风光迷人,物产丰富,文化积淀厚重,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海洋文化”“侨民文化”“咖啡文化”“珍珠文化”“火山文化”“盐文化”“鱼文化”“婚俗文化”“美食文化”“雨林文化”“椰子文化”等之外,还有我们熟知的“歌舞文化”“黎锦文化”“黎陶文化”等特色文化。如何把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与现代艺术工艺产品结合起来,把海南的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并转化为具有海南文化特色的靓丽“名片”传递给来海南旅游观光的世界友人们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特色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优良的文化基础与教育理念的紧密结合,作为海南本土高等专业艺术院校而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海南高校众多,办学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海南本土的高等艺术院校就具备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和技艺传承的优势。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机会,结合市场需求,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在着重学科专业性、艺术性的同时还要突出地域特色化教育和市场教育,让课堂变得更加鲜活,贴近实际。
探索海南的旅游艺术工艺品应该首先应该考虑它的地域性、文化性、纪念性、环保性、实用性等,做到别具一格,同时又雅俗共赏,使海南的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紧密联系起来,在高校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把握好市场动向,切实把创新与地域文化内涵作为我们探究的关键所在,不断培养成熟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与传承团队,是我们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必须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新时期下对艺术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培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实际行动。
旅游文化艺术品的创作与创新,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产业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旅游文化艺术品往往是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比较接近,体现人文价值,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是传统的旅游艺术品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已经长期处于瓶颈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与市场需求。现如今的大多数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更愿意购买精巧、便于携带、富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既要具备较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工艺水平,又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艺术文化、审美价值);因此,对海南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值得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悉心探索和研磨。当然,对于任何商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社会的需求,社会的需要才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如何把握这些需求就要我们把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的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行之有效地凝结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之中。所以,旅游艺术工艺品尤其要把握文化艺术的独特性与时代性,使文化在适合的媒介条件下更好地发扬光大。
因此,在海南高校的教育教学当中,我们首先应该与时俱进,牢牢抓住时代机遇,开拓出新。调整教学思路,找准教学定位,把科研、教学、应用(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与核心理念,围绕旅游文化市场设计教学,搭建教学模式平台,使地方经济产业链与教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优秀的、成熟的科研教学成果在企业中有效地进行转化,变成真正的、实在的经济效益,使高校人才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实现良性的互动。由此可见,立足市场,从市场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才是实现发展的关键所在。
时至今日,构建适合专业特征发展的、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群模式,进一步强化与提高学生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把握与运用,打破以往老套的学科体系与模式化教学方式,我认为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在思维创新方面,要始终立足地域性文化传统,再夯实学生们的专业基本功,使其具备扎实的知识理论水平与艺术文化修养基础的同时,把创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结合海南本土地域文化,不断加强学生们的创作意识,鼓励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把例如“海南黎锦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海南雕工艺术品的设计与制作”“海南陶艺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海南书画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等纳入到实际课程中来进行探索与研究,训练学生们的操作技能,通过与相关企业的联合开发设计,使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和实践意义。通过商品化运作方式的教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思维,使教与学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
其次,技能基础课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功,技能基础课在于加强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起到在实践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作用。在技能基础课程教学中,我们还要以强化基础技能为出发点,通过学习多材料、多工艺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旅游工艺品中材料的性能,制作不同工艺的不同手段与方法,强化与提高学生对设计形式语言与制作的完美结合,确保达到在教学中的目的与可行性。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开设如“材料工艺与应用”“制作与表达”等相关专业课程,系统地让学生对设计创新从理论到形式有较直观的理解与把握,做到技术与艺术的有效融合创新,为日后的研究与拓展铺平道路。
再者,虽然“产、学、研”的体现是旅游工艺品研发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之一,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以巩固实践技能,积累生产经验,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但实际情况是,科研与企业的发展关系长期以来更像是两条各自向前延展的平行线,由于知识产权、研发经费、市场抗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实现校企合作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即便有些企业与高校达成合作协议,但也只是暂时性的合作,或尝试性的合作,没有一批真正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所以在确立合作关系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对合作关系当中存在的一些细节达成预先协议,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和双方的共同利益,保证教学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突破口。此外,“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要注重师资队伍的构建,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高校教师先进入企业调研,还要请企业里的技术专家为高校师生传授经验),只有了解工艺、掌握工艺,以市场实践为核心,才能更好地构建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专业性极强的设计与艺术方面的急需的“实用性”与“应用型”人才。
近些年来,通过海南诸高校师生们的不懈努力与探索,积极制定课程改革方案,课程设置等举措,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师生们经常深入海南黎村苗寨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体验当地的文化艺术生活,通过直观感受、走访、相互交流、座谈等学习方式,进一步深挖海南黎族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搜集相关文化资料,整合资源,悉心研究,不断探索。同时,诸多高校还长期邀请海南老艺人、传统文化传承人、企业技术员工等进入高校,为艺术系的师生们开展专题讲座与文化交流,让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工艺品的市场需求等师生们迫切学习与热烈关注的问题变得更加直观、清晰。有幸的是,自2009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以海南大学美术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的美术学院或美术系就已经把海南黎锦、黎陶制作、书画等艺术逐步作为服装、陶艺、绘画等相关课程的必修科目了,这让海南的师生们有机会能更加直观系统地学习与了解海南传统的文化艺术,也为学生们日后的技艺学习、创作与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学习条件。
同时,以海南大学美术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为例,已经增设了相关创作思维的训练课程,让学生们掌握专业基础课程技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运用科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机地丰富艺术课堂教学活动。此外,还有很多专业还特别注重学生们对旅游知识、人文历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创新型人才。
由此可见,只有把海南旅游文化艺术品的创新与高校艺术教学的研究真正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才更有利于海南本土文化艺术品的研发与推广,使 “产、学、研”达到良性的循环与互动,真正实现文化用民,文化惠民,这些真的很值得我们付诸不懈的努力。作为一名从事海南本土高校艺术教育的专业研究与传播工作者,我们不应该把教学与科研的注意力一味地放在研究那些相对主流的文化艺术学科上,而忽视了对本土艺术资源的挖掘与探索。俗话说得好,越是本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因此,我们应该牢牢抓住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契机,积极对本土文化艺术进行推陈出新,不断打造传播海岛文化的独特名片,让海南艺术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当中发扬光大,其意义重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