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堂 徐战涛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电气技术在建筑空间内的安装与利用成为建筑设计人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建筑电气工程的应用也成为建筑现代化的显著标志。电气系统是建筑功能中的重要一部分,建筑内供水、供电、消防控制系统,网络通信应用系统,自动化办公设备,建筑照明、自动扶梯、音响等都是建筑电气工程的组成部分。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关系到建筑前期工程造价、后期的施工质量及整体施工周期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控制管理极为必要的[1]。
在电气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其中的不足之处是工程的监管力度不足,有待强化。同时,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和其他建筑施工相比,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缺少足够的重视,很容易导致质量问题。监管力度不足体现在:工作人员对一些技术指标如熔点、电阻未充分考虑,导致设计和设备的规格不匹配;对施工现场的检验和监控不严格,缺少检验和监控标准;施工材料质量较低,使得整体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下降;在应用相关电气施工材料如配电箱,检测程序不合格等。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比较复杂、繁琐,因此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在具体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工程施工团队的素质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程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有待提升。如果施工人员和质量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平欠缺,会使实际施工中出现一系列的差错和失误。此外,一些质量控制人员缺乏责任心,不能认真对待质量控制工作,因此导致施工环节和步骤中的安全隐患,影响电气工程施工质量[2]。
管理人员对相关设备检测过程中缺少相关的标准,且责任主体不明确。如果电气工程施工出现问题,很难找到对应的负责人,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导致工期延迟,成本提升。因此,管理机制是电气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相应机制和预防措施的有效完善。此外,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气工程的质量,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针对该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作开展必须有制度作为依据,建立完善的电气施工管理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不仅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还能够保障电气工程能够安全施工,除此之外,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并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和完善。采购专员不能贪图利益,要选择能够提供质量检测报告的厂家供货,而且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监督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素质,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巡视和监督,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就应该立即进行上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首先在对图纸进行审核中,我们必须要站在施工这一角度去考虑,这样才能够确保图纸是符合工程实际需求的,而且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工程是否能够按照图纸顺利的施行,是否能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其次,应该对图纸进行专业的分析,检查各个系统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设备的布置,是否合理。比如某一设备在不同的系统中位置是否统一、是否缺少电源。管线铺设是否过障碍等,我们需要在施工之前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的进行处理而且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决策,我们也是应该在图纸会审这一阶段进行,这样不管是对工期还是对质量都有好处,不至于等到施工过程中才发现冲突,从而延误施工[3]。
第一,当我们选择施工人员的时候,我们应该把选择标准提高,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准入制度,尤其是对那些关键技术人员进行约束,更应该将准入的门槛提高,增加考核评估环节,或者是设立试用期,确保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二,实施样板化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应该设立材料的样板,这样才能够确保材料的采购是严谨的,才能够保障材料的质量;第三,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培训,需要建立起一个监督培训小组,除了对施工人员的基础进行培训之外,也对管理和监督人员进行培训,而且还可以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工艺引进来并加以推广。
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会经常发生一些故障,这不仅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也阻碍了建筑单位的长期的发展,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应该及时地对故障进行预防处理,例如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故障防控系统,从而可以大大的提升对施工的监控力度,这样一来,一旦工程中发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地发现并处理,根据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从而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故障控制方案。
综上所述,在我国电气工程的实际施工之中,要想切实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除了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临场应变能力,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外,还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环节的检验,充分重视其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对建设事业的具体影响,从而帮助建筑事业实现经济与安全共同发展的良好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