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志鹏
(山东省东营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山东 东营 257091)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充分发挥其在质量控制、评定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道路桥梁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管理人员,应注重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试验,要明确需要检测的原材料,并根据原材料特性编制检测方案,选择检测技术。在具体的对水泥、砂浆、钢筋、土料等原材料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要确保做到对检测操作的严格控制,确保检测过程不出现失误,以减小误差,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为道路桥梁工程使用原材料提供决策参考。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是确保道路桥梁建成质量的最有效手段,只有通过试验检测,才能得出质量数据,并最终判断出路桥工程是否达标,以此来不断推进路桥工程的优化。除此之外,通过检测所得出的数据还能对路桥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以此为鉴对工程施工作出调整与改进,并最终为路桥工程的建设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
目前,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往往对检测设备与仪器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并且检测设备的质量以及检测技术都影响着整体的检测水平。近年来,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关检测设备却无法满足新时期材料检测工作的需求,造成检测数据精度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具体实施材料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选购先进的检测设备,提升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精准度。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涉及的材料较多,导致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相对复杂。一些质量检测管理人员由于工作内容繁杂、强度高的影响,在材料取样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取样,导致检测结果与材料本身情况不符,影响了对工程材料质量的评价与判断。因此,必须加强对材料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取样以及检测过程,保证材料质量检测技术水平。
水泥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原材料,在水泥质量检测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必须对水泥材料的出厂信息、规格、等级进行验收,把控复验环节,在复验中需要对水泥的安全性、原料强度、细度等参数进行全面检查;2)如果发现水泥已出厂超过90d,则需要及时与质检中心沟通,并重新进行质量检验,对于以水泥为原料的混凝土半成品,都需要进行重点检查,判断其是否含有氯化物;3)水泥取料进场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的重量,同时,保证其型号、等级与出厂信息一致;4)具体采样过程中,需要从不同部位进行抽样;5)保证水泥混合料的均匀性,检测中需要借助于防潮器,保证混合水泥质量在12kg以上。
1)真实密度试验,砂石料的质量与材料的真实密度密切相关,真实密度指的是一定单位条件下砂石材料真实体积的质量。在进行真实密度试验时,一般采用李氏比重瓶法,但是需要对砂石进行提前研磨处理,并对其进行高温烘干,使其达到一定重量标准之后进行称重。称重时应保持环境温度误差在±5℃范围内,此时得到的结果才精准。对于称重完成的材料要将其放置在密度瓶内,并用水进行煮沸处理,处理过程中闭口的空隙中会有水分进入,由此可以在置换法的原理下测量出样品的真实体积,试验人员此时需要借助质量公式计算出真实的材料密度。试验人员基于改善试验成效的要求,也可以在李氏密度瓶法的前提下,在取值时,取石料密度的大约值,并进行多次试验取平均值,但是要时刻关注试验结果,若大于0.02g/cm3,就要重新进行取样与试验。
2)孔隙率试验,砂石材料一般都会涉及到孔隙率这一参数,因而在对其进行质量试验检测时,也要注重进行孔隙率方面的检测。试验人员应以密度试验结果为参考对孔隙率进行精准计算,并确保其精度值为1%。
1)击实试验,对土料进行质量检测试验,试验人员需要首先进行击实试验,该试验的目的在于对土料的含水量以及干密度进行检测。由此,试验人员需要对土料样品进行压实试验,在得到含水量和干密度检测参数之后绘制出关系曲线,以选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值。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将试验数据作为现场压实的主要参考标准,且在土壤含水量状态最佳时,才能够得到材料的良好压实效果。
2)液塑限试验,对土料样品进行试验,还需要进行液塑性极限试验。经过该试验操作,能够将土的塑性充分反映出来,同时也能够反映出界面材料的塑性指数。在进行具体的试验时,试验人员应首先对土壤的液限进行确定,要针对一定的土样进行加水试验,由此可以测定土样的增加量。此外,试验人员还要进行渗透试验,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含水量与渗透性之间的关系,经试验可知,当渗透深度为20mm时,土样含水量为液限值。而针对土样的塑性极限值,则需要试验人员将加水的土样取出,并使其在玻璃板上滚动,使其成为细条并断裂,观察断裂时的土样含水量。
工程材料在工程施工中是基础,只有保证材料质量才能为路桥施工提供基础保障。针对当前道路桥梁工程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