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宁波正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
在大规模环境建设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如今,生物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已日趋成熟。总的来说,膜生物反应技术是膜技术和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膜生物技术效率更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膜分离器、萃取反应器和膜分离器等3个部分是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构成,废水的主要处理过程依托生物化学反应。
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可以应用膜生物反应技术,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相比,它无须利用过滤单元和沉淀池,会节省大量空间,不需要考虑污泥沉降性。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很高的MLSS浓度,其容积负荷随之提升,系统抗负荷能力远高于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可以处理普通污水,还能有效处理有机废水[1]。
在环保工程中,膜生物反应器可以有效分离活性污泥和废水,将废水的流动范围限制在膜腔内部,提升进水槽和出水槽连接的紧密性。生物细菌仅会在膜外流动,而不能进入膜内,最终取得良好的微生物和废水分离效果,污水处理效果显著增强。
生物膜可以减少甚至阻滞硝化细菌的流出,将膜生物反应器中的硝化细菌维持在一定浓度,提升硝化效率。
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将污泥堵截在内部,减少污泥的排放量,理论上讲,能够达成污泥零排放的目标。不仅如此,环保工程的污水处理应用膜生物反应器,还能减少污泥产率。研究发现,膜生物反应器内部缺少营养物质,内源呼吸区成为微生物的聚集地,这样就会减少污泥的产生量。
提升生物反应能力是膜生物反应器的优势之一,如果反应池中的MISS浓度高于10000mg/L,则降低污染体积、提升出水水质、减少悬浮物和去除高浓度有机废水等目的均可实现。
动态内循环反应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于膜生物反应技术来实现的,可以促进污水内部形成动态的内循环系统,实现超滤膜向动态膜的转变,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滤膜材料的孔径大,使得反应器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提升了其实际应用的效果。经过有关试验分析,动态内循环反应器一般只需要进行20min左右的净化过程,就可以有效发挥滤饼层的功能,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并且其去除效果很好。
EGSB是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类型,在反应过程中,可以实现出水回流与上流式厌氧反应器的结合,有效的吸纳了出水回流与反应器内液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出水回流可以充分接触微生物等,从而加快生化反应,实现污染物降解。
曝气滤池技术是膜生物反应技术中的重要类型,在应用中主要是通过曝气滤池与分离反应器来实现的,具体来说,气浮工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胶体、洗涤剂等投入反应器中,使得这些物质可以在反应器中与废水发生化学作用,实现中和、沉淀,从而起到分离的作用,实现污水的净化效果。
目前,利用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过后的水资源,仅仅用于洗车、道路清扫、绿化等方面,应用面积较为狭窄,因此为加大废水循环利用的力度,国家致力于膜生物反应器的研发,采用新型工艺,提升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水质,保证膜生物反应器的有效运行。
医院污水有一定的毒性,需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处理过后的污水拥有良好的消毒效果,降低水质毒性,具体可采用主体工艺对医院废水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为水利停留时间约为5小时,将出水氨氮控制在4ml/L,出水COD将其控制在50ml/L,此种方式出水水质良好,且操作起来简单便捷,应用效果较好。
陌生物反应器可实现油水分离,减少污水处理步骤,具有沉淀池沉淀的效用;主要应用领域为是有、工业废水处理、印染废水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印染废水处理,主要是利用厌氧-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厂污水,去除污水中的CDO、染色率,将出水PH值控制在7-8之间,处理过后的水质较好。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和二沉池,对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水回收利用效率较高,拥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处理过后的水质不仅过滤极佳,且有极强的负荷冲击力。
进入21世纪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怎样使污水处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膜生物处理技术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逐渐被污水处理领域所接受,并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此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应用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