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建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四川绵阳 621000
军民融合发展为富国强军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渠道,为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提供了鼓励与支持,为军民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民用企业、民用技术以及民间资本与国防事业的结合为国防工作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推进作用,也为企业本身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军民融合企业要想在国防科技领域占据一定地位,满足军需用品的生产要求,推进军用技术在民品领域的推广使用,必须要加大力度控制产品质量,完善质量体系建设工作。
军民融合包括两种现象,一种是军转民,也就是军事技术在民品领域的应用,另一种是民参军,也就是民营主体进入到军工市场。军民融合在西方发达国家都已有范例,根据统计,我国的军民融合度大约占据30%,这就表示我国军民融合处于发展初期,并逐步向中期迈进,从初步融合逐渐转向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全球性发展趋势,各国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不同,军民科技互补和融合发展是当前各国增强军事实力和抢占国防科技的重要方式[1]。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加剧,国家新基建战略推进,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企业,这对于军民融合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军民融合企业而言,要想实现迅速可持续发展,其必须要把握好机遇,做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民用企业普遍应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ISO9000系列标准,其利用系列标准能够使企业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使企业质量管理和国际要求相结合。同时,企业利用质量体系认证能够为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资格提供保障,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军工产品质量体系标准为GJB9001C 系列,其相对于民用标准而言,需要与军品生产现状相符,更注重客户需求,对于外包和采购质量控制更加重视,需要改进组织保持体系,重视全面质量管理,严抓方法以及过程的管控工作[2]。
质量体系是根,相对静态,体系建设是为了防范系统性质量问题的发生。控制是本,相对动态,质量控制的持续推进才能使产品质量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使军民融合企业质量管理综合能力提升。就当前的军民融合企业而言,其在质量管控中存在管理意识不到位、管控和新技术不符、事后管控不完善等问题。当前有些军民融合企业工作人员缺乏严格的质控认识,产品生产各个流程中没有融入质量管控,对我国军工产品质量管控效率产生了影响。有些军民融合企业在生产产品时,仍然使用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结合度不足,且有些军民融合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产品回访和入市抽检机制,导致很多产品在使用时出现问题,影响了市场口碑[3]。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的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受到了不良影响。
一方面,将军品开发过程中的严格管控要求引入到民品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去,强化民品新品开发过程的阶段管控,严肃验证、评审和验收要求。同时,军民融合企业需要完善产品回访和入市抽检机制,及时与产品使用者沟通,了解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使新产品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将民品的量产化管理思维、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推广到军品生产过程中去。从而实现军品民品质量共同提升的目的[4]。构建全面的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与ISO9000 体系要求等同,第二部分是军用产品的质量管理特殊要求,其包括新产品试制、验收、质量信息等。
在建设民品质量管控体系时同步考虑将过程质量管理的工具应用到军品的生产过程中去,以达到一次同步完成建设的目的。基于产品实现支持过程,对整个过程识别,并采取针对性管理,从最高管理人员职责开始,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分析测量改进这四个过程实现逐一分解、细化,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细化,将其分为管理过程、产品开发、产品实现、产品支持这几个过程。同时,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客户需求、产品形式、质量目标和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的控制,为质量过程控制奠定基础。
军民品共同推进质量风险控制、生产进度风险控制、成本控制和环保风险控制等。军民融合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军民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保证每个产品和性能指标都需要通过严格检查,并通过科学手段与统计分析方法设置红线,构建质量风险控制机制。同时,需要完善生产进度控制,其主要是对生产过程做好管控工作,利用过程方法建立生产控制工作。此外,还需要建立成本和环保风险的管控工作,加大成本控制,对原材料、生产流程等进行全面的控制。
综上所述,军民融合发展中,企业作为主力军,其通过建立与军民融合发展态势相符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缓解我国军工企业在创新和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优化配置人力、技术以及物力等资源,为增强我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奠定基础。当前,我国军民融合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促使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