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丽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辽宁沈阳 11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方面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需要提升建筑行业对于节约型能源的使用,确保经济可以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最主要的是可以增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节能保温材料成本比较低,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借助节能保温材料可以显著降低整体的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因此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无极保温材料最为显著的优势特征在于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保温性能,其燃烧等级属于A级不燃。以岩棉板为例,通过将岩棉板应用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中,能够有效发挥出其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吸音隔音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吸水率较高,在外墙裂缝时,岩棉会在吸水受潮的情况下自重变大,在北方冬季冻融的作用下,极有可能造成岩棉的脱落[1]。
有机保温材料最为显著的优势特征在于保温隔热效果佳、加工性不错以及质量轻。有机保温材料常见的有EPS泡沫板、XPS泡沫板、酚醛泡沫板以及聚氨酯泡沫板等,目前在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EPS泡沫板和XPS泡沫板。其具有保温性能好、吸水性较低、施工方便等优点。酚醛泡沫板具有到导热系数低、难燃级耐火的优点,缺点是其脆性大,易粉化等。
随着保温材料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保温材料出现在人们视野面前,复合型材料就是其中一种新开发品种。比如属于复合型保温材料的改性聚苯板,该种保温材料的优化制作流程是基于利用酚醛泡沫板原料树脂,并包覆EPS颗粒加温加压固化而成。酚醛树脂在受热后会发生固化粘结在EPS泡沫表面,促使EPS颗粒包覆密闭为隔离舱,这样一来当该材料发生燃烧时EPS受酚醛树脂保护将不会出现熔滴现象。改性聚苯板能够达到B1难燃级。
(1)保温材料试样制作。在制作成型试样水泥砂浆时,需要防止表面过于光滑,如此就需要借助打毛处理的措施,防止影响到浆料的附着力。不仅如此,在制作拉伸黏结强度试件的时候,需要确保浆料的厚度达标,而且需要借助指定的外力,保障试件的组成部分能够紧密的进行黏结,防止产生空隙,这样也能够有效防止试件制作影响到整体的抗拉强度[2]。
(2)导热系数。如今大部分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都是用稳态措施中的平板导热系数测定仪来开展测定工作,这些内容能够给保温材料绝热性能的评价工作提供保障。其中相关的保温材料,需要在养护保温浆料类型材料之后,把这些材料放到烘箱中,使其保持一个恒重的状态,之后再进行检测工作。一般情况下,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平整打磨试件夹持两面,针对边角部分,要多次打磨处理,确保样品处于一个均匀的状态,通过防止产生间隙的情况,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测定工作[3]。
(3)检测网格布的要点。网格布在进行裁剪工作的时候,需要防止产生砂线受损的情况,如此砂线裁剪的垂直效果也能够得到保障。不仅如此,要是试样难以进行折叠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措施来进行应对,防止砂线受到影响。在夹具的时候,需要保障网格的竖直效果,防止产生受力偏心的情况。夹具的加持力度需要在合理的范围中,要是加持力度较大,就会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这样一些部位会产生断裂的情况,整体的检测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首先,对防腐蚀性与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因为外墙材料会长时间暴露极易导致腐蚀以及风化,从而对建筑外墙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具体工作中,不但应该对绿色环保与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合理应用予以高度重视,还应该对节能保温材料所具有的抗腐蚀性与力学性能展开全面的检测,从而增加建设材料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严禁未达标材料应用于建筑外墙建设中。
其次,对粘结材料所具有的拉伸性进行检测。对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而言,因为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长时间情况下极易导致材料变形问题出现。所以需要对粘结材料所具有的拉伸性展开严格的检测,将温度因素与外界环境改变的因素当作核心参考因素,从而才可以确保建筑外墙所应用的节能保温材料不易出现变形问题,避免导致漏水或是裂缝问题发生。
最后,对保温隔热性进行严格的检测。保温隔热不仅是整个建筑外墙材料的核心检测内容,更是绿色环保、降低能耗的主要体现。在对保温隔热性展开检测的过程中,必须对阻热性、抗压性、化学性与导热参数等多方面予以合理的调整与优化,从而促使检测目的能够得以达成,在所有方面均满足要求以后才能够正常应用。
如今检测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要从根本上找原因,如制度和管理等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制造企业要严把生产材料的质量关,在施工期间,施工质量是一个大问题,近几年某地多起发生地库塌陷情况,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也给建设项目的人员敲响警钟。因此在施工现场要特别注重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从上到下严格遵守制度和规范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切实落实好自己的职责。与此同时企业也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自测,员工自觉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检测过程不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一定要有完备的制度,对企业建立的检测制度要覆盖整个工程,从根本上给检测技术的提升提供制度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