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颖杰
上海隧道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137
基坑开挖时易出现围护结构桩间渗漏水流沙,桩体背侧出现空洞;基坑四周涌水涌沙;基坑外侧局部下沉及周边建构筑物变形沉降;支护构件轴力急剧变化引起基坑坍塌。
基坑渗漏水常采取截、堵、导及排相结合的措施处理,具体如下:
围护桩施工完成后,沿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深入底板标高以下,上部超过地下水位标高,同时基坑外侧设降水管井。基坑四周设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围护结构渗水未形成整股流出,可采用聚氨酯堵漏剂直接封堵,并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围护结构侧壁渗水为无压力小股流出时,可采用临时塞堵并进行注浆加固。
围护结构侧壁渗漏水为承压流水时,可采取导流与注浆加固相结合的方法。导流管将承压水从管内引流导出,以减轻基坑壁侧压力,同时需控制流沙含量,防止流沙量过大引起基坑外侧塌方,注浆加固主要分为双液浆加固和聚氨酯堵漏施工两种。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围护结构内测适当位置设排水沟和集水井。沟内填碎石滤料用水泵抽水排至基坑外,确保垫层施工前基底无积水[1]。
强风化岩遇水后1h 左右会逐层软化,尤其遇到流动水时在短时间内形成流沙现象,基坑外侧局部出现空洞,进而引起基坑坍塌。砂岩具有明显的外观特点主要是:遇水膨胀短时间内成流体状,承载力急剧下降,晒干后表面略显白色。将流体状的砂岩装进编织袋进行围堰,经编织袋透水过滤约需30min 后沙袋便会成板结状态。
3.1.1 流沙状态
因基坑第一段底板埋深比第二段底板深1.2m,开挖过程中强风化岩遇水溶解后流向第一段基底,引起第一段基坑不断出现流沙涌入现象,造成基坑开挖难度大效率低。
3.1.2 治理措施
①在坡面上部设置截水沟,沟内铺设过滤网,沿明沟长度方向每间隔50cm,设置一道引流管,同时将引流管与过滤网有效连。此法可延长强风化岩遇水形成流沙流动的时间,为后续实施提供时间。②基坑错台部位的砂岩采用人工开挖,边开挖边在错台交界处堆码砂袋形成砂袋围堰,同时梅花形布置引流管,引流管与砂岩接触一侧端头采用两层滤网包裹用于过滤砂岩。围堰形成后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二次加固。
3.2.1 桩间漏水现象
桩间漏水原因为围护结构咬合率不好或止水帷幕施工质量差,围护结构外侧强风化岩遇水沙化后,随地下水不断流入基坑内。造成围护结构外侧出现孔洞,进而引起基坑坍塌。
3.2.2 治理措施
①渗水未形成整股流出时,采用聚氨酯堵漏剂及时封堵并挂网喷锚加固。当形成无压力小股流出时,采用临时塞堵并进行注浆加固。通常采用水泥浆和水玻璃混合注浆,体积比为1:1。现场通过试验确定配比及凝固时间,调试时间为30-40s,超出调试时间混合浆达到初凝状态。
②渗漏部位封堵后为防止后续开挖出现新的漏水点,在围护桩侧面采用注浆法对该薄弱部位进行加固。注浆点远离漏水点布设,为防止孔与孔之间联通引起已注浆体扰动,采用间隔跳跃法逐渐向漏点靠近注浆。
③当围护桩外侧出现较大空洞封堵引流后除侧面注浆外,应在围护桩外侧1.5m 范围内,以渗漏点为中点布设地面注浆孔,中心距控制在0.5m,引孔深度比漏点深1.5m。注浆材料水泥采用42.5MPa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6,水玻璃浓度模数为2.8-3.4。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控制在1-1.5 之间,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压力,确保加固体有足够强度[2]。
基坑咬合桩施工完成后,理论上整个基坑已形成完整分割,坑内封闭地下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流向最低点,遇到强风化砂岩引起沙化给基坑开挖带来难度。
①坑内降水:基坑内降水采用井点降水,主要用于疏干基坑内卵石层和砂岩层裂隙中的滞留水。坑内降水井抽水运行的同时,应对基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做好观测记录及时掌握水位变化情况,用以确定基坑内滞留水是否疏干和提前判断基坑封闭效果。
②坑内排水:开挖面设置排水沟深度低于开挖面0.5m 以下。依据现场情况每隔25m 设集水井比排水沟低0.8m。随基坑的不断开挖随之加深,保持地下水位始终低于基坑底。
③轻型井点施工方法。
①基坑土方开挖前30d 进行轻型井点施做。井点孔采用钻孔法进行施工,钻孔直径一般为30cm,钻孔深度为基坑底部以下1m。管与孔壁之间用滤料填实,地下水位以上改用粘土填实。
②过滤管采用D50 钢管,长度为1.5m,滤孔间距30-40mm,孔径为5-8mm,外缠两层滤网用铁丝绑扎。过滤管通过橡胶软管连接引出地面与集水总管连接。
③井点管安装完成后应接通总管及抽水系统进行试抽,检查抽水效果。通常真空泵的工作压力在0.6-0.8MPa,实际应根据降水效果调整工作压力。抽水应连续不间断进行,直至施工完成或水量不足。
富水强风化岩地质深基坑施工时难免会发生基坑围护结构渗漏水,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会由于封堵不及时或措施不当造成不良后果,上述渗漏治理方法,经过实践证明效果较好,除注浆成本较高施工复杂外,其他方法便于操作成本较低。出现渗漏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堵漏措施降低施工风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