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飞
广西梧州光明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广西梧州 54300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国家电网系统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时代潮流。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构成,其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电网系统的平稳运行。在智能变电站的日常运行中,继电保护装置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只有强化继电保护系统的运维方式,才能确保智能变电站的有序运行。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核心任务是妥善处理供电系统中出现的各类故障,从而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敏性,一旦供电系统当中的某个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继电保护系统可以立即作出反应[1]。一般来讲,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智能终端、电子互感器与合并单元等。若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发生运行故障,系统能够立即分离电网和相关保护装置,而且可有效监控智能变电站,如果设备出现故障,系统能够自动发出警报信号,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之中,如果光纤稳定性能比较差,会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安稳运行,从实践角度来分析,若光纤发生破损,保护设备与智能终端间的继电保护系统会丧失部分功能。当GOOSE 与SV 插件发生故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也会丧失功能[2]。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系统的在线状态检修不准确导致的,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安全运行,检修人员需要加强定期检修,提高系统在线状态检修的精确性。
结合当前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管理工作分析,很多企业过于重视对系统使用环节的管理,系统运行后期得不到有效管理。由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和各项维修设备保持独立状态,维修人员仅注重维修,将损坏的设备直接更换,对继电保护设备缺乏科学管理,影响企业的总体效益[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内部的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保护设施数量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设备的维修难度。如果继电保护系统当中的合并单元发生故障,维修人员没有及时维修,系统内部的保护设备会立即暂停运行,供电系统运行水平明显下降。
①故障后检修(消缺):旨在解决紧急故障和缺陷的紧急抢修;②预防性检修:根据以往的经验,按照固定的周期进行的检修;③状态检修:根据设备状态的优劣灵活安排的检修。目前故障后检修和预防性检修广泛应用于各公司,但这两种检修方式都可能造成过度检修或欠检修。
线路继电保护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承担保护线路的保护职责,同时有效控制线路的运行状态,避免线路出现安全故障,若线路出现安全故障,线路继电保护技术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工作发出警报,此时工作人员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故障。在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应根据线路运行要求,将测控装置配置在线路上,对线路进行实时监控的同时,将监控产生的数据在第一时间内上传至电力系统中,此时继电保护技术会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实施正确的管理措施,保证线路处在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的母线保护是确保继电保护系统能够有效运维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智能变电站的母线保护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宏观层面。宏观意义上的母线保护,可以采用分布式的线路保护方式,确保各个母线在合理的间隔范围内保持相对的独立运行状态,从而起到相应的继电保护效果;第二,微观层面。微观意义上的母线保护,可以采用分段式的线路保护方式。它适用于单套配置的继电保护中,分段式的母线构成,可以让母线与继电保护装置形成一个系统的集成装置,增强母线的灵敏度和有效性,哪怕母线在启动环节发生故障,也可以及时的跳转到GOOSE 网络系统中,利用GOOSE 网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传输。
企业要对继电保护运维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保证作业更加规范,提升继电保护运维人员的综合素养。由于部分智能变电站继电装置的运行时间过长,针对这些装置,运维人员需制定出科学的检修措施,并定期进行维修。继电保护系统运维人员要定期进行巡检,并制定出科学的检查项目,认真按照检查规划进行维修,在保证继电装置可靠运行的同时,不断减少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较大运行故障的概率。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可以有效延长继电装置的运行时间,减小外界不利因素对智能变电站继电系统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系统在建设智能变电站时,应充分发挥继电保护技术的保护作用,通过线路保护技术、变压器保护技术以及过流电限定保护技术,为智能变电站营造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保证电力系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电力生产和输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