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3
建筑是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快速转变,建筑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绿色建筑一种全新的工程理念被广泛提出,并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在绿色建筑深入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单位需要针对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积极贯彻节能化的发展理念,引入全新的技术工艺,构建完善性的给排水体系,从而保证绿色建筑所具有的功能更加全面,同时也能够促进建筑行业向着节能、环保领域实现深入的发展。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绿色建筑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建筑施工时应用环保理念进行施工管理,既能有效地节约材料和能源,同时还增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完全在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范围内[1]。绿色建筑还能为建筑使用者创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属于新型给排水技术,可以让同样的资源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效能,此类技术的应用遵循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注重施工效率的提升、能耗的降低。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是从传统施工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在社会科技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该技术也将获得快速发展。
通常情况下,建筑系统内部问题主要分为给水和排水两个问题。前者所包含的风险要素具体表现如下:①压力不足。即因为供应系统木身在运行期间存在动力薄弱等问题,导致供水速率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②耗能严重。因为系统木身功能有待完善,在实际运行期间存在着明显的耗能严重现象。目前,排水系统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污水冒溢。系统木身在该风险的控制方面缺乏一定的自主性与效能性[2]。②地漏设置不合理。因为地漏设计不规范导致在排水过程中整体工作效能会明显受阻。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思想重视,并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举措,打造全新的给排水工艺系统。
热水可以说是现代化绿色建筑当中的标配能源,相关工作人员在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量热水这一关键因素,对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整合。从目前现状看,大多数建筑当中热水供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水量浪费情况,热水供应装置在启动之后,往往需要等很长时间才有热水流出,在此期间内浪费了大量的无效冷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支管和立管循环的方式,进行热水循环系统的设计。目前所使用的相关设计规范曾明确指出,热水循环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干管、立管以及支管三种方式中选择最适合的设计方案,从而满足热水供应要求[3]。因此,不同的建筑类型、用水特性应选择不同的循环方式。例如:公共浴室淋浴器的配水管道宜布置成环形;对于酒店、医院住院部等这类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要求较高的建筑宜采用支管循环,节水效果较明显,使用体验感也更舒适;对于办公、商业等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热水支管不太长的建筑,可采用干管、立管循环的方式,这样可减少初期投资和后期热水循环系统的耗能。
过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节能设备,而应用新型节能设备能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管材和阀门是给排水施工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同时也几乎是应用频率最大的一种设备。当前,国内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管材和阀门通常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材质,防水、防腐的性能并不好,完全无法与当前的一些新型管材和阀门相比。应用普通材质的管材和阀门进行给排水施工,在施工完成投入使用后,很快就会出现一些腐蚀、老化等方面的问题,而对其进行维修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从而造成资源浪费。而应用一些优质的新型管材和阀门进行给排水施工,不仅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而且还能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情况[4]。为了进一步推动其应用,国家应当对此提出一些硬性要求,并对其落实情况给予监督。另外,相关部门应当加快一些新型节水卫生设备的推广,这样也能起到节水节能的效果。
在实际施工处理期间,设计师在设计阶段,需要针对驱动方式进行优化设置。就目前来讲,现有驱动方式相对来讲比较滞后,以气压罐等方式进行驱动十预,都会导致水压呈现出明显的变动趋势,造成供水环境不够稳定。因此,设计师需要转变设计理念,加强新型技术开发和应用[5]。积极利用变频调速的驱动方式进行供应十预,从而实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耗能风险有效控制。
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与建筑点的实际情况和本地自然环境相结合,加大对当地可再生的绿色资源的使用,在管道和水泵的配置过程中要考虑到节能减排的宗旨,牢牢地抓住绿色建筑和节水节能之间的关键点,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对系统进行配置,争取设计出兼具技术力量、经济节约和环保效果的给排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