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令超 赵彪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1000
通过搭设支撑性模板,应用于建筑工程的高空作业当中,这是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通常情况下,水平混凝土模板构建的支撑高度应该超过8m,其跨度应该超过18m。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还应该对总体载重能力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情况下应该超过10kN/m2,集中线的载重应该超过15kN/m2。在设置竖向构件的独立支撑时,应控制其高度在6m 以上。以设计、测算、制造和安装作为施工的主要流程,进行合理浇筑,处理保障高支模模板的稳定性,促进房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高支模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在实际施工当中应加强有效防护处理,防止施工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严格控制施工流程与工序,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
从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具体施工情况来看,高支模施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未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也就是说部分施工单位在具体实践中,未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导致部分施工技术人员水平偏低,这会对土木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威胁。②施工要点不完善。部分施工单位在高支模施工中,针对检查、安装、质量验收等各项工作内容都未合理结合工程实际要求进行,这就造成具体技术在应用期间存在漏洞,导致土木工程最终质量无法满足应用需求。③施工技术方案存在漏洞是导致土木工程建设中采用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存在问题的一项关键原因。因此,具体施工期间,应当提升对实践工作内容的重视,进而使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1]。
在模板定位时,要根据定位位置,将控制线投放出,然后,依照交叉于一起的控制线将偏轴上面的线引出800m 控制线。在弄好控制线以后,用经纬仪进行检测,看其是否合适。中间轴线和其他轴线的检测方法不同,中间轴线为随机抽查,而其他的控制线则主要检查最外面的轴线。此外,在保证偏轴控制线合适之后,还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大梁及柱上的线引出。
在按方案要求和内架搭设要求布置好内支撑系统后,进行楼面模板安装时,要注意模板材料质量的控制,周转次数较多的模板受力能否达到要求,对有质量隐患的材料要及时更换,根据确定好的高程将模板搭设在顶托上,保证模板之间的拼缝不宜过大,避免混凝土施工时出现漏模、胀模,针对跨度较大的梁模板和楼面模板,要按规定进行起拱,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这样可避免混凝土施工时构件变形过大。
在安装支架中应用的零部件较为繁杂,从质量、规格和数量等方面进行检查,针对剪刀撑和载杆等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接线长度和扣件等满足设计要求。能防止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较大的偏差,同时促进支架稳定性和承载力的提升,满足对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施工人员应对房建土建工程的整体进度进行分析,保障高支模施工组织规划的合理性。在现场进行合理掌控,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当施工中出现不规范行为时应该进行制止,防止对施工质量与安全造成威胁,保障在规定工期内完成任务[2]。
土木工程混凝土浇筑时通常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并且要采取专业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利用汽车泵或混凝土泵将具体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混凝土运输到浇筑楼面。在进行混凝土振捣和浇筑时,要注重施工顺序,确保施工作业的合理性,将梁中点作为核心,不断向两侧进行平移,然后完成浇筑作业。在楼面处堆放的混凝土高度不得超过15.0cm,同时要保证堆载均匀,散铺赶平混凝土,以免混凝土发生超载,导致支架结构被压坏,引发事故。进行混凝土振捣时,应当严格依据相应计划进行操作,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①侧模的拆除,需要先确保构件表面和棱角不会因其受损才可着手操作。②拆除低模梁长大于8m 时,需保证混凝土强度为100%,梁长不大于8m 时,需要保证混凝土强度为75%,而悬臂构件,需要达到100%可动手拆除。③板底模不大于2m,需保证混凝土强度为50%,板底模大于2m 且不大于8m 时,混凝土强度需为75%,板底模大于8m 时,混凝土强度须为100%,才可动手拆除。④拆除柱模,需要先将拉杆拆除,再卸去柱箍,以撬棍慢慢撬动模板,使模板脱离混凝土,再分部分运下去。⑤拆除墙模板,应先将穿墙螺栓卸下,再除去水平撑与斜撑,以撬棍缓缓撬动模板,使模板和墙体分离,再运送离开,不能随意往下抛扔。⑥拆除楼板和梁模时,需先将楼板底模拆出,再拆下侧板摸。拆出楼板模板,要先卸除水平拉杆,再将模板支柱拆掉,只每排剩余1-2 根支柱暂不拆除。拆除人员需站在拆除完毕空旷地区,将周围剩下的支柱拆掉,保证木档能自由掉下,再以钩子勾住拉下模板。在模板全部拆下后,应聚拢在一起,统一运出堆放,堆放高度不能超过2m[3]。
施工中一定要重视高支模分项工程,意识到其施工的危险性,做好专项方案的编制,并及时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严格按照专家意见进行方案的优化和完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针对当前高支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合理对策予以解决,做好质量控制措施,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房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