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萌
大连市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各地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施工工期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技术管理与应用和施工质量管理,假如上述哪一个环节放松了警惕与监督,则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与问题。
现阶段,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持续进行,市场经济水平提高,为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实践中,少数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意识不足,将建筑工程项目拆分并分包给其他承包商,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和利润收入,放松了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埋下了诸多潜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一些施工企业没有加强对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理念宣传和制度约束,没有成立单独的安全施工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的执行力较弱,导致建筑项目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机制不健全,设施不齐全,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技术不达标,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1]。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谋取更多的个人利益而出现偷工减料线性,将一些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的施工材料应用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大降低了房屋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还给工程后期的使用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都采用了总承包管理模式,购买一些劣质材料以降低施工成本。
当前监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在具体工程项目中,部分监理人员对监理职责、监理工作内容、工程规范、工程技术等等理解不够,这使的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不够专业。此外,部分监理人员为了个人私利对工程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對材料质量、机械设备以及对工程建设环节审查不够严格,这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致使工程管理混乱,工程质量难以保证[2]。
一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如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大部分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和实物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
二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不到位,缺乏政府监督与管理。实践中,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盲目开工、审批手续不齐全、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程序等问题。还有一些工程项目的资质审核不到位,违规分包、转包,施工作业违反设计图纸的要求,赶超施工工期,放松了对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三是,建筑材料的质量达不到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现阶段,建筑市场蓬勃发展,市面上存在的建筑材料类型多样,销售价格不断提升,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争取利润节省成本,放松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审核与把关,市面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建筑材料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埋下了安全事故隐患[3]。
一是,招标活动中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优化措施。现阶段,最低评估标准方法和综合评估方法是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种方法,施工单位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选择最佳的招投标方法,加强对投标方的资质审核,避免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操作。
二是,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工作机制。自觉遵守国家施工规范的各项要求,成立独立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部门,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与奖惩机制。
一是,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与采购管理。施工企业应重视对供货方的生产资质审核,检查建筑材料的证明文件、合格证书,实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抽查和进场检测。对于质量检测不达标的建筑材料,必须予以退换,不得送入施工现场,避免因为建筑材料质量规格不合格,影响工程项目安全与质量[4]。
二是,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要求,选择最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企业应全面分析施工操作、组织、管理、技术工艺等因素可能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性能产生的影响,科学设计工程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策略得到准确、有力执行,同时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成本。
三是,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优化策略。施工企业应指派专门人员到施工现场维持秩序、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建立全过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工程质量[5]。
竣工验收中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范围包括:施工队伍的管理,设备和机械的管理、建筑材料的管理,等等。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如果发现工程项目中存在违规的地方或者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应及时记录、上报并进行纠正,按照二次质量检验程序,对整修后的建筑工程项目再次质量检测,达标后方可结束竣工验收程序。
作为监理单位应重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安全施工意识,全力保障工程质量,维护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形象与信誉。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健康长远发展,施工企业应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机制,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施工技术,加快施工进度,为企业创造利润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