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组长角色认知和体验研究
——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

2020-11-27 22:19林若曦
绿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组员实习生学院

林若曦,洪 震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1 引言

实习组长是学校进行实习生管理的重要帮手,是同学与学校老师、带教老师沟通的桥梁,实习组长的态度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管理的效率。高职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实习生有近10个月的实习时间,充分了解实习组长在此期间的角色认知和工作体验对于高职医学院校护理实习管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2 培养护理专业实习组长的意义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20届实习生共690人,分别分布在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50多家医院实习,有的实习点实习生人数将近30人,且安排在不同的科室,这对二级学院的实习管理带来了较高的难度。该校作为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始终把临床实习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开展临床实习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有助于提高二级学院实习管理的效率,全方位了解实习生在医院的表现。

实习生在初入医院实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和人际交往技巧,一时间难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立刻转化为临床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加上实习生对于医院的规章制度、各方面环境了解不足,容易出现思想懈怠、违反实习纪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实习组长可以协助监督,规范实习生日常行为,将问题行为及时反馈。

3 问卷设计和样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护理学院2020届护理专业各医院实习组长,共调查68家医院、78名实习组长,共回收有效问卷78份,并采用线上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全面了解各实习组长的角色认知和工作体验。

4 高职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组长角色认知和工作体验现状

4.1 实习组长的选拔与培训

各医院的实习组长由学校选拔,根据所报实习医院志愿、生源地、综合测评、班级任职、班主任推荐、个人意愿等综合选定,10人以下的设置1名实习组长,10人以上的实习医院设置组长、副组长两名,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由于下实习时间不同,独立管理本学制的学生。学校在实习前组织实习组长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并负责组建实习小组QQ群,负责消息通知、联络医院、组织报道等。

4.2 实习组长的角色认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近9成的实习组长认为学校和医院的岗前培训是十分有用的,而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作为实习组长的职责。实习组长管理的小组实习生人数在1~20人不等,组内人数分布合理,因此绝大多数的组长认为自己比较了解组员,并且会定期与组员见面,询问近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67.95%的组长经常督促组员日常行为规范、实习操作、护考学习和求职就业,他们认为这是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3成左右的实习组长偶尔会督促组员。组内同学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或者疾病,所有的实习组长都认为自己应当第一时间告知学校的老师,并协助学校和医院共同处理。

4.3 实习组长的工作体验

大部分实习组长表示,做实习组长对于自己的实习和能力提升都有积极作用,在平时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个别实习组长表示会每周在医院参加组长会议,将近4成的组长表示每月会参加一次实习组长会议,还有超过半数的组长表示,几乎或者从来没有参加过组长会议。遇到实习组员在医院有诉求或者有困难向学校求助时,所有的实习组长都选择去帮助实习生沟通,体现了作为组长的担当和沟通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多数的组长会选择与医院相应科室的带教老师、护理部负责实习的总带教等进行联系。实习组长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完成自己的实习任务外,还承担了与组员、医院、学校沟通的任务,绝大多数的组长认为同学都十分配合自己的工作,但是也有组长反映有的同学个性独立,喜欢独来独往,经常联系不到,有自己的想法。仅有24.36%的实习组长觉得偶尔会存在沟通渠道不顺畅的情况。经过近1年的时间,实习组长认为自己在沟通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同时责任心、担当意识、团队意识都有了增强。

关于提高对实习生管理的建议,部分实习组长希望学校能够定期督查实习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通过线上医考学堂、调查问卷、定期考核等方式和线下中期检查、实习生技能比赛等方式,增加实习生与学校、医院的互动,对实习生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防护、人际沟通、理论学习、操作技能、心理健康等全方面情况进行掌握。

5 护理专业实习组长培养路径

5.1 存在的问题

5.1.1 与组员之间沟通交流不够深入

实习组长在小组中更多的时候是上传下达的沟通者和管理者,而实习组员中往往会有一些成员较为有个性,不喜欢被管,追求自由和独特,这样的同学往往给实习组长的管理带来了难度。由于都是同龄人,因此实习组长在督促组员日常行为规范、实习操作、护考学习和求职就业等工作中缺乏权威性和话语权,和组员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生活和实习日常内容。加之处于不同的科室,组长和组员见面的频率无法保证,缺乏交流的立体性和及时性[1]。

5.1.2 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一个优秀的实习组长在实习小组中不仅是通知的传达者、任务的组织者、工作的协调者,还应当在组员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在访谈中,很多实习组长认为自己在医院组织的理论、技能竞赛中表现不如其他组员,在考试成绩和求职过程方面也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还有的组长认为自己在管理过程中与同学、医院和学校的沟通不满意,在同学中没有威信,不能做到服众。

5.1.3 缺乏管理方法和艺术

实习组长从任命到上任时间较短,虽然经过学校、医院双重培训,也明确自己的职责,但偏重于理论培训,更多的靠咨询学长学姐、自己摸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习组长首先要完成自身实习任务和护考复习任务,在组织沟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上对组长的能力要求较高,组长之间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尽相同、缺乏管理艺术。

5.2 培养路径

5.2.1 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

二级学院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应当明确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如日常行为规范、请假、职业暴露防护等,同时明确实习组长职责。同时学院还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去实习医院进行实习检查,了解实习生在实习医院的表现,适应情况、生活情况、护士资格证考试理论学习情况、就业情况等,鼓励学生在医院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多动手,正确处理好与带教老师、与病人、同事、同学之间的关系,并对实习生违纪行为予以及时处理。

5.2.2 拓宽与实习组长沟通渠道

医院和学校应当为实习组长拓宽沟通的渠道,定期召开校方和院方实习组长会议,对于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交流工作经验,邀请同学畅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分享解决方案,进行头脑风暴。对于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通过组长会议反映,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学校和医院一起解决同学们的问题[2]。

5.2.3 提高实习组长的综合能力

学校和实习医院应当为实习组长提供定期的培训,从岗前培训开始,明确职责,并且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讲座、培训班、比赛等方式,提高实习组长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增加实习组长的核心竞争力,在升学、求职的过程中更有优势。同时,学院还应当引导组长的感恩意识,通过科室实习结束或所有实习结束之后,向老师赠送自己的“心意”的方式,感恩带教老师的培养和指导,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

5.2.4 建立实习组长考核体系

学校应当根据实习组长的日常表现定期进行考核,综合实习生、实习组长本人、带教老师、护理部等多方建议,对实习组长的日常工作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考核的实习组长继续留任,未通过考核的实习组长予以适当的调整。在实习结束后,对于表现较好的实习组长予以肯定,并颁发证书作为鼓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实习组长不断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同时也能激发组内成员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实习管理队伍当中。

6 结语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独立工作能力,保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卫生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作为学院实习管理人员,应当在实习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规范、人性化的实习管理模式和方法。通过抓好实习组长这一关键角色,增加学校、医院与学生的交流和培养,提高实习组长的综合能力,以此带动实习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实习行为的规范性,为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护士提前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组员实习生学院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还是不错的
西行学院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