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转型趋势下业财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0-11-27 20:00皮雨鑫
活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业财预算编制财务人员

马 昕 皮雨鑫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 150001)

引 言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中,管理会计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是让决策有依据;目的之二是使组织可计算。面对不同企业的各项活动,如激励分配、战略管理、业务管理行为、流程优化、企业文化、创新管理、组织变革等,均需要财务人员的全程参与,运用其掌握的财务专业资源和数据资源,诊断问题、收集信息、综合分析信息、拟定选择方案、最终实施反馈方案。

作为以上活动和过程的参与者,各公司财务人员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所在公司的不同业务紧密结合,学会站在业务的角度看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业财融合,才能真正为财务的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结合不同行业的具体工作,研究和探讨财务人员在财务转型背景下,进行业财融合活动的必要性和如何具体实践业财融合。

一、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中的业财融合

管理会计中,全面预算的起点为以销定产。粮食收储行业的预算编制也遵循这一原则。这一行业的利润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收购补贴、烘干补贴和储存补贴。编制预算收入和各项成本费用,也是紧紧围绕在这三个环节。

某刚成立的国有粮食收储集团总部财务人员,以惯常思维和在原行业的工作经验,没有走入基层收储点前,按预算编制委员会的要求,将设计好的简单的预算编制表单下发给各库点负责人,并规定了初稿上交时间。当各库点按约定好时间上交全年预算报表后,集团财务人员看过后方发现,第一次的预算工作效果几乎为零。原因如下:

对烘干环节的预算收入数,预算委员会无法判断补贴数据总额是否正确,原因是如果要证实这个数据是否正确,首先要明白粮食收储业中的水分扣量和杂质扣量的概念,然后是了解他们之间的数量勾稽关系,最后还要了解计算烘干补贴,根据超出的不同标准水分的范围,才能获得不同的烘干补贴。

由于集团财务人员不了解收储烘干业务中具体涉及哪些费用项目,导致设计的预算表单过于简化,基层填制的各项明细费用数据归口不同,预算委员会人员看不到费用数据的编制依据和来源,也无从判断在预算的收储规模下,各项预算费用是否合理。

集团财务人员最终下到基层收储点,就每一个疑问,或请教现场的收储人员、或现场观察收储过程、或收集最新国家收粮政策、或到同规模收储行业观摩等的大量了解业务的工作,又拿出了第二稿预算编制表单。与第一稿相比的变化为:

首先,按环节细化了相应的费用,并制定了预算费用指导标准。以收购环节为例,细化了人工费4 元每吨;筛选费1 元每吨;电耗1.2 元每吨,小修费0.2 元每吨。经过细化后,呈现的结果是:基础预算人员按要求夯实了数据基础,预算委员会人员能够根据标准判断预算是否合理。

其次,弄清了烘干补贴政策中的数据勾稽关系后,将文件中规定的烘干补贴编制成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公式说明,为预算编制、复核、审批理清了脉络。

由于预算编制前财务人员对业务的透彻了解,为预算编制和之后的执行,均提供了有据可依的坚实保障。

二、合同签订和执行中的业财融合

大部分企业的购销业务签订合同业务中,财务部人员几乎是处于这个过程的最末端,即只有到了付款或收款开具发票时,合同才能传递到财务人员手中。而在合同具体条款商议、最终签订,合同实施环节,财务人员缺位现象严重或只有形式存在,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根结是财务人员认为履行合同过程中,财务的本职工作也只是按合同约定收付款,催要或开具发票;与此同时,业务人员粗犷经营,也没有意识到在这系列过程中,均需要财务人员参与。恰恰是这些有失偏颇的思想,导致了很多风险从业务源头产生,涉税风险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风险点。

例如,合同条款中涉及到生产周期超1 年的各收款时间节点时,如果具体落实到某个具体时点,到了这一时点,增值税纳税义务即产生,在对方尚未履行付款义务,销售方需要用自有资金垫支税款,导致企业经营资金被不合理占用。此条款涉及专业的税务知识,业务人员根本不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从这一角度分析,业财融合,不只需要财务人员深入到业务前端,业务人员也要有财务人员深入业务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单纯排斥或产生抵触情绪,等到业务合同签订完毕,法律结果产生不可更改时,再将合同传递给财务,给企业日后经营无端埋下隐患。

财务人员在合同审批流程的会签环节,应侧重关注以下具体内容:

(一)合同签订前,了解对方的资信能力和履约能力

这点涉及到之后对方违约风险的可能性多大,是否存在货款支付不及时或不支付,占用我方资金等风险事项。

(二)合同中涉及合同金额、结算条款的条款如何约定

如合同的运费如由我方承担,运费地点是否明确,项目具体包括哪些,整体费用额是否控制在此批货物的预算额度内;价格的依据是否是公司经审批的价格单,价格是否明确为含税价或不含税价格;付款进度、最终验收和质保金的比例及时间约定;合同结算方式是否符合公司目前的资金流情况。

(三)合同条款中,特殊涉税事项的重点把关

2016 年营改增以来,我国各项税收政策密集出台,各公司在享受国家层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税收遵从成本也相应有所提高。财务人员需要一边及时更新学习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一边需要结合自身企业的业务类型,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在合同签订中,需要注意:合同中涉税税种有哪些;实际税负有多少;发票开具要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调整税率的节点发票应如何开具等;

特殊合同的特殊涉税事项,财务人员应提前知晓并参与到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例如捐赠类合同,某公司定期对某养老院的捐赠,是按养老院的需求明细单,采购货物直接送达。这里涉及的税收事项除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外,涉及企业所得税的条款规定:企业按会计利润总额12%税前扣除的前提是,企业的捐赠要通过国家认可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某公司的捐赠活动,显然不满足此条款规定。

财务人员在此特殊事项中,了解了高层人员的决策后,可以给出的具体建议是:找到当地的公益性组织,与之签订协议,在协议中指定捐赠对象,这一条款,解决了2 个问题。一是继续维持了原捐赠目的,二是解决了入账发票合理扣除问题。在这项特殊业务进行前,如果财务人员不闻不问,很可能企业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却给自己留了税收风险的隐患。

三、价格体系制定过程中实现业财融合

价格体系的制定,一般财务人员的作用仅限于提供一份各产品成本表。审核价格体系时,财务人员头脑中的底线标准始终是,价格表里的每一款产品的定价,至少要大于等于成本价格。

但某公司的财务人员通过走访产品销售的各个渠道,了解了第一线情况后,对价格体系的制定策略有了重新认识。首先财务人员脱离了原有单纯的财务思维,开始站在企业产品所处的大环境下考虑定价。思考的角度转换后,财务人员和市场部等业务人员,根据市场的供求规律,公司产品的品牌成长阶段,参考竞品的价格体系等情况,按本公司的终端、批发、电商等销售渠道,分别制定了30 多种产品的价格,其中需要靠增加销售数量占有市场的低端产品,定价低于成本价,目的是增加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认知度;高端产品因为质量和品牌均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参照市场中的同类型知名产品做参照,略低于品牌价格,提高品牌的高端形象。总体虽然前期平均毛利率较低,但培养了市场之后,随着品牌效应的产生,可以逐步淘汰低端产品,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比例。

结 语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前端,会了解到公司的战略布局和阶段性经营安排、产品涉及的行业概况等信息内容;业务人员在此过程中亦会获得了基础的财税相关知识,培养财税意识,理解财务人员的规范要求。在相互的交流和切磋学习中,才能真正达到业财深度融合的满意效果。

通过以上的业务分析,我们清晰的看到,无论是做预算、做合同,还是制定价格等活动,财务的最终归宿是服务于企业战略。如果我们始终闭门造车,与业务脱节,最终无法完成终极目标而为所服务的企业淘汰。财务活动是企业生态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链条,它一定要与其他业务紧密契合链接、贴近并走进业务,才能最终牢牢把握财务管理的核心。

猜你喜欢
业财预算编制财务人员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探究电子通信企业发展中的业财融合策略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