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珊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0
城市地下工程极为复杂,往往涉及诸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交叉应用。城市地下工程特点在于需要地下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与软弱底层以及高度复杂环境,所以体现了地下工程经验性的特征,另外,还会受到软土层施工影响和制约。同时,城市地下工程的地质环境较为恶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因素,而地面和地下建筑物分布较密集,导致整个地下空间施工的风险系数较大。以勘察阶段为例,伴随勘察规模以及基坑深度的增加,水位埋藏浅以及多个透水层共同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会影响整个基坑开挖进度,一旦进入基坑开挖环节,还容易引发周边环境的变化,使得地基土体形成形态变化,对地下管线以及建筑物造成负面影响,从而给整个地下空间施工带来安全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都会支护体系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施工并未既定标准或者规程开展,容易引发钻探结构变位以及变形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支护体系失稳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基坑工程深度以及面积增加的背景下,需要深基坑开挖设计理论以及施工体系作为支撑,才能进一步提升地下空间施工技术和水平[1]。
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以下简称“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是城市地下空间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要全面梳理并明确提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城市地下空间所涉及的规划、行政管理、地籍和权属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工程建设等的整体框架和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要与城市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明确地下空间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在空间规划层面,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要重点解决以下内容:明确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需求和未来的建设量;确定地下空间在城市平面和竖向上的开发适宜区域;统筹协调地下空间资源与其他地下潜在资源的互动机制;统筹协调各专业系统在竖向层面的空间优先权;提出各类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统筹安排近、中、远期的地下空间建设任务,并为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预留平面和竖向空间。
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以下简称“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地区地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地下空间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开发深度、连通要求等控制指标以及步行通道与市政管线等控制性位置和空间环境控制引导的规划,是以城市重点地区为主要开发对象,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多方案比较,对开发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形态、功能、交通组织、生态保护、空间环境等做出合理规划控制的过程[2]。
第一,在地下街道中,禁止任何交通工具通行,有效确保了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人们也不需要再“左顾右看”,提高了人们的步行效率。第二,在地下街道建设多种多样的娱乐休闲场所,例如,便利店、酒吧、地下购物商场等,从而充分满足人们的消费休闲需求。第三,在地下街道租赁商铺所花费的资金远远低于普通的店铺门面,为创业者提供较为理想的场地空间。第四,地下街道在防空防灾方面所具有优秀的效果,在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人防工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历史。在建国初期,大部分地下人防工程的设计规划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并未让地下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且为后续的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而现代化的城市地下空间人防工程建设,会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自城市的发展方向及战略目标出发,在全面分析城市灾害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全面建成完善可靠的地下人防工程设施体系,切实提升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的安全防护能力。一方面,能够为社会及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避灾避难场所;另一方面,则能够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保持协调,实现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很多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也存在着商业圈分布过于密集的问题。而城市地下空间设计规划则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设计规划人员进行高水平的分析和把握。例如,在商业区所开展的低下空间设计规划,必须保证所设计规划的成果与地上商业区在风格、元素等方面保持着较大的相似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具备较大的商业效应,从而实现对城市地下空间价值的最大化开发和利用,这点尤为关键[3]。
为了更好实现地下城市发展,做好地下交通建设也极为重要。城市轨道建设与地下空间相结合则为地下空间规划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地下轨道建设要保证其布局合理性,线型选择应结合城市功能以及人口分布情况,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效率。在轨道站点的地下空间设计时应充分与城市其他功能相结合,统筹考虑地下管线、商业设施、公共交通接驳设施等因素,尽量做到与站点周边的城市功能无缝衔接,发挥立体空间高效利用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