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明
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日照 276800
就我国具体的实际状况来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许多的相关企业仅仅只是重视工程的成本以及工期,并不关注工程管理的结构,忽视了工程管理的创新。一些企业引进了许多的优秀人才,发展了许多的智能化的技术,但都只是在生产力方面有所发展,并没有能够合理的运用管理工作的优点,从而造成许多企业对于人员以及施工作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处于几乎停滞状况。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系统、结构以及相应地功能较为复杂,操作也较为繁琐,如果没有使用完善成熟的管理手段与方式,就会大大的浪费建筑单位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综上,只有重视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才能够有利于保障相关建筑企业的不断成长,最大化的保障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1]。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化发展,建筑施工理念也不断地进步,逐步趋向个性化与环保化,风格越来越独特,绿色性能越来越高。但就目前的建筑工程的状况来说,绿色施工管理工作正刚刚起步,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执行力都达不到相应地要求,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就更为缺乏。此外,大量企业都不关注专业性的绿色施工,以至于使得工作人员在运用相关绿色材料设备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使用各类材料设备,让绿色施工工作不能顺利推进。
针对有关绿色工程管理进行创新工作,创新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建筑工程设计以及施工人员。然而,创新是一种具有打破传统行为,在保证主体和行为之间的平衡状态下,针对建筑工程不断完善与建设,是目前建筑人员所要迎接的挑战。由于建设绿色建筑工程需要创新管理,针对这一问题,要对设计人员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工作加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有关的管理方案,将建设工程员工自身的创作思维和理解以及管理能力不断地进行提升。可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创新思维,突破传统思维的约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管理创新和绿色施工管理,从而更加优良。
不管创新最初的本质是什么,其依然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对管理创新和绿色施工管理进行优化时,依然将技术的创新进行不断加强。目前各个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生命力仍然是先进技术,并且是实现科学化管理以及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性技术。正因如此,跟其有关的企业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以及高科技,针对新技术、新工法等不断加强开发和探究,并合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了使科学技术能持续进行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科技资金,更有利于推进施工管理和创新的发展。
制度创新是保持创新成果的重要方法,也是保持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的创新体系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并突破自身管理体制,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建立整套革新系统,可以保持创新的推动力量,支持人们创新,培训并养成人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促进创新方案的诞生,更符合企业发展的标准,以便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均衡状态[2]。
在施工阶段,工作人员必须要遵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将生态理念融入设计中。建筑管理工作必须依照环保的要求,尽量使用绿色材料,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与此同时,还需要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展一定的更新换代,投身于生态环保事业,降低资源的能耗,推动建筑工程项目实现自然节能,从而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遵守建筑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及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采用绿色建筑管理,尽可能地降低建筑工程废弃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绿色开采技术,减少开采时对周围的生态造成的破坏,着重关注水体污染、地质灾害、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等。此外,还可以采取部分措施,缓减施工周围的环境影响。比如说可以进行施工工地绿化、植物恢复、加工区域全封闭、运输过程的封闭喷水等措施。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美化施工工地周围环境,并且还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设对当地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噪声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十分严重,极有可能会危害到老百姓的生命身体健康。长时间处于噪声污染的情况下,听力会出现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使用新型隔音材料,加强噪声处理工作。此外,在夜晚加班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强照进行照明,会影响到周围生活的老百姓,所以强光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需要加强绿色施工管理,进行有效地围挡工作,还可以使用发散性能较强的光源,尽可能地降低强光所带来的影响与危害,保障周围居民的和谐、正常的生活工作[3]。
要对各类施工生产区域的碳排放量进行控制,政府部门应对各个工点开展一定的审核考察,监督其排放等问题。并且还需要做好“低碳施工”的宣传工作,鼓励施工单位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资源有限。需要设立完善的节能规则,合理、科学地使用高耗能的设备,推动社会各界的节能环保。在进行一些城市建筑施工时,尽量使用绿色材料,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同时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绿色建设技术,减少修建时对周围的生态造成的破坏。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飞速变化,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与制度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于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了,我国的环境状况也越来越差,不断遭受严重的破坏。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的、完善的改进创新措施,挑选适合的管理方式与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的环境,加强建筑工程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