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乐兴,张立峰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业农村局石家庄 051430)
犊牛就是从出生到6 月龄的小牛,犊牛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抗病能力差,易患疾病,故而此期的饲养管理很重要。同时犊牛作为肉牛养殖场的基础,其饲养管理技术关系到养殖场的长期发展。只有把犊牛饲养好,犊牛的生产性能才能够充分发挥,从而保证和提高肉牛的出栏率。
初生犊牛需要通过吸食初乳,从乳汁中获取足够量的免疫球蛋白才能被动获取免疫力。由于免疫球蛋白必须完整的吸收才能够起作用,而出生后的牛经过24h 后就不能吸收完整的免疫球蛋白,所以犊牛出生后的24h 内必须让其吃到足够量的初乳,而且初乳吃得越早、越多,犊牛后期生长的速度就越快,体质越强壮[1]。饲喂初乳前应当先将乳头中已有的乳汁挤掉,再让犊牛采食,在第一次采食后的6~9h,可以进行第二次吃奶。如果母牛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犊牛吃不到初乳或乳汁不足,则需用人工乳代替。人工乳应根据犊牛营养需要配制,喂时充分搅拌均匀后,加热至38~40℃饲喂,4~5 次/d。
当犊牛生长到10 日龄时,可以在饲槽中放置优质干草饲料供其采食,使犊牛学会咀嚼和采食,这样有利于促进犊牛瘤胃机能的发育,使得瘤胃功能得到锻炼,瘤胃体积逐渐增大,并促进消化腺的分泌。但应注意在饲喂时避免使用质量差或者已经发生霉变的干草来饲喂犊牛,这样会引起犊牛的消化不良,甚至会引发霉中毒。
犊牛在20 日龄前后时应饲喂一些精饲料或青绿多汁饲料,以提高犊牛消化道对粗饲料、精饲料的适应性,有效促进瘤胃黏膜上的乳头发育,为早期断乳打下良好基础。牛场提供的精饲料中需要具有一定含量的蛋白质,通常要求达到18%。犊牛喂食精料前,需要对其进行前处理,一般用温水加工成糊状,并在其中加入一些牛奶、蜂蜜、砂糖等以提升适口性。当犊牛不吃时,可以人工对其喂食,以促进犊牛的采食量。最初应当多次少喂,3~5d 后可以适当增加饲喂量。
犊牛的断奶时间选择应当根据犊牛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断奶时间控制在60 日龄左右。如果断奶过早会导致需要的代乳品的质量较高,这样就提升了犊牛饲养的成本。如果断奶太晚会增加饲养成本,影响犊牛瘤胃的发育和犊牛的后期生长。犊牛断奶应循序渐进,而且做好提前准备,在断奶前2 周开始减少哺乳次数,逐渐由每天喂奶3 次降低为每2d 1 次。将粗饲料和精饲料搭配饲喂,当犊牛每天的采食量能够达到1kg 以上时,就可以选择时机进行断奶。断奶前1 周将母牛的精饲料转变为粗饲料和干草[2],这样母牛分泌的乳汁量就会减少,分泌的乳汁的营养也下降。犊牛断奶后10d 应仍放在单独的笼内,直到犊牛没有吃奶要求为止。犊牛在断奶的最初几天体重会有所下降,但这属正常现象。
犊牛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生理特点进行饲养管理,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生产性能。
1)犊牛舍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犊牛出栏后要对牛舍进行清洗和彻底的消毒处理,对使用过的饲料槽和水槽要清洗干净。牛场要积极为犊牛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冬季要注意保暖、防寒,并在保暖基础上保证一定量的通风,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夏季做好防暑降温,犊牛舍温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在30%以下。每周做2 次消毒,及时清理和更换垫草,以预防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2)新生犊牛要进行去角处理和编号,犊牛一般在7 日龄时进行去角为佳,这样能免于长大后与其它牛只造成损伤或伤害饲养人员。犊牛出生后的1 周可以用电烙铁去除牛角,也可以在3 日龄时用氢氧化钠去角。去角的犊牛需要隔离饲养7d 左右,当犊牛涂抹部位的结痂自行脱落时,则表示去角成功。犊牛在出生后应当开始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刚出生1 周以内的犊牛的运动以20min 为宜,而出生后1 月左右的犊牛需要运动2 次/d,每次不少于1h[3]。
3)分群饲养。应当根据犊牛性别、年龄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群饲养,这样有利于对不同群体的牛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犊牛的各组织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机体的免疫力较为低下,如果有病原体侵入,就容易造成犊牛的各类疫病。因此,这个阶段需要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疫病防控,减少发生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如果牛场有犊牛发病,应当及时对病牛进行隔离,并尽快诊断疾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还需要对牛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以防止疫情向周围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