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玲鸽 徐晨
中国机械工业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1]。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科学管理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基础,是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建筑工程施工现状下如何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优化设计。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需要管理的因素众多,施工进度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按时完成。如果制定进度目标和进度计划时,施工单位没有考虑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程度、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工程技术、气象条件等施工因素,在实际管理和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滞后的可能性较大[2]。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未处理好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施工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片面追求进度,工程质量被忽视的状况时有发生。施工单位不能科学地分析施工进度的偏差,发现施工进度滞后并不能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
施工人员的质量和水平是影响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过程需大量施工人员,施工现场涉及班组较多,人员分布较广,工作习惯较为不同且综合素质也不同,所以施工人员管理成为很大的难题,部分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管理能力不足,进一步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一问题无疑影响了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
当前社会,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建筑质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建筑施工中,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使用新材料,提高工程质量[3]。但结合目前施工具体情况,大部分施工单位仍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且在这种施工技术的桎梏下,新材料也无法推广使用,施工技术的更新和推广速度滞后导致许多问题日益暴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企业应转变管理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场施工管理制度保证工程各项管理工作按照规范开展,保证施工现场的有序性。结合建筑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和奖惩制度,实现对施工人员科学合理的统筹管理;完善质量和材料验收制度,严格把控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建筑企业在制定工程管理标准,完善工程管理制度的同时应明确工程管理的具体流程及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严格按照规定展开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的质量及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素质与工程质量有密切关系。现场施工由施工人员完成,提升施工人员质量,加强施工现场队伍素质建设是提高工程质量和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水平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质量、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使其形成相应意识[4]。加强施工现场队伍素质建设不仅促进工程的发展,还能使施工现场更加安全。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现场科学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时期多种因素,所以施工质量和现场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属于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控制和管理。施工过程中在追求工程进度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企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