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琪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300
对地质详勘和超前钻揭露的溶(土)洞按:①溶(土)洞的处理宜遵循先填充,后注浆的原则。对中、大型溶洞空洞宜采用泵送低强度等级素混凝土填充处理的方法;对特大型溶洞宜采用吹填砂+泵送低强度等级素混凝土填充处理的方法;其余溶(土)洞应采用注浆处理方法。②桩底以下3 倍桩径且不小于5m 范围内的已探出的溶(土)洞,全部自底面进行填充加固处理。③对高度小于6米的溶(土)洞、6 米以上的串珠状溶洞、单层溶洞洞高为6 米以上的全填充、半填充的溶(土)洞,采用袖阀管分次浆工艺进行处理。使用双液浆封堵后再用单液浆注浆,单浆液注浆应分次注浆。④对单层洞高大于6 米的溶(土)洞(空洞)采用泵送C15 低强度素混凝土工艺进行填充处理,等素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后约2-3天,再钻袖阀管注浆孔进行袖阀管注浆[1]。
①工程桩按1 桩1 孔超前钻钻孔,发现溶洞后加密探明桩基础下溶洞的分布区段。②对详勘和超前钻揭示有溶洞存在的区段进型探边孔布设,探边孔在其周边按不小于按2mx2m 的矩形状加密布设;当探边孔遇到溶(土)洞时,探边孔兼做注浆孔使用;注浆管深入溶洞底不小于500mm。③探边孔逐孔编号,每洞绘制平面图和洞高分布图,绘制包络图,综合考虑溶洞规模、岩石完整性等因素计算理论注浆量,经监理确认后作为注浆控制的依据。④根据勘察报告分析,施工区域溶沟、岩溶裂隙发育强烈,岩溶水丰富,在溶(土)洞处理过程中,极易出现跑浆,优先使用双液浆进行侧壁小溶洞和岩隙通道封堵,再进行单液浆压浆,防止单孔方量过大和材料浪费。⑤对高度小于6 米的溶(土)洞以及6 米以上的串珠状溶洞或单层溶洞洞高为6 米以上的全填充、半填充的溶(土)洞,因溶洞走向的不确定性,在确保桩基施工范围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双液浆封边后在注单液浆,同时满足控制方量和处理效果的要求。⑥水泥:采用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受潮结块水泥不得使用。水泥等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应附有出厂试验单和合格证。⑦溶(土)洞处理根据场地详勘和超前钻柱状图溶(土)洞分布情况进行施工,施工原则如下:现场施工按照“由外至内、先大洞后小洞、先下后上、隔一跳一”的顺序进行处理[2]。先外后内:先对工程桩的溶(土)洞进行处理,并根据施工部署先对场地中溶洞分布外侧的溶洞进行注浆加固,后对场地内部溶洞进行注浆处理。先大后小:单层溶洞洞高大于6 米的溶洞空洞进行泵送素混凝土,随后袖阀管注浆处理;对于6 米以上的串珠状溶洞或单层溶洞洞高为6 米以下的溶(土)洞采用双液浆和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处理;先下后上:对多层溶洞,先灌注下层溶洞,再灌注上层溶洞,注浆管自下而上按溶洞竖向分布情况,依次提升。⑧为防止浆液流失造成浪费,应采用间歇注浆方式根据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该间歇时间控制在10-20 分钟。先注入浆液初步达到胶结后再注浆,循环注浆多次,直至达到规定的注浆量与注浆压力控制值位置。注完一个孔后,继续对其余孔进行注浆,后注浆压力必须调高,在全部注浆工作结束后,最后采用水泥砂浆封孔。⑨本工程岩溶发育,若存在较厚砂层,在后期工程桩施工过程中做好抢险预案、安全教育与抢险材料准备,遇突发性泥浆漏失,采用钢护筒护壁,再采用袖阀管连续注浆工艺进行处理[3]。
溶(土)洞填充注浆效果检查:主要是检查填充率及密实程度,可考虑采用“二次压浆”方法进行检查填充率;密实程度检查:采用标贯法测定,标贯值达到“坚硬”状土为优,“硬塑”状土为合格。
对溶槽、溶沟、破碎带及砂层注浆加固效果检查:建议以检查“固结状态”及“固结强度”进行评定;“固结状态”——按“土层取样”取样方式进行取样,样品“完整、不破碎”表明固结效果较好;样品“松散”、“碎块状”表明固结效果“差”及“较差”;“固结强度”——采用标贯法测定,标贯值达到“坚硬”状为优,“硬塑”状为合格。
①采用钻孔抽芯法,做抗压试验,要求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0.2MPa;②采用随机原位标贯试验,标贯击数应不小于10 击。③检测原则和数量:按1%孔数抽查,且不小于3 点,要求每个溶(土)洞均要检测一次;采用随机钻孔取芯,做抗压试验,要求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2MPa。质量检查孔的压水检查工作应在单元工程灌浆结束7d 后进行。
通过上述溶(土)洞处理方法及措施的应用,对施工过程中所遇到溶(土)洞进行了处理,施工进度快,处理效果好。溶(土)洞发育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溶(土)洞也不尽相同,所用处理措施也不尽于此。更多的,更好的处理措施会在日后施工生产中不断总结及提高。本项目基础施工受到复杂地域及不良地质影响很大,溶洞地区的更是对桩基础施工带来严重阻碍。通过广铁运营中心项目的实践,加强前期超前预探,则后采取注浆加固是对付溶(土)洞有效,经济,合理的综合处理措施,保证了本项目桩基础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