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报业如何从“花”着手,将温情与希望散播至全网

2020-11-26 19:02晋晓慧甘娟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花城武汉

晋晓慧 甘娟

摘要:武汉是新花城,每年3月是武汉最美的时节,全城花开、人潮涌动,尤其以樱花最为著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赏花旺季,广大市民朋友都坚决践行“宅家战疫”行动,守护着这座城市。虽不能外出赏花,但市民期盼春天、期盼花开的心情是共同的,在他们的心里,春天即希望、即温暖、即美好的未来。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我们一起看春光”活动应运而生,以现场踏访的形式,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市民朋友提供一处“云赏花”的平台,每日推荐至少一处灵动的花海。笔者所在报社的新媒体采编、文字摄影记者紧急受命,尽职做好人们的“眼睛”,立即开始了全城寻花行动。

关键词:武汉;花城;“云赏花”

一、跋山涉水,“十八般武艺”只为寻花

武汉的花虽多,但若要展现最美的花景,则需要“好眼力”和“好脚力”。“好眼力”即在众多花海中,需寻得目前花开最好的赏花点,与之取得联系,获得批准入内采访。并依据花期,将每个赏花点以发布时间的顺序逐个排期,确保采编及发布的时期正赶上最美的花景。

因为疫情,我们大多工作人员都采取了网上办公的形式,为沟通“一起看春光”活动的各个环节,多人语音会议成为常态。

为让活动能正常运转,我们查询了往年武汉各大景区的赏花时间,按花期制定了一个多月的“看春光”排期表,发布日期、花的品种、采访记者、摄影全部确定到位、责任到人,以保证报道不断、常出常新。

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搜罗及整理起来却颇要些功夫。接到任务后,同仁们立即与战线各点位对接。疫情期间,诸多赏花点已经关闭,我们则需层层沟通,最终获准入内采访。

对花期的认知则来源于往年积累的经验,何时桃花开,何时樱花开,还有油菜花、海棠、牡丹、杜鹃等。日更“云赏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短时间内,团队成员以最快速度做着信息储备工作,并迅速生产出首篇稿件《我们一起看春光|“云”上遇见东湖之樱》,后续则是每天踏访多个赏花地,尽可能提前将稿件、视频、图片交至新媒体同事进行创意生产。

“好脚力”则是当确定了赏花点后,记者们便要做好防护措施,奔赴现场了。由于武汉诸多赏花点位于远城区,寻花的路途则注定不太轻松。

3月,武汉各地交通管控较严,尤其是远城区的乡道、县道常常设卡,车辆往往无法通行,只得不断绕路,为了拍摄木兰草原的景色,工作人员不得不驱车前往,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走了四五个小时,抵达目的地完成素材收集之后,又赶赴其他赏花地。

这样的经历有不少。听起来“风花雪月”的“赏花之旅”,回想起来也时常因过程太像“人在囧途”而忍俊不禁。

考虑到春天天气变化大、花期短等原因,为在短期内拍到各大景区的花开盛况,我们还请到摄影部的同事进行支援,多人同时协作,克服交通不便、疫情外出受限等困难,全部取景成功。

我们还设计了简笔画环节。请来简笔画达人,针对每期景区推出的花卉,教大家几笔就能画出一朵漂亮的花,目前已推出近30幅简笔画教程。在“宅家画春天”环节和读者产生互动,收到众多作品。

二、创新呈现,产品研习一直在路上

自媒体时代,传媒产品形式层出不穷,《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创新生产的路上也走得非常精彩,如《今天,发条微信一起点亮武汉》《今天,一起为武汉按下播放键》等创新的微信形式,让网友乐于参与其中。

不创新,则会停滞不前,在前行的浪潮中就会被甩在队尾。我们新媒体团队成员连日也不断研究新的产品生产模式,制作了《春华》《终于等到零》《武汉重启,千万树的花海正静候知音》等互动推文,在日常的“云赏花”推文中也时常暗藏“彩蛋”,在创新生产的路上不断探索。

春暖花开的时节,武汉各大公园的花儿们带来春天的消息。我们收到了摄影记者发来的精美图片,各大公园里春花灿烂。如何在线上向读者展示这些美景?笔者和其他两个同事通过语音电话会议商量后决定,制作《春华》系列海报,并把图片裁剪成16:9的竖图,形成竖长图,给使用大屏手机的读者带来满屏观看的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3月18日,武汉的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均为0,这是首次出现“双零”。我们制作了《终于等到零》系列海报,用樱花、桃花、油菜花、梨花、含笑、二月兰的长竖图照片,用武汉千万树的花海,迎接这个来之不易的“双零”。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武汉正式重启。为迎接这一重大节点,各大微信号的新媒体产品花样百出。作为以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微信号,“好玩武汉”如何将看春光、旅游、武汉重启等元素结合起来,通过新媒体的手段进行展示,我们绞尽了脑汁。

我们将此次报道主题定为“武汉重启待君归来”,我们收集了武汉十大地标景点的图片,制作了视频、海报,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多次修改配音文字和视频画面,力争做到完美。

微信内容固然重要,形式创新也不容小觑。受到《人民日报》的《今天,发条微信一起点亮武汉》启发,我们也开始研究如何通过SVG互动方式,让读者在阅读微信时参与进来,亲自用手指点亮武汉。

新媒体编辑连夜将海报改制成SVG互动形式,新媒体总监一大早紧急赶制互动海报的开始面画,最终呈现了《武汉重启,千万树的花海正静候知音》的微信,读者获得极大参与感,受到广泛好评。

截至3月31日,这一“云赏花”活动已在本报APP、“好玩武汉”平台等平台发布近20个点位。同时,面向市民发起“我们一起看春光·‘晒出我家的春天” “宅家绘春天”“武汉花开日记”等三项互动活动,在APP、“好玩武汉”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同步发起征集,活动总计引起长江日报全媒体矩阵500万人次关注,微博话题引发247.6万关注,反响热烈。

三、收获感动,市民投稿“晒”出城市温度

不少市民家中养的花已绽放,春天“开”进了家里。面向全网征集美丽春景,并讲述自己今春宅家想说的话,精选作品以新闻、微信推送等形式在本报全媒体平台刊发。在“我们一起看春光”云赏花活动推进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唤醒春意和暖流。

投稿作品中,涌现出一批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彰显了武汉市民逆境中坚定信念、乐观向上的英雄精神。后台整理征集内容时,不乏一些非常亮眼的投稿。而在每次打电话回访投稿人时,又总能收获到投稿图片背后的温度和感动。市民家中有伴着阳光晶莹剔透的绿植,有窗前歪头望向春天的小鸟,有春意盎然的樱花,也有家门口金黄的油菜花,部分市民在分享影像作品的同时,也用文字表达了对武汉的祝福,如市民崔女士拍下小区内的樱花说:“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沉寂两个月的武汉,终迎来樱花盛开的春天,希望温暖必将驱散阴霾。”在本互动活动中,武昌首义学院积极响应,号召该校学生拍下家门口的春天,并精选作品100张投稿至本活动邮箱,其中,有些学生也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当中。

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张投稿作品,一张画面中是雨后的一颗油菜花,金黄的花瓣上还留着一滴雨水;另一张是窗台上蓬勃生长的萝卜花。这两张图片看似平常,却在采访中令我感动不已。油菜花的作者是一名下沉社区的教育工作志愿者,风雨中值守岗位,偶然看到这片油菜花已开得正好,心灵也收到极大鼓舞。萝卜花的作者则是一位宅家战“疫”的无数武汉市民中的一位,和她的交流也让我感触颇深,她说:“平日里,总感觉晒晒太阳赏赏花是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总是走得太快,对沿途风景熟视无睹、忽略不计。然而,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武汉这样一个重灾区,当全民‘战疫,封闭‘宅家,才深刻感受到,能在清新的空气中散步,能出门拥抱春天,欣赏繁花似锦的大自然,是一种多么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啊!”

为鼓励市民参与活动的热情,我们整合精品投稿作品以H5、视频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传播,同时也制作了收藏版纪念画册,持续放大活动影响,展现武汉人积极的奋斗精神及众志成城、團结战“疫”的精神风貌。

在无数次和投稿人的聊天中,我们也更加感受到举办这场活动的意义,它绝不只是一场“云赏花”的观光活动,而是真真切切让春光照进了人们的心里,驱散了阴霾。

猜你喜欢
花城武汉
广州市番禺区沙涌小学作品集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驰援武汉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开放与坚守,创新求变四十年
up喵(1)
改革前沿之光
漂亮的花城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