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连续下发了多个关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文件,如《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体现了我国愈来愈重视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在农业经济产值获得较高的增长的同时,我国提出了落实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其中核心部分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融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有重大意义的部分,融资量很大程度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规模。对于新兴企业或仍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大量资金的加持能够增强它们抵抗产业转型、技术改良所带来的冲击和与同行竞争的能力,能为它们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其发展潜能。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布局失衡,且金融机构一般存在厌恶风险、利益至上的特点,因此大部分机构不愿意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放贷。
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普遍存在。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上游分散的原材料供应模式导致其采购成本远高于采用集中统一供应的其他企业。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通常是时令性较强的农产品,其仓储、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也远高于其他行业。而正是由于投入产出比低,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盈利空间大部分来源于其规模效应,即利润多是由企业的生产体量决定,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更需要大量的资金去维持它的生产运营过程。
由于原材料的时令性强、供应分散,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采购需求呈现出时间短、批量大、批次多等特点,意味着到达收购季时企业资金需求量会骤增,而一旦过了收购季又会大幅度减少。此种采购模式容易产生由于自然风险、宏观政策、供应不足等原因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成本大幅提高的情况。加上近年来我国推动向“中国智造”转型导致国内劳动力成本小幅提高,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使其更加迫切地需要流动资金。若是无法高效使用资金,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亏损,这要求企业具有较高水平的现金流管理能力。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然而出于风险考虑,在实际企业融资过程中,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多数商业银行存在不愿意放贷的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企业融资期限大多为短期贷款,且融资额度相对有限,连企业的短期采购需求都无法满足,对于为保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巨大生产体量的长期资金需求来说更是杯水车薪了。
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想要构建合理的金融服务体系,要求多方共同参与、同步建设,而企业能做的最基本的是完善自身运营管理体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1.1 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投资符合当下政策、销售比较稳定、成长性好、现金流管理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一般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企业虽然难以改变政府的财税政策,也无权决定金融机构最终是否放贷。但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自身的改变和努力才是走出融资困境的关键。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提高生产活动中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在合法诚信运营的前期下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态,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尽可能地提高自身实力以赢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3.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前期融资主要依托创始人的个人关系,比如建立家族合资企业采用亲情化管理模式,通过家族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或是采用朋友合伙经营的友情化管理模式。这类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其管理过程往往缺乏技术含量,模糊了产权所有制,生产运营中常出现权责分离或企业大部分决策权集中于少部分人而导致企业风险高度集中的情况。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关键在明确市场主体产权,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因此企业应该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按照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以实现权责一致、产权清晰。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聘请高端管理人才进行指导而提升,只有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才有可能引起资本的注意,使得企业获得融资的几率大大增加。
3.1.3 保持良好银企关系
在机会均等且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会优先贷款给与其关系良好的企业,因此如果不能与银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将会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功的可能性,进而制约企业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想要谋求发展,必须主动积极地与银行联系,把企业信用放在首位、配合其开展各项调查、主动汇报公司当下的经营情况,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银行的信任。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务必在银行的充分监督下安全合理地使用,以便获得持续性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