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婷婷 曾灵芝
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 上海 200000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指标对比,能够深入地展现企业经济运行的现状、在市场上的竞争水平并且发现企业经营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成因,进而为企业管理层做出调整和改进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够安全应对内部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动带来的巨大风险,保障企业经济健康增长。本文从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产生背景和自身特性出发,立足于分析如何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以期为企业管理提供有益信息。
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外来企业入驻的情况下,当今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加强劲。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对自身或内部发展情况有最为清晰的掌握,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分析,结合内外部发展情况,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从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做全面的提升[1]。
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者虽然在日常的经营中已经掌握了部分的内外部经济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相对来说通常是短期的、分散的,无法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信息,因此必须要通过系统化、指标化、综合性的经济运行分析以把握企业经营的短板以及潜在的风险。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首先是从公司财务状况和企业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指标为依据,结合企业财务现状的实际数据,来分析企业经济运行在各项指标上反应的异常情况。
首先,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不是进行财务指标分析。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主要是为经营管理服务,仅仅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是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运行分析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经营效果,而且必须要关注经营管理的其他指标,其分析的对象更加全面。例如要分析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比、产销比等与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有关的各项指标。在实际经营中,必须要结合财务指标和市场指标对内外部经营情况做整体分析,才能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有效信息。
其次,就分析的主体而言,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不同于政府经济运行分析。相比较而言,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分析对象是企业经营个体,属于经济分析中的微观层面,相对来说更加具有针对性,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的改进措施更加具体,可操作性也就更强[2]。
首先,合理的指标才能为经济运行分析提供最可靠的尺子。由于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目标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的信息,应当结合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和经营现状不断细化分析指标,实现指标体系的全面覆盖。其次,各项指标的权重问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性进行科学分配,突出重点分析对象,更加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分析工作。最后,在已经获得全面的分析指标之后,应当逐步建立起企业经营指标系统,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更新完善,使其发挥长期有效的作用。
财务分析是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因为财务状况是企业运营实效的根本依据,任何企业内部的分析都离不开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始终要以财务数据为基石,只有对企业财务数据非常熟悉,才能进一步洞悉企业经营的全貌。换而言之,分析者对一个周期内的企业经营现状做整体的描述的前提是,他首先已经明确企业在这一周期的利润情况、成本明细、收入构成等以及相对前几个周期发生了哪些变动的基本财务状况,这是进行其他分析的前提条件。例如,在变动分析指标时,有时会出现与财务分析原有指标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更加合理的指标,分析者应该结合财务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共同考虑。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相当于为企业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运营数据库,当企业在制定长期战略、短期竞争策略,进行各种管理决策和实施各项战略时,就可以参考经济运行分析结果来进行决策,提高决策效率,满足企业管理的各种需求。例如,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结果可以显示企业历史库存状况如存货账龄、存货周转率等数据,从而提高存货管理准确度[3]。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是覆盖企业内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综合性工作,分析结果是针对公司运营全方面的信息,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分析发现的运营缺陷或不足进行即时有效的解决、对企业战略做出合理有效的调整和改进措施,而且为企业建立完善管理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由于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具体系统化、指标化、综合性等优势,能够剖析企业内部经济运行的脉络,从而提升企业自身实力,使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加强,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对现阶段的经营情况做了全面总结,暴露出企业发展的短板,从而提醒企业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革新,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整体模式和具体方法进行改进。其次,企业应该重视分析结果,结合自身经营现状以及市场趋势,优化管理资源的调配,如分析发现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应该将管理资源更多地放在人才引进上。总而言之,企业应该不断提升对自身进行经济运行分析的能力,从而客观及时地掌握自身发展状况,分析不足并有效改进,从而实现经营管理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