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芳
广饶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东营 257300
农业是我国重要经济形态之一。农业是以生态环境为条件基础而延伸出来的,因此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那么农业的生态系统就会失去作用,使农业经济遭受重创。对此农业生态经济保护必然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者必须进行结合和统一。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去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也非常显著。长期以来,确切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业生产都是以粗放的小农作业为主,人们也缺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形势愈加紧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发展体系。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生态经济发展要求,要求各地区因地制宜,对农业经济方式作出调整,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整体水平。在农业生态要求下,各地要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调整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宣传生态农业知识,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潜在的不良状况,加快农业经济转型步伐,建设健康环保的农业产业新家园。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所以,在中央政府带领下,各级政府要结合生态经济发展要求,构建生态经济新模式,以实现农业经济转型目标,为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我国的经济主体仍然是农业经济,但是我国的工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中后期,其经济效益已经具备了扶持农业生产的能力。对此,当前阶段的工作的重心可以将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资源,改为技术引流和市场培育,以此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劳动力转移,进而促进农业市场的积极转型。首先,我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农业生产并非只有农作物的种植,还包括了动物饲料、植物肥料、植物营养液和低毒害农药等等,对此就可以实现提高工业化生产,加强工业化建设,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其次,提高农村农业生产化标准,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节约土地资源。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逐渐集约化和科学化,农业生产管理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至农业生产与农业经营管理中,能够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必须明确认识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却对农业生产知识性要求不高,这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管理核心竞争力不足,农业经济管理形式存在自主性与主观性,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让农业经济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新形势下要想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人才的培养,通过高校培养大量的优质人才,重点以经济学、社会学、农业生产知识及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主,将农业经济管理上升至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以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可以预见,农业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势必会成为促进和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的生力军,这让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显得更加的急迫且必要。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需要先对当地的地形发展和生产优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要从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贮存等过程出发,形成集齐全过程为一体的一体化生产线。针对一些的特色化的农业开发区域,探索创新生产管理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到农业生产链条中来,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创建特色品牌。通过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深加工,构建创新特色产业链。在销售上,要积极构建从生产方到经销商的直销渠道,保证农民的经销活动能够严格按照企业订单内容开展,以此保证农产品的适销通道,打造成熟的经销链。
我国的惠农惠民政策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宣传教育不到位,许多农民对农业科技、生态农业的认识都相对不足。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要重视政策宣传,积极开展技术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所以,各地政府要抓住农闲之际,组织宣传队深入基层开展农业生态环保宣传工作,借助图文并茂的方式,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广播和网站等媒介,通过发放宣传挂图、宣传册等手段,向群众宣传生态农业理念,使群众认识到滥用农药化肥、乱扔垃圾的坏处,让他们了解秸秆综合利用、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这样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可以为农业生态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首先,政府要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民组建合作经营组织,并进行法律知识宣传讲座,让其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其次,引导企业参与到农业生产当中,组建现代农业企业,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补贴,这样也可以加速农业转型。最后,要完善相应的福利体系,在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服务体系也可以同时进步,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民的经济财产不受损失。此外,在实行农业生产形势转变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培训教育,这样才能够使农民意识到改变农业生产形式带来的经济效益[3]。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针对“三农”问题提出了多项战略政策,旨在改变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农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