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宁 李明 王耀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康煤矿 辽宁调兵山 112700
煤矿是一种特殊的生产企业,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作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一线工作人员安全保障的极端重要性方面。为切实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必须高度关注矿井工作安全[1]。
优良的煤矿井下通风可以为井下提供持续不断的新鲜风流,降低井下相关巷道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减少巷道以及工作面中的煤尘,从根本上为煤矿井下一线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安全的工作环境。因此,必须对矿井的通风隐患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落实已经制定的通风安全管理措施,并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给出应对策略与应急处置方法,从通风系统角度保障矿井安全高效回采。
矿井通风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新鲜的空气运送到矿井中,进而实现矿井内粉尘及瓦斯等有毒害气体的整体浓度降低,稀释毒害气体,优化工人工作环境的目的。目前,矿井通风系统及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涵盖了传感、数据网络及声光报警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对矿井内各项指标的有效监控,为相应的管理人员提供矿井的实时信息,将此作为矿井生产指挥基础,进而最大限度保证井下环境的安全。矿井通风技术需要具备两个特征,首先,需要具有实用性,保障井内新鲜空气的需求,通过对井下空气密度等调节,为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氧气需要,提升矿井开采的安全性。其次,矿井通风需要具备可变性,其属于各项工作的前提保证,应用过程中可以达到降低毒害气体密度等效果。
通风设备是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技术与物质基础,干河煤矿必须建立新的通风设备采购清单,列出较为可靠的设备生产品牌清单与黑名单,坚决购买质量可靠、成本较低的通风设备;同时,建立现有通风设备的按时检测与维修制度,坚决贯彻“一用、一备、一检”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以及老化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与更换。另外,还要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井下有害气体、爆炸性气体的含量,保障煤矿井下通风的安全,促进矿井的安全高效作业[2]。
在我国改革开发初期,由于煤矿资源开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相关管理工作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一种粗放型煤矿开采的发展模式,其中的黑煤窑和违法开采屡禁不止,一些企业在开采的过程中随意的更改巷道,违法开采国有煤矿资源,给国家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煤层掘进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支护保护,非常容易出现冒顶的事故,给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随意更换巷道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煤层中的瓦斯气体进行准确的勘查,在开采施工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事故,从而给施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煤矿实现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建立通风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时,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比如矿井类型、灾害程度、灾害种类等。具体到实际工作中,管理指令的下达,要通过上级领导或者是职能部门,而下级部门则是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上级指令,同时,保证安全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鉴于不同矿井之间的生产差异性,在设置管理模式的时候,要分析安全条件和矿井类型。具体的管理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分层原则。对工作内容和管理分工要明确,保证员工能够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另外,还需要明确工作流程。第二,统一指挥原则。安全管理工作有条不紊是建立在统一指挥的基础上,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内只接受一个领导或者是一个部门的指令,防止因为多人指挥而不能做到指令统一,导致指挥混乱。第三,分工协作原则。安全管理工作要有一定效率,这就需要把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分工协作,让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参与进来,做到人尽其责,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动态管理。管理形式切忌一成不变,要根据具体的安全条件来进行实时调整,做到动态监管。
对于矿井企业来说,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要到位,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对于年龄较大的职工,其整体理论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增加实际案例的讲解,使其对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知识更好的掌握。借助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其更加生动的获知相关的通风管理知识及实践技能。与此同时,对于较为年轻的职工,其相关的通风管理安全事故接触较少,对通风安全管理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实际的矿井事故事例,让职工看清事故的本质,获知事故的危害性,进而强化其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工作中不能懈怠,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有违章作业必须立即制止。不能抱侥幸心理,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是否有安全隐患,侥幸心理积少成多酿成大患[3]。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为了科学的控制煤与瓦斯突出情况的发生次数,首先需要对产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根据煤矿开采的规章制度对煤层开采时的地质结构勘查、开采方案的确定和瓦斯气体的处理等进行工作改革,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煤与瓦斯突出管理制度,提高煤矿开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