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瑛
(国药集团江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西 青山 330000)
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都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医疗器械的创新和研发也保持健康的状态。据统计判断,未来十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将会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从2015年提出“医养结合”的政策基调后,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来推动“健康中国”的发展,整体政策大环境有利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而且从过去几年医疗器械行业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增长率维持在15%左右,而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销售额的比例仅仅在0.25比1左右,根据预计,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十年行业增速将在10%以上。再加上随着我国国民实力的上升,我国自主研发水平不断提升,进出口贸易额也不断增加,新医改政策更是刺激了中低端医疗器械行业的成长,以及第三方服务业的快速兴起,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研究成本控制有利于医疗器械企业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收益,抓住发展机遇。
从市场发展大背景角度来看,医疗器械行业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但新医改政策下,医疗器械企业也同样面临较大的挑战。首先,医疗机构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新医改政策下,国家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出发点,取消了以往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可以有5%或10%的加价政策,在具体收费上,要求按照医用耗材采购进价来进行收费。其次,从2016年开始,我国逐渐开展两票制,相比以往,从医疗器械出厂到使用的中间环节大幅缩小,经销商层级骤减,减少了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的层层剥削,而且对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数量进行了规定,一般不得超过两个。总之,从医疗相关政策环境来看,国家致力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解决高价值医用耗材虚高价格的情况,落实规范化管理。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而言,现阶段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的成本管理方式进行,企业微弱的盈利情况难以支撑发展需求,不但危害到股东利益,还会导致企业难以跟随市场发展变动,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实现精细化管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批发和销售的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其主要成本支出项目包括医疗设备采购、存货管理、运输管理等,涉及采购成本、存货成本、销售成本、运输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重点在采购成本、存货成本以及销售成本上。具体研究分析如下:
1.现状分析:随新医改的落地,国家针对医疗器械的使用也提出了新要求,逐步开展“4+7带量采购”模式,可以理解为是医疗器械的“拼团”采购,利用“以量换价”,通过给企业一定的市场份额承诺,要求企业针对具体数量进行报价,压低器材采购价格。目前虽然带量采购在11个试点城市进行,但全面推广趋势不可逆。在新医改政策下,以批发和销售为主的医疗器械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采用采购平台的模式可以快速扩大企业的业务规模,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稳定企业发展,甚至实现转型升级。随带量采购政策的推进,这种模式非常可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省级采购平台数据的分析,可以实施集中采购,减少前期采购的信息搜寻成本。而且整体医改政策迫使整体医疗器械价格下降,医疗器械企业在采购设备时,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来代替以销定采,从而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2.采购风险:虽然带量采购带来了价格优势,但相比药品,器械耗材的集中采购更为复杂,实际上,由于医疗器械规格多种,部分器械还是定制品,价格体系难以平衡,高值耗材领域利益驱动更加泛滥,回扣情况并未杜绝,集中采购的主力也主要集中在外科缝线、吻合器、心脏支架等大品种、常见规格的器材上,多数高值医疗器械价格还是较高,而不同于药品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大部分医疗器械更新换代时间较快,尤其是心脏支架、瓣膜、顾客器械等的材料技术应用更新速度较快,医疗器械企业采购量的控制难度较大,采购风险较高,也相应地会加大存货管理成本[1]。
1.现状分析:医疗器械设备多为精密器械,在采购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及修理等,而且部分医疗器械设备是以租赁的方式签订合同,医疗器械集团企业维护设备的时间更长。在“零库存”成本管理理念下,医疗器械集团企业也在尽可能盘活各类存货,尤其是考虑到医疗器械设备更新换代时间较短、不同时期设备价格不同的因素,医疗器械企业在存货上也尽可能减少设备囤积量。
2.存货管理风险:医疗器械集团企业采购的品种繁多,而医疗器械设备更新换代时间又较快,信息量复杂,信息不对称情况随处可见,管理难度较大,存货控制往往不够理想,部分器械存货过多,设备闲置率过高,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维护、管理成本,而且随时间的推移,设备价值快速下降,企业损失较大;部分器械存货较少,出现断货现象,影响企业盈利;加之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推行,届时价格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存货管理的风险陡然升高。
1.现状分析:新医改政策下,大大减少了经销商层级,中间剥削环节缩小,企业和医生、医院之间的交流被限制,医生不得接受企业提供的“好处”来干预合作企业,吃回扣现象被抑制,销售过程中的附加成本被降低。再加上受集中采购的影响,销售团队数量也不如从前,营销成本有所降低。
2.销售风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带金销售(回扣)是之前市场验证的最好的销售方式,对销售人员能力、水平没有较高的要求,通过给医生提供利益返点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但在新医改政策下,带量采购模式下,医生和企业不得有利益挂钩,医疗器械企业要想在剩下的市场中抢占份额,对销售人员的能力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近年来,国家对医药企业销售环节展开了“穿透式”的监管,延伸检测关联方企业和相关销售、代理、咨询等机构,要求企业业务真实发生。复杂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营销面临合规风险、效益风险等。
医疗器械企业的采购风险、存货风险等的控制,需要企业从源头出发,分析医院对大品种、特殊性等医疗设备的需求,基于需求,制定计划,实行评估、商务、安装、验收、培训、应用、维护、修理、计量以及报废或退役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
1.科学分析需求,合理制定计划。对于大品种、常见规格的医疗器械需求量,医疗器械企业可以参考省级采购平台数据,结合以往销售情况进行合理预估。由于大品种、常见规格的医疗器械属于常用设备,生产制造量也较大,只要企业和上游供应链做好合作,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选择质量好、品质高的合作厂商,根据预估的采购量,合理下单,尽量将库存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对于消耗较快、更换速度快速,且价格存在较大变动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企业应尽可能采用“零库存”,避免为“贪便宜”而在价格低迷时期购入过多,导致设备闲置、还未使用就被更替的情况出现;对于高值医疗器械,由于价格高昂,且可能存在定制情况,医疗器械企业应尽可能和自身合作的医院做好沟通工作,根据客户预算和需求,对采购方案提出意见,并完善采购合同。从风险的角度,比较建议企业将定制类医疗器械采用“代购”的处理模式,作为中间商,收取劳务费,但具体采购合同的双方是厂商和医院,这样能够规避掉企业承担的尾款不能及时收取的风险[2]。
2.和下游各类服务商打好关系,优化服务。设备的维护、修理以及物流运输等,多数是由专业的服务商来负责,医疗器械企业要和下游的服务商做好沟通,对其资质进行审查,对物流等服务细节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做好设备相关培训工作,尽可能降低运输风险和操作风险,为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器械设备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到位,为企业和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从当前环境来看,医疗器械企业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及时性有着强烈的需求,医疗器械企业还需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加快业财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财务价值作用在企业采购、存货以及销售等各环节的应用,并和供应链上合作企业间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保证订单信息及时在供应链各节点的快速传动,及时了解医院对各项医疗设备的需求变动、医疗机械设备更新情况等,保证订单、存货等的调整的及时性,为企业全成本管理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精细化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存货成本等,科学提高企业成本投入比。
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医疗器械企业成本管理难度有所上升,尤其是带量采购政策给企业采购、存货以及销售各环节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企业必须加强采购成本、存货成本等的控制,才能应对带量采购带来的冲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