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亮 杨振东 胡卫东(通讯作者)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济南市儿童医院> 麻醉科 山东 济南 250022)
气管异物是常见耳鼻喉科急症之一,有呼吸困难、窒息、肺气肿、肺不张等并发症,多发于婴幼儿,严重时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由于麻醉和手术共用气道,麻醉中气道管理是此类手术的难点,通常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全麻或静吸复合全麻,手术过程中易发生屏气、呛咳、气道痉挛、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2-3]。从2016—2019 年以来我们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此类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30 例。其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龄8 个月~3 岁,体重7 ~18kg,异物种类:花生米、葵花籽、蚕豆、果壳等,术前合并呼吸困难32 例,合并肺炎、肺不张18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3,平均年龄2 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2,平均年龄2.1 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儿术前均禁食、禁水6h,入室后静注阿托品0.02mg/kg,地塞米松0.5mg/kg,2%利多卡因喷雾进行鼻腔及咽喉表面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面罩吸入高流量七氟醚(8%)诱导麻醉,3 ~5min,MAC 达1.5 ~2。观察组术前15min 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ug/kg,后续持续静脉输注1ug·kg-1·h-1,吸入麻醉诱导方法同对照组。待麻醉诱导呼吸平稳后,置入硬支气管镜,异物取出后再用2.8mm 纤支镜观察气道内有无残留异物。术中麻醉维持:呼吸回路接支气管镜侧孔持续吸入4%~6%七氟醚,如术中患儿屏气、体动可间断静注丙泊酚0.5 ~1mg/kg,如出现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可手控辅助通气保证氧合。
术中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患儿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苏醒时间(min)丙泊酚用量(mg)观察组 30 10.4±3.5 12.5±3.7* 7.4±2.8*对照组 30 12.3±3.9 2.8±1.2 17.6±4.5
2.2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呛咳、体动及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减少(P=0.001),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较为常见,患儿常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症状,也是6 岁以下儿童发生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儿多病情危重,需尽快行气道异物取出术[1,4]。但由于麻醉和手术共用同一气道,控制通气困难,术中的气道管理是此类手术麻醉的难点,通常采用静吸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但易发生气道不良反应[3]。
七氟醚是刺激性小的吸入麻醉药物,小儿耐受性好,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苏醒迅速,麻醉深度可控,并且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小,麻醉安全性高[5-6]。但由于手术采用硬质支气管镜对气道刺激性大,术中吸入麻醉是开放式吸入,麻醉存在泄露问题,需复合其他全麻药如丙泊酚或芬太尼等,麻醉深度不易掌控[7],麻醉浅了易引起患儿呛咳、屏气、气道痉挛,深了发生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a-2 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对呼吸抑制轻微,特别适合气道内手术,能较好缓解小儿高气道反应,提高治疗的依从性[8]。2016 年以来我们采用静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吸入的麻醉方法控制了机体应激反应,并可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结果表明,术中麻醉平稳气道呛咳、屏气、体动、支气管痉挛等发生率明显降低,需辅助麻醉的丙泊酚用量也明显减少。由于右美托咪定半衰期较长,术后患儿苏醒时间有所延长[8],与我们的观察结果相符合。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诱导平稳,术中呼吸、循环影响小,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