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滨州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滨州 256600
BIM 也被人们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创建多种形式的工程数据模型集成进驻工程项目中的多种信息,从而以数字化的形式表达工程项目的概况。另外,该技术可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以BIM 技术为基础,可在项目建设全过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详实和可靠的信息。设计人员可利用BIM 录入信息、提取信息、变更信息、更新信息,以此促进各阶段协同作业的顺利进行[1]。
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优化时,施工阶段的场地规划至关重要。在以往的场地规划设计中,通常根据现场勘察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设计,其分析流程及结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将BIM 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施工阶段的场地规划中,可以让其规划更直观化及立体化,施工阶段场地上各个施工点的布置效率得到提高,不仅如此,还能更为充分地考虑到各阶段的施工场地应该如何进行转换,杜绝出现场地重复布置的情况发生。在应用BIM 技术进行规划模拟时,将地形导入至BIM 软件中,然后依照标高方格网对市政道路现场的排水系统、标高系统等进行提前规划,并按照土方平衡的原则减少或避免地挖及填方。通过BIM 技术软件中的GIS 系统,还能对市政道路的整体布局进行优化,让分析不准确、数据量较大等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此外,利用BIM 技术软件,能更好地模拟出市政道路的整体空间,对车辆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及分析,对车道组件进行有效搭配,让市政道路设计更具智能化及精准化[2]。
某市政道路建设工程面积为12.1 万平方米,由三条道路构成,全长1000m。首先,待建道路的高度与现有道路高度差异明显,最大高度差达9m,但是现有道路的高度与同道号路的高度大体一致。另外,挡土墙基础与道路间距不足1m,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建筑单位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道路的行车安全,这也成为道路设计中的重难点问题。道路工程设计和建设期间,挡土墙和车道的设计碎石桩间距差异明显,一号路和一号慢行道的碎石桩软土地基处理工作难度较大,故而改善碎石桩布置也成为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再者,管网设计中,市政道路管网密度较小,工程建设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新旧管网的顺利对接,以促进管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但是管网对接环节尤其复杂,在管网设计的过程中要求人员高度关注管网对接设计,这也是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具有一定的难度。工程建设中,新管线与新建道路路基容易出现冲撞问题,同时与挡土墙相互交叉。对此,需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和完善管线与挡土墙施工及管线预留预埋设计,该项作业值得设计人员加大关注度。在工程项目开展前,人们就对市政道路建设有了一定的要求,即市政道路和建筑主体结构需同时施工,且确保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不会影响到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阶段,道路基坑、挡土墙和路基软基处理环节较为重要,需要施工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促进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3]。
利用BIM 技术能够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展现项目工程的各项信息,同时设计人员也可充分利用模型对工程设计方案予以妥善处理及调整。对管线优化、碰撞检查和预留预埋等环节予以仿真模拟,从而制定最优设计方案,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严重的问题,全面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
首先,在处理挡土墙碰撞问题的过程中,BIM 技术能够以模型展示施工信息,在工程施工前能够及时发现待建工程挡土墙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电缆碰撞问题,进而规避工程施工中的各项问题,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不仅如此,BIM 技术能够结合工程实际深入研究,明确问题的解决对策,且在此基础上优化挡土墙边缘和局部,减轻挡土墙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的负面影响。其次,完善碎石桩布置。BIM 技术能够实现虚拟建造和设计优化,可以设计图纸为基础,模拟碎石桩排布概况,并对排布方案予以适度调整,加强碎石桩排布的效果。
首先,BIM 技术可优化设计思路。BIM 技术要求专业工程师立足设计分析碰撞问题,这样一方面可充分满足工程的实用性及美观性要求,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项目验收后可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维护。其次,BIM 技术可规避碰撞和预留套管。工程建设中,适量增设跌水槽能够有效改变水的方向,而且能够有效扩大管道填埋的深度,规避过路雨水管与其他水管的质量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的建设模式及建设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设计施工模式也应进行优化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市政道路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城市居民,所以,其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传统设计模式在实际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减少设计变更与管理难度,应引入BIM设计模式以求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