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探讨

2020-11-26 15:38梁秀霞
经营者 2020年17期
关键词:机制财务制度

梁秀霞

一、制造企业财务内控的意义

制造企业资产较多,产品生产线较长,而且公司在研发产品、制造产品时,会投入大量资金,大额资金的投入会给公司带来许多财务资金风险。产品生产资金数额巨大,会经常造成公司资金链中断,使公司的产品运作处于停止状态,不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因而,单位要增强财务管控能力,制定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建立财务分析制度、财务核算制度、财务报告制度,提高现有财务工作运行效率,使公司财务管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制造企业加强财务控制,能够实现资金合理分配、高效使用,将公司的资金运用在重要的经营活动上,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际,公司的财务控制活动会对公司的转型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制造企业财务内控的问题

(一)公司的财务内控意识薄弱

制造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的运营模式,单位财务内控模式也会受到单位整体发展战略经营方式的影响。随着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的不断推进,制造企业也必然经历一个内控模式变革更新的阶段,使现有的财务内控机制符合外部市场动态变化的需要。但部分制造企业内部的高层领导人员自身的财务内控意识比较薄弱,在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中,有些高层领导没有完全遵守单位的制度,这样会使内部的职工也不太重视内控的执行,进而造成财务内部控制沦为形式。有些制造企业领导思想意识比较固化,没有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作用,不重视财务内控,容易引发一系列财务风险,给单位的运营带来许多危机[1]。

(二)财务内控方式较为落后

财务内控方式是实施财务内控的工具。企业在运营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财务预控机制,而且财务内控的推行离不开控制方法和控制模式。有些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方式比较落后,逐步被市场淘汰,而且现有的财务内控方式不能够适应企业未来的财务转型。制造企业是当前国内一个重要的生产机构,为社会带来了许多物质产品。制造企业通过生产产品来获取收益。但随着社会需求方向的转变,制造企业面临转型挑战,需要转变产品生产方向,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确保财务资金能够投入到核心的业务经营和生产环节中,这时,更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支付等过程的控制来降低财务资金风险。

(三)财务内控机制不完善

制造企业有大规模的生产线,生产过程经常涉及许多生产制造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而,公司要加强对各个生产作业环节的控制,对现有的财务控制机制进行优化设计。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必须了解各产品的详细生产流程和工艺,准确划分控制节点,确保财务内控机制与企业的产品生产运行相联系,避免出现财务内控机制与生产脱轨不良的问题,进而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层领导不太重视财务内控机制的建设,单位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制度有较大漏洞,给许多制造企业运营带来较高风险。财务内控机制与生产运营制度不相匹配,造成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无法监督公司业务活动的开展状况。

三、解决财务内控问题的策略

(一)增强企业财务内控意识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给单位运营带来的积极作用,提高高层领导和职工对财务内控的重视度,而且高层领导要给财务内控建设分配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资源。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内控执行的重要主体,要严格地按照财务内控制度的有关规定去执行工作,确保单位的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工作合理开展、高效运作。企业的经营者作为制造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其自身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式。因而,财务内控需要由高层领导人一起制定发展目标,并确定财务内控模式,保持财务内控与现有的公司战略相衔接。财务管理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及其对加强资金管控,推动产品研制、生产设计、和控制销售活动等各业务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将财务内控纳入日常的业务工作中,并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来提高单位职工对于财务内控的重视度。企业可引入外部新型的财务管理思想理念,转变人员的固有运营理念[2]。

(二)转变现有的财务内控方式

在新时代下,各类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科技给现有制造企业带来许多冲击和影响。公司运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制造企业应该积极地应对外部市场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对现有财务内控模式进行优化设计,逐步由财务部推动财务内控制度落实,转变为全部部门都积极配合财务部,共同落实内控制度。引入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等方法,逐步转变现有财务会计核算模式和预算控制方式。根据当前公司产品研制的状况,找出公司运行中的不足之处和财务管理的问题,制定出适合公司运营的最佳财务内控机制。同时,企业还要深入一线的业务经营层面,确定财务管理的定位。

(三)完善财务内控机制

企业在搭建财务内控体系中,首先要求各部门活动必须严格地按照财务内控制度来执行,在执行内控过程中,要反思财务内控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完善财务内控制度,进而为制造企业创建一个完整而高效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制造企业要根据实际的运营状况来组建财务部门,并合理分配工作岗位,明确地划分财务部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也要使财务部与其他部门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使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公司需在内部设置奖励机制、惩罚机制和激励机制,开展员工的考核,使员工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公司的财务内控制度中必须包含审计机制,公司也可以单独组建审计部门,配备高端的审计人才,合理地优化梳理审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内控制度需赋予内审人员一定的管理权限,让内审人员在日常业务中检查产品制造、销售等业务循环中存在的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经营决策人员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基层职工和中层管理人员作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参与主体,应该多相互沟通交流,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政策中的不足之处和问题,协助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优化财务政策及财务制度,以实现财务内控制度细致化、财务内控流程高效化。

(四)优化设计财务风险管控制度

企业要针对财务风险管控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来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让制造企业全体人员思想一致,开展风险的梳理工作,学习风控知识,树立良好的风险管控意识。高层领导要制定风险防控机制,制定风险控制计划,以提高单位内部风险防控工作的地位。结合制造企业产品生产运营销售等特点,公司应制定比较详细的风险预警机制,优化梳理财务风险体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置对策,尽量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例如,要考虑国家政策导向、研究制造业行业发展状况等等。管理层应针对产品市场、生产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实力以及外部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状况来优化设计财务内控制度。制造企业应将公司的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进而为公司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企业同时也要扩宽融资渠道,为产品的制造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确保公司资金链稳定[3]。

四、结语

随着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制造企业面临较大的运营挑战,市场的产品需求在发生动态的变化。制造企业要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设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高制造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制造企业要优化设计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增强现有人员的财务管控意识,并创新财务控制模式,为企业的运营提供财务保障;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资金管理等各项财务工作开展细致的风险梳理,并加强对各财务工作环节的控制,使财务工作稳定开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机制财务制度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