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龙
上海建源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风景园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所铸就的环境里,生命躯壳虽多了一层安全防护网,随之而来的还有远离自然的惆怅和失落,风景园林的打造就是给人们造就一个置身于自然的家,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获得生命躯壳和内心精神的双重“安居”,如今,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及审美的不断提升,对如何打造风景园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的主题,是整体规划设计的核心和指导,也是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从文化继承和创新的角度来看,我国风景园林的主题设计手法丰富多样,以下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意在笔先,文循意出”,风景园林主题是统领整个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当全园的主题确定后,园中园和各景点的主题设计都要受到全园主题的控制。
第一,凸显园林特色。社会条件、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等,都会影响风景园林的主题,这个主题能凸显园林的特色,也能反映城市的文化脉络。因此,主题设计要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地方性、独特性,并且满足因地制宜的理念,这样便能很好的凸显园林的特色,以杭州宋城为例,仿宋代风格建造,还原了宋代都市风貌,是杭州第一个反映两宋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
第二,指导景观规划。风景园林的主题,能指导设计人员结合人文、自然、社会等因素,对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总体把控。基于规定的主题下,能对园林的空间序列和布局进行合理设计,避免设计风格混乱、表达方式模糊,提升园林呈现的效果,实现景观美、意境美的统一[1]。
第三,深化园林意境。风景园林的主题设计,既可以直观简单,也可以抽象隐喻;既可以突出自然美,也可以侧重人文美。因此,透过主题设计可以深化园林的意境,丰富景观层次,陶冶人们的情操。例如:以松柏为主题,既能体现松柏自身的蟠郁之美,又能表达出园主人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园林景观增加了文化内涵,意境深远。
第一,人文。人文要素就是以人为本,要求设计者考虑到游客的需求,设计出尺度适宜的空间,供人们洽谈、休息、娱乐、运动、学习等。主题设计应该和生活、民俗、文化等相结合,使用具体语言表达出来,促使文化融入到园林之中。
第二,色彩。色彩是风景园林的一个关键,能带给游客第一映像,直接影响人们的感受和心情。主题设计时,应该合理搭配色彩,确保人们能接受色彩设计理念,思想上能产生共鸣。例如:冷暖搭配、明暗搭配、比例组合、饱和度对比等。
第三,空间。风景园林的主题设计中,空间要素能打造出层次感、序列感。各个分区内的周围环境、围合形式、景观组织等,都会影响主题景观的整体风格。主题设计时,应该对空间精心的规划布置,做到尺度宜人,移步异景,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亲切感、休闲感。
第四,交通。交通是园林内部的动线,只有合理设计交通,才能方便游客参与其中。此外,游览路线的方向及长短、驻足观赏点的设置,决定了游客的游览顺序和节奏,会影响游客游玩的心理感受,因此交通也是主题设计一个要素。
夸张的主题设计手法,既能突出景观的特点,又能强化景观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烘托出气氛。具体操作上,就是从景观的尺度、色彩、体量上进行夸张,来渲染主题景观创造的意境,表达出艺术性和传染性,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巨型羽毛球、画笔、动物雕塑造型等,瞬间吸引游客的目光。
和夸张烘托相比,抽象联想是一种含蓄的手法,是根据场地的特点,分析景观形态和主题的关系,游客看到景观后,既能接受意境美,又能发挥出联想,获得深层次的审美[2]。以烟台凤凰山公园的主题雕塑为例,主题雕塑是“展翅飞翔的凤凰”,利用抽象的雕塑造型,寓意天下的太平与当地人民的幸福。
对景指的是位于风景园林景观轴线、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一般设置在游览线或观赏驻足点的前方,游客一目了然。对景的设计,应该选择在最佳位置上,即可以作为观赏场地,供游客交谈、休息;也可以设置小的景观,和主景观相对应,同时,对景可以是空间上的对景,也可以是时间上的对景。以苏州拙政园为例,空间上,其水池的四周、山上、岸边等都建有亭子,这些亭子都根据造景的需要,形成了一组组对景。每一个亭子与另一个亭子正对,空间布局上产生了对峙,景观视线上产生了对视。时间上,“雪香云蔚亭”旁种植梅树,寓意春景;“荷风四面亭”四面植莲,寓意夏景;“待霜亭”前遍植枫树,寓意秋景;“绣绮亭后散植腊梅,寓意冬景,在四季景色上便形成了对比。
一种是直接写实,直接表达出设计主题,例如使用文字、图案、雕刻、石刻、形象雕塑等,来叙述历史事件、文化习俗,方便游客了解景观的历史文化和风情。以云南松山战役遗址为例,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当时的日常,让人们重拾历史记忆,缅怀抗战英烈。另一种是间接写实,利用标识、镂刻、抽象雕塑等方法,将主题信息渗透到景观中。以济南泉城广场为例,标志来源于汉字“泉”,是一种意象造型,突出了泉城文化。
仿生模拟,是一种新型的主题设计手法,直接模拟事物的外观形态,可以是同等大小,也可以是按照一定比例缩放。在风景园林中,可以通过直接模仿自然形象或者自然物的原理,让游客结合相关线索,通过联想,在脑海中恢复记忆中的场景,从而突出主题。例如:在儿童活动区设置一些像昆虫的滑梯,像花朵的传声筒,像恐龙的摇摇乐等,能够激发小孩子们游玩的兴趣。
风景园林设计中,象征隐喻就是利用景墙、雕塑、构筑物等,将主题隐藏起来,人们只有认真欣赏景观,并且联系相关文化事件,才能了解其中的涵义[3]。例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公园内,和平雕塑由白玉制成,雕塑高度为30m,象征着遇难的30万人;正面有9级台阶,象征着人类走向持久和平。
风景园林中,也蕴含了历史文化,主题设计应该从园林本身的记忆和符号出发,对自然资源、人文环境进行重组。对于场地遗留下来的特殊物件,通过资源利用和重组,使用现代手法表达出主题思想,突出地域性文化特色,促使传统艺术焕发生机。以重庆工业遗址公园为例,就是在钢厂旧址上改建而来,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契合公园的主题。
借景手法,是从我国古典园林中继承而来[4]。如明代计成的《园冶》所述:“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简单来说,借景就是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借到园林中来,使其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相关应用如下:
相地有两个重点:一是根据景观需求选址,考虑到园林的功能和游客的喜好;二是趋利避害,充分借用现有的资源。借宜相地,也就是因地制宜,确保园基中景观作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带给游客浑然天成的感觉。
我国风景园林的设计,不仅有艺术价值,而且形成了一套创作方法。借景立意在实际应用中,借景是核心,能将无形的情感和意愿,转化为实体情境,实现物境(景观)、情境、意境三境交融,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度。
一是远借,借到远处的景物景观,如远峰、瀑布、高耸寺庙等,来丰富本体空间,实现自然和建筑的和谐,不破坏原有的环境。二是邻借,在本空间中欣赏相邻的景物景观,通常是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例如花木、流水、亭台等,促使空间丰富多彩。三是仰借,在空间中仰视外面的风景,常使用天窗进行处理,既能增加室内的光线,又能欣赏烟霞夕晖、星斗云彩等。四是俯借,在空间中较高的视点,俯瞰低视点的景物,如池中倒影、流青万壑、覆地繁花等,对视线的引导起到很好作用。五是应时而借,根据天气和气候变化,使用漏窗、轩楹等进行借景,体会季相变化和昼夜更替,如“轩外花影移墙”、“亭中待月迎风”等,促使园林景观静中生趣[5]。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主题设计,必备的要素有人文、色彩、空间、交通,能凸显园林特色,指导绿色规划,深化园林意境。文章从夸张烘托、抽象联想、对景呼应、写实再现、仿生模拟、象征隐喻、利用重组七个方面,介绍了常用的主题设计手法,并阐述了借景手法的具体应用,希望为园林设计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