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与资产保值增值研究

2020-11-26 09:15佟佳珈
经营者 2020年23期
关键词:保值债务资产

佟佳珈

一、前言

国企不仅是我国的经济支柱,还是信贷资金受载者,在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朗的当下,如何使国企保有强劲发展的势头,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探索该问题的过程中,不良债务及不良债权问题频繁出现,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上述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国企及银行始终难以实现飞速发展,由此可见,以债务重组、资产保值增值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很有必要。

二、国企债务重组探究

(一)重组债务的概述

1.定义。重组债务又叫重整债务,指的是债务人在经济方面存在困难时,债权人通过与债务人协商的方式,适当让步,确保债务纠纷尽快得到解决。

2.内容。其一,利用资产对债务进行清偿。该模式强调债务人对现有资产进行转让,确保债务可得到清算及偿还。一般来说,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金额,均低于账面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债务人选择使用等于或超出账面价值的金额对债务进行偿还的行为,通常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其二,促使债务向资本转化,即债务人以转换协议为依据,利用资本数额替代债务。作为新兴重组模式的一种,该模式可确保债券被尽数转化为股权,但要明确一点,对正常的债转股而言,该模式并不适用[1]。其三,对债务条件进行适当修改,例如降低债务实际利率或减少债务本金。

(二)重组债务的方法

对国有企业而言,重组债务的目的主要是助力预期财务作用的实现,上述内容也可经由经济活动体现出来。实证有效的重组方法包括:

1.增加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是国企负债的主要来源,如果使用原有融资渠道,极易出现融资风险增加的情况,要想实现债务重组,增加融资渠道很有必要。

首先,将直接融资渠道的发展工作提上日程,确保直接融资比重得到显著增加。在落实相关工作时,国企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融资工具,确保所吸收闲散资金能够被尽数用于日常运营。另外,国企还可借助变息、债券等工具,通过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的方式,在自身与投资者之间搭建起面对面沟通的桥梁,将监督运营的权力交至投资者手中,随着约束机制的建立,国企必然会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用来对经营管理进行优化,资金利用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其次,通过设立投资基金的方式,增加投资者数量,可使过度负债得到有效化解。将银企债务转换所需重组资金纳入产业资金范畴,确保购买银行债权的活动具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随着债券资产逐渐转变为证券,间接融资也具备了转变为直接融资的条件[2]。

最后,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扩大国债规模。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国企财政负债压力有所减轻。该方法强调由政府发行国债,按照低于市场的利率,将所筹集资金贷给国企用作偿还债务,这样做既能够解决国企不良债权的问题,同时还可使银行不良债权得到有效消除。

2.优化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参与债务重组的主体通常为政府、中介机构和债务双方,对债务重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使其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一方面,债权人根据国企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重组方案,将资产评估及相关工作交由中介机构开展。另一方面,在落实方案时,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决定其需要以公正、客观原则为指导,待重组工作告一段落,向政府和债务双方提供以资产评估和重组结果为主要内容的报告,为后续环节的开展提供参考。

三、资产保值增值分析

资产保值指的是资产保持原有价值,资产增值则强调新价值的增加。现阶段,国有企业纷纷加入对保值增值策略进行研究的阵营,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一)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首先,多数国企都存在“购置重于利用”的认知误区,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便是重复建设大型设备,这样做既不利于资金流动,又增加了资产被闲置的风险,资源配置的效率自然无法达到预期。

其次,资产流失是国企普遍面临的问题,例如资产性质没有实现合理转化,便会导致资产流失。除此之外,该问题的成因还包括:其一,企业现行监督与交易制度存在漏洞;其二,相关人员没有将无形资产纳入管理范畴,大大增加了建立品牌的难度,无形资产流失的情况无法避免;其三,处理国有资产的方法不规范。

再次,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国企均构建了管理框架,但并未以框架为基础,填充详细内容,基于此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极易出现坏账或呆账,随着回收资金难度不断增加,国企维持日常运营需要投入的成本自然较之前更多[3]。除此之外,账表不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果相关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将导致财产丢失概率大幅上升。

最后,只有以全面科学的监督体系为依托,才能实现保值增值目标。现阶段,仍有少数国企存在监督力度不足的情况,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型国企更容易出现该情况,这是因为中小国企设立的监督机构所能发挥的功能有限,在落实检查与评估工作时,极易出现流于表面、难以深入的问题。

(二)资产保值增值策略

1.调整资产使用方式。当今社会已经迈入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对国企进行改革的侧重点也与之前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有效利用资产,避免资源浪费问题出现。结合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可知,国企的特征决定了其要想使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前提是摒弃原有管理模式,借助市场手段重组资产,确保资产活力得到有效激发,这也是上文重点讨论的内容。例如某企业就引入了租赁业务,在评估闲置设备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平台开展设备租赁业务,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够为闲置设备提供开展日常生产的渠道,又可使折旧损失得到有效控制,资产利用率自然有所提升。除此之外,根据现有资源制定全新的配置方案,同样有重要价值。

2.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国企应以自身期望达到的保值增值目标为依据,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确保日后所开展的资产管理及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环境。现有研究及所得结论表明,要想使监督体系作用得到发挥,相关人员应对以下内容引起重视:首先,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在确保监事会承担起相应工作责任的基础上,建立清查资产的专业机构,随后,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能监管平台,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失误出现。其次,由内部监督部门与外部机构联手,加深国企对资产监管必要性的了解,只有这样相关企业才能主动配合审计等部门开展工作,确保资产闲置、贬值等问题均可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最后,借社会舆论之“手”,确保国企能够准确及时地公开自身财务与经营情况,通过透明化管理的方式,为监督力度和有效性提供保证。

3.重视内部控制工作。要想使资产流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企应以内部控制为切入点,确保交易行为合法且规范。第一,国企应明确资产类型,将管理无形资产的工作提上日程,通过打造企业品牌的方式,使自身具有更好的形象及信誉。第二,加大投资管理力度,如果条件允许,国企可建立专业管理团队,确保对外投资具有科学且系统的审批程序,在确定投资目标的基础上,借助规范担保行为,对风险严加管控,避免资产出现不必要的流失[4]。第三,制定并落实资产交易规范,从源头解决资产流失问题。在转让或处置资产时,国企应明确权责,公开交易过程,打击暗箱操作等行为。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对国企而言,资产难以保值增值的原因主要是相关人员没有对监管工作引起重视,致使大量资金被闲置甚至贬值。要想使该问题得到解决,关键是以国企特征为落脚点,通过重组资金的方式,在确保债务得到清偿的前提下,提升资源利用率,使国企拥有持续发展所需的动力支持。

猜你喜欢
保值债务资产
洞鉴东风HONDA,高保值率的内涵是什么?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保障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二手车保值率调查
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要有预案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