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 任 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任务是什么,又该如何实施呢?
阅读材料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审题素材,具有巨大的审题教育价值,材料中优美深邃的语言、深厚的意境、丰富的情感,无不影响着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体验、审美、创造美。
小学语文阅读文章有丰富的审美素材,但是,他们没有审美经验,很多素材都浪费了,所以要提前引导学生发现材料中的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我们教师与学生都有感受美与追求美天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材料中的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瀑布》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体验,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则能发出“瀑布像珍珠的屏,好美啊,但是作者写得更美”的感慨。
在发现美、感受美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创造美,善于用自己的审美感触去营造美,这才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其中的美,把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引导他们对美产生一定的感知,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课文中好词与好句中包含着无尽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例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时,教师给学生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挑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其中有一位学生说“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是他最喜欢的,因为柳条儿和桃花是植物,但是作者把他们写活了。这些学生喜欢的语句如果没有被教师提出来,学生可能就会失去了体验其中美的机会,因此,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至关重要。让二年级的学生来分析这些语句到这个程度已属不易,所以,在高年级的审美教学中,教师更要深入研究,更注重对学生的深层含义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之作,具有意境深邃的特点,有较好的欣赏价值,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时,可以让学生犹如处于优美的情境之中,感受文章中那种意境的美感。例如,《山村的早晨》一文描写了一个恬静的小山村,表达的意境是安静:“小溪带走夜的鼾声,露珠打湿美的黎明;山村从甜梦中醒来,晨风给她揉着眼睛。”文章把小溪与晨风比喻成人,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村庄写活了。课文又运用彩蝶、蜂儿、小河、炊烟、牧童、羊儿、妈妈、姐姐、小妹、爷爷、哥哥、上学的孩子这些人物意象表现了山村的早晨,使宁静、优美的山村活灵活现。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让学生的讨论、表达更加热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往往表达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悲壮、激昂、含蓄等等思想丰富,学生在阅读中都能感受到的作者的这种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文章中表达的内涵对学生施加影响,把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去感受,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例如,在《瀑布》一课中,有关于瀑布声音的描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瀑布的声音听起来像什么,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自己的想象去表达。学生被教师的启发激发起来,有的学生说像是在下暴雨,有的学生说像是飞机来了。为了让学生对瀑布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瀑布的视频,使学生受到了震撼。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材中,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对学生的审题情趣培养具有很高的价值,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素材,加工处理,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升华美的经验,促进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