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袁 丽
首先,教师在阅读前未让学生预习文章的生词,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其次,在阅读化解中,用朗读代替默读,用朗读的形式完成相应的阅读教学任务;最后,阅读教学活动缺乏合理的设计,仍是将知识点的学习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悖,无法有效提升阅读效率。其次,小学生普遍自制力较差,在阅读过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更多的是“走个过场”,根本无法起到明显的阅读效果。
所以,就当前的教育情况来看,亟待教师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自觉完成连贯性较强的阅读学习,进而养成优质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生本”教育理念,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阅读习惯的培养纳入阅读教学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方式,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原本的“苦学”将转变为“乐学”,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进而激发起自主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其内容多为一些对自然山水的讨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学生对语言的讨论不再局限于自身的了解,而是让学生自行去搜寻课外资料,或寻找一些描写“山水”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然后分别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现场朗读,这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能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不断练习中,积累了较多的语文词汇,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在课堂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就更加乐意投入阅读中去,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自身的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最终构建出高效的自主阅读模式,从而推动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站在强化基础知识掌握与拓展学习的角度,从课外为学生选择优质的阅读素材,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任务,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中温故而知新,了解语文课内知识的实用方法,从而更加多元地积累知识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在无形中培养其自主阅读习惯。
掌握好的技巧是学习好一门学科的关键,阅读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源的方式,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一些能提升阅读效率的方法,这些特殊的学习技巧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使其情不自禁地按照所描述的方法进行预习,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改进预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充分地阅读。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把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任务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投入阅读中去,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借鉴任务教学的理念,充分利用其多元化的优势,为学生策划一次趣味性、探究性较强的自主阅读活动。最后,教师要传授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注重精读,品味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去。例如,在《去年的树》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示范阅读课文,并在阅读中灌注情感,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美感,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围绕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中改进阅读见解和看法,从而使其无形中养成其自主阅读意识。
课后监督同样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监督更加倾向于约束,迫使学生完成繁重的阅读任务,进而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加大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运用力度,在线上学习平台中检验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更加全面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例如,在《草船借箭》的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课后资源或者买一本《三国演义》自主阅读。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可以利用语文交流群询问教师,教师要及时解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生在阅读中由于缺乏监督和评价机制,导致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外加阅读活动本身无甚趣味,学生很难产生参与兴趣,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况选用应对方法,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通过传递自主阅读方法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再紧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成为阅读中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