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吕云霞
小学教学活动中,语文这一学科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语言学科。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大重难点。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性阅读的空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能力。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不重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学校缺乏丰富的阅读文本,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文本单一,且大部分是语文课本和辅导资料。在缺乏阅读材料的情况下,不但学生的阅读范围受限制,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在不能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阅读文本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不到提高,对往后的语文学习百害而无一利。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负担有所降低,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升学率仍然是许多学校第一重视的指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繁重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压榨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使得学生阅读兴趣极大地降低。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仓促的阅读往往使得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文字的理解力流于表面。
小学生因为其自身的年龄、思维意识、知识涵养、学习习惯等的限制,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都不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教课时应当偏向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学,趣味的、形象的、色彩鲜艳的读物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同学们展示美丽的森林、动物的图片,在同学们渐渐被各种各样的图片吸引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关于小兴安岭的相关内容,或者对同学们讲述在小兴安岭发生的精彩故事,从而将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但仅限于课内的阅读往往不够,教师还可以给同学们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童话故事,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各方面差异,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都不同,每个学生对于文字的感受和理解也存在各式各样的偏差。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升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在教授完学生们基本的认识生字生词的内容后,引导学生们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同学们提出一些思考,比如:老屋在哪里?老屋是用什么做的?老屋为什么会倒不了?让同学们自主思考,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不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
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学生精细阅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需要合理地设置问题,一个合理的问题的提出不但能使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全文,也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比如,西沙群岛由几个小岛组成,西沙群岛富饶的具体表现,个人觉得西沙群岛什么地方最美等。但是问题需要根据学生的解答能力合理地设置,过于困难的问题会耗费学生的积极性。在带着问题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度提高了,也达到了精细阅读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贴近现实生活的学科,在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将实践与阅读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课文《不懂就要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展开前对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鼓励同学们向组员询问自己不懂的问题,鼓励同学们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小组,向别的小组的组员或是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在询问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真正懂得不懂就要问的精髓。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也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目的。
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在为学生丰富阅读文本,创造更多阅读时间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要合理地设置问题,将阅读与实践合理地融合。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往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