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寿宁县实验小学 范春燕
自觉性阅读是自觉能动地进行阅读思考活动的简称。自觉性阅读,是自觉能动地去认识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同时又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经验内化为自身的智慧、品德和美感的一个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一套套所谓“能力”“思维”的系列训练上,似乎不是人在学习,人在思考,而是能力在学习,思维在思考,忽略了人的作用,忽略了在深化阅读理解课文上下功夫。而自觉性阅读突出了人,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能力和自觉阅读的习惯。自觉性阅读指导有如下几个特点:
1.强调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态度。阅读指导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客体任意控制,而应该把学生看成是能够自我创造的积极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自我实现。
2.强调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阅读实践,强化阅读思考,把阅读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着眼于开拓、发现。理解课文要重视过去的经验,更要着力引导学生从新的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3.强调阅读思考与发展情感、个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基础统一起来。
教过的一篇课文,学生已经读过一遍又一遍,甚至都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了,可是我们还常常说学生没有读进去,这是为什么?因为文中应该理解的内容没有理解。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为什么阅读中应该意识到的内容没有进入他们的意识范围,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起码说明两个问题:说明了未意识到的内容不能内化;还说明了学生实际意识到什么,同学习要求应该意识到什么并不一致。这里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课堂教学要形成何种条件,才能在阅读课文中使学生应该意识到的实际能意识到,这是培养自觉性阅读的核心问题。
在阅读中应该意识到能进入学生的意识范围的内部条件是什么?比如,一个学生在阅读课文,不管是朗读、默读或想文中什么,这些行为我们都把它称作阅读活动的动作。我们问,这时他意识到什么?这要看是什么促使他去阅读。假设出于某种动机,他产生了一个目的要把全篇课文背出来,这时他意识的内容就是每个词句的读和记,至于其他方面,比如词句的含义、表达的方法等,就不会成为他的意识内容了。很明显,原因是他原有的意识中没有追求这些东西的动机和目标。如果在另一种动机的驱使下,他改变了目标,要知道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什么思想,那么,课文的内容、语句的含义就会成为他的意识内容了。
由此可见,某一阅读内容进入了学生的意识领域,这些阅法活动一定是由于学生出自某种动机,并由此而产生明确的目标的缘故,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一系列外部和内部的动作,使目标得以实现,这些动机、目标、动作就是自觉性阅读活动结构的要素。
自觉性阅读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始终保持积极稳定的指向,明确的内心活动并能相应得到反映。自觉性阅读的要求决定了自觉性阅读指导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引发阅读动机,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教师确定了阅读教学目标之后,怎样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阅读所追求的目标呢?实践经验证明,不能把教学目标原封不动地移入学生的头脑,简单地采用“指令性”的方法。上面已经分析过,只有阅读动机与阅读目标相符合时,才能发挥阅读的效能。阅读动机从何而来?如何引发阅读动机?阅读动机是种发自心理的活动,是内部的,但它可以通过创设同阅读目标相适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外界的刺激下产生一种需要的心理,自觉自愿地去努力实现阅读的又一个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必须考虑怎样使学生从自觉到自觉接受这些阅读目标,成为他们的意识对象,在阅读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在学习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这是自觉性阅读指导的关键。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一,教师应以真实的情感,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其二,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价值,把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科学的组合或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激发学习兴趣。其三,顺应作者的思路,采取多种手段创造特定的情境,引发学生各种的心理效应。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就是很有意义的。以上三个方面的方法综合运用,不仅用于课始,而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下面列举几种具体做法;(1)寻找突破口,设置疑点,制造悬念。从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出发,在文眼、文辞、文脉、文情等几个方面去筛选实现阅读目标的突破口,从中提出疑点,引起学生思想内部冲突,产生悬念,从而使学生自觉去文中分析问题,找出答案;(2)讲清困难,引发攻关意念。对一些理解难度大、要花力气的内容,教师索性给学生指出困难所在,以教师的信任感唤起学生同困难作斗争的意识;(3)组织竞赛,激发好胜心,把阅读要求和对象设计为若干个题目,以竞赛的形式组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使阅读与思考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自学能力。
2.协同动作,内化外化
学生明确阅读中应指向什么,这是一种定向的反应。怎样把这种反应保持稳定的积极状态,使学习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呢?除了继续强化动机之外,还必须组织同目标有着密切联系的循序渐进的一系列协同动作。协同动作是指在阅读目标的控制下,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通过这些协同动作去理解语言,认识事物。这样方面将书本总结人类的经验和个体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品德和美感,另一方面又将自己的智慧、品德和美感外化,互相交流影响。学生在这样不断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知识,使自身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选择组合教学方式方法上,必须在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创造的学习品质上下功夫。具体要求是:(1)有利增强阅读意识、自觉边读边想;(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条件,留下足够的思考余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3)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记忆型的要少,理解型、创造型的要多;(4)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囿于教师的思维模式之中;(5)练习不要片面强调统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