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策略

2020-11-26 06:22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阳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7期
关键词:论语语文文化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阳小学 王 慧

经典诵读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对经典诵读的作用没有深刻的认识,很多学校对于经典诵读不够重视,经典诵读的频率较低,经典诵读的方法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经典诵读活动不能有效地展开。而教师过于追求学习成绩,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基础知识,对于知识的感悟程度较浅,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有效提升。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下面,笔者就谈一谈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系统学习古代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经典诵读的一大关键在于“经典”二字,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经典作品是在历史的考验下不断流传下来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引导作用的文化作品。在经典诵读之前,学生只有对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诵读中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系统了解,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引导学生有效地展开诵读。

例如,对于《论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论语》的文化内涵,再进行阅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传达《论语》的精神。《论语》是儒家的思想经典,教师可以对儒家的仁义忠孝观念和孔子的仁政做具体的讲解,让学生对论语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对孔子的人生经历做详细介绍,让学生从《论语》中体会孔子的伟大精神。对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语句,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上苏轼、王阳明、曾国藩等名人严于律己、刻苦好学的事迹让学生具体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论语》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指导作用。通过文化引领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对经典作品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读出经典的韵味与内涵。

二、强化情景设置,提升品性与修养

经典诵读的另一大关键在于“诵读”二字,诵读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将作品的内容、情感等表现出来,让听众受到感染。因此,情景设置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在诵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场景进行想象,体会作品的语句描绘的具体场景,让自身的感情很好地融入其中,让学生与经典融为一体,提升自我的品性与修养。

例如,在诵读《悯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农民劳作的场景,学生就能以恰当的情感对作品进行体会。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学生能够想象到在炎热的天气里,农民汗流浃背地劳作的场景,深切地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以沉重的语气来进行诵读,从而增强对农民的尊敬和对粮食的珍惜。又比如诵读《三十六计》时,对于“趁火打劫”“围魏救赵”等计谋,学生可以想象将士们流血牺牲的场面和智者胸有成竹、深谋远虑的睿智形象,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对古代人民智慧的钦佩之感。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就能够以具体的情景为基础,以经典为指引,提升自我的品行与修养。

三、展开群诵活动,感受艺术震撼

经典诵读的艺术性还在于强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这种艺术效果可以通过群诵来实现。在群诵时,学生相互之间要形成深厚的默契,要以高度的团结精神来相互配合,运用统一的语气、语调、节奏,使诵读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群诵活动也是提高学生集体意识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增加群诵的频率,引导学生感受诵读的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七律·长征》等经典诗词进行群诵,感受震撼的艺术效果。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可以分为多排站立,一部分学生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将听众引入情景,另一部分学生诵读“故垒西边,人道是……”以诵读群体的改变切入另一场景,让诵读富有层次感,营造出作者由远及近,由眼前的赤壁景象回想三国历史的场景。对于《七律·长征》,教师可以让一名同学领诵第一二句,将听众带入长征的情景,然后让其他同学群诵“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以群体高亢的声音体现出作品中高涨的革命情怀。通过群体之间配合式的朗诵,学生就能在诵读的层次与变化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了。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积累,还要有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丰富的情感。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大框架,引导学生在继承传统中以诵读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提升自我的品行与修养,展现经典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论语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谁远谁近?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