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学八(1)班
(指导教师:徐 凯 杨琴娜)
这是一座高耸的大山,大山上有一处破旧低矮的棚屋。棚屋虽然破旧,屋瓦也不知何时被无情的狂风掀落了几块,粗糙不平的墙面斑痕累累,但稍令人松口气的是:屋内的火灶、铺盖、小桌小椅都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屋中。更让人感到安心快乐的是:躺在榻上,裹着被子的孩子——那纯真、安睡的可爱的脸。
孩子似乎做着一个美梦,闭着眼,不甚安暇地微笑着。
“盼那光明到这山冈,春风化了我的心冻哟!”与屋中的恬静气氛相比,屋外飘来一阵稍有些聒噪带着浓厚方言的乡歌。唱歌的人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老头的头发花白,如他那灰白的胡茬差不多长。老头的手龟裂了,还冒了许多紫红色吓人的冻疮。在冬夜寒冷的山上,他却因为下山劳作与上山的疲乏,在额间沁出密密细汗。却也可窥见这地界山尖的寒冷——老头的鼻子,在雪花白茫茫一片的映照下,红透了。临近棚屋,这老头便止住了自己的声音,蹑手蹑脚地打开棚屋的大门,轻轻放下自己的大袄。
原来,老头是这小棚屋的主人——那孩子的爷爷。爷孙俩,一个失去自己的孩子,一个失去父亲。孩子的母亲早年出了事故,也早早地离开了疼爱的孩子,只留下孩子与爷爷俩陪伴扶持。
爷爷虽然轻手轻脚的,却还是惊动熟睡的小孙子。孩子睡眼惺忪,但看见爷爷回来了,非但没半点儿被惊醒的不开心,还飞快掀了被子,冲上去拥抱爷爷。孩子欢喜极了,带着笑说:“爷爷,你可算回来了,这天冷,你上山下山的,走路可要小心点,外面下了好大的雪!”爷爷在温暖的屋中化去冰冻,在孙子的关怀中掸掉路上的艰辛与风雪,柔柔地夹着宽厚的乡音答道:“爷爷慢慢走的道哩!你莫操心,等春天来了就好上道了。”老头抱着孩子,用来时的乡歌将孩子哄睡了。
“盼那光明到这山冈,春风化了我的心冻哟……”
翌日黎明,公鸡清脆的打鸣声划破整个山冈,山冈醒了。大地是雪白的,在阳光照耀下更明亮了。孩子早早起来照看冻着的庄稼们。这肥沃的雪,看似冰冷,其实呀,它怀抱着身下的小苗苗,让它们温暖地度过冬天。
在棚屋里头的爷爷今天在山下没了活计,可以在家休息一天,老头的面色却并不闲适,他苦着脸,眉间的皱痕像极了大山间的深谷,见不到底。老头昨夜下山,才知道山下建了一所小学,山下的村民纷纷让孩子去接受可贵的教育——要知道,对于小山村的孩子们来说,上学是件极难的事。老头知道了,心中只欢腾了一下,继而为难地摇了摇头。老头太穷了,没有多余的钱财交学费,这里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通往山下。
老头上下山,是靠多年攀援岩石的经验,加上一根有小腿粗的麻绳。太险了!老头咒骂这条路,他也自责着,清亮的眼泪从老头浑浊、布满血丝的眼中流下,滴在地上,发出啪嗒的脆响。
下山,在干燥的晴天相对安全,而小学,过完年便开学了。冬还没走,春又未来,路上那样的滑,风雪又是那么尖利,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下山呢?老头暗暗想着。
正到这儿,小孙子从田里回来,兴高采烈地说:“爷爷!我听村主任说,山下开了所学校!让我们读书呢!”老头忍住了愧疚,喉头动了动,说:“好娃儿,你是不是也想读书呢?”小孙子满眼都是期盼:“爷爷,我想读书。”老头本想告诉孙子无法上学的事实,却在话将出口时收口。
因为老头看到那双充满光芒的眼睛,他改变了主意:他要供孩子读书,就算累死也要将孩子培养出来!山路难上难下,他就背着孩子上山下山,拼老命保护孩子。所以话出口了:“好娃!爷爷一定供你读书!”
夜深了,辰星也被点亮了,本为万籁俱静的时刻,老头却听见轰轰的推土声,他连忙披上大袄,下床察看。没想到门外不远,赫然立着个“庞然大物”。他赶忙跑过去,“庞然大物”上却下来一个人,身着施工服,戴着安全帽。语气诚恳地对老头说:“对不住,修路声太大了,吵到大家睡觉了。”老头却只听见“修路”二字,迫切地问:“修路?修什么路?”工人说:“当然是修通往山下的路!这不,山下建了小学,政府怕山上的居民们不便下山,耽误孩子上学,这才下的通知,让我们日夜加工,赶在开学前完工呢!”老头怔住了,半天说不出话。而工人嘿嘿一笑:“要说政府可对咱老百姓真好,为了让孩子读书,连学费都不用交!义务教育可真是个好工程!”老头没缓过劲来,等他回过神来,欢乐的泪水已顺着脸颊淌下,饱经沧桑的内心在片刻间温暖兴奋起来。一旁的工人早已驾车赶去施工,明黄的车身带着希望,印在老人的脑海中。
他不顾老迈的身躯,跑到最宽广的白雪地上,叉着腰,扯着嗓子,似乎要唱到筋疲力尽才肯作罢。还是那句歌词,在山谷间,在天地间,在人们的心间回旋。惊动雀鸟振翅划破黑夜,使黎明,冬天那束光绽放开来!平地惊雷般,唱出老头心中存积多年的不忿与今日的狂喜。啊!这束光多暖呀!这束光多明亮!
棚屋中,小孙孙做了个非常甜美的梦,阳光正洒在他的睫毛上,他笑了。
“盼那光明来到这山冈!春风化了我的心冻哟!”
“光明从冬中来!他是那幸福的到来!”
山儿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