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
(西山煤电太原保障性住房建设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都离不开工程检测,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工程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对此提出解决措施,防止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保障施工者和日后建筑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其次,工程检测还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的故障。工程检测不仅仅包含对建筑工程施工流程的检测,还包括对施工设备的故障排查。工程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还有利于对可能造成故障隐患的设备磨损进行维护,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天然地基检测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是工程地质的实际勘察,对于天然基坑而言,地质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充分了解地基岩土深度、岩土类别以及低级的土层结构等,才能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其中数据核对部分是天然地基检测的关键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增加核对次数,加强对土层流塑性以及地层含水量的准确检测,以此实现天然地基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筑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油基岩或者覆土组成的河流高地区以及丘陵地带,在进行地基检测时主要应用挖孔打桩技术。良好的地基检测技术开展有助于实现对该地区地基特征的高效分析,进而通过系统性研究找出完全适合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优化检测程序。在应用挖孔桩技术检测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督与反复核查,避免复杂程序存在漏洞,由此影响后期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保障。除此之外,检测得出的检测结果需要及时上报给相关管理人员以及设计人员,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便利。
持力层的精确判断是人工地铁检测的主要内容,相关检测人员应该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判断持力层,确保持力层符合相关质量要求。通常情况下,对于体岩中间有软弱夹层的人工地基来说,检测人员应该在综合分析沉积岩风化程度、掌握裂隙发育程度的情况下将持力层保持在人工挖桩柱的柱端部位。与此同时,相关检测人员应该保证钻孔深度到达持力层,以此应对泥岩遇水软化的问题。另外,对于地震破坏带的花岗岩地层,需要实地勘测,以便于对存在的陡倾角裂隙进行及时处理,从根本上强化地基质量。
复合地基检测技术专业性较强,主要以增强基坑土体牢固性为目标,运用合理的方法实现地基的高效检测。在选择检测方法方面,对于已经被换土法和强夯法处理过的基坑,可以选用空动力触探法检测。而对于已经被深层搅拌桩或者碎石桩处理过的基坑,则可以选择荷载试验法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的情况,相关检测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检测以及地基加固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加固效果,如果不达标则需要进行重新加固,以此保证地基的质量。
建筑结构的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一个检测结构类型的具体情况分析采用适配的检测技术,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材料力学性能、建筑结构的构造措施、建筑结构的几何措施等进行检测。伴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大量增长,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缺陷,再加上质量缺陷本身的隐匿性,所以强化质量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也显得非常必要。为了更好地强化施工质量,做好质量检测技术有着显著意义。
大直径的钻孔灌注桩在设计负荷方面普遍较高,采用静力试桩的方式难度较高,同时整体效益较差,所以需要采用地质钻机,在结构、墙体上按照长度方向获得芯样品,并借助对芯样品的观察以及测试实现对施工质量进行判断。这种方式只能够体现钻孔范围内的小部分混凝土质量,同时设备成本较高、检测技术的应用繁琐程度较高,整体效益较差,不能应用在大面积的检测任务中,只能够应用在抽样检查方面,一般是应用在总体积的3%~5%以及无损检测要求中。
振动监测技术也被称为动测技术,其主要是在结构一侧采用多种方式施加一个激振力,促使结构和结构体系之间形成一个振动,同时也可以在结构内形成一个应力波,借助波动和波动的参数变化实现质量分析,并判断整体承载力。这种方式比较常用的有敲击、锤击、稳态激振机械阻抗、瞬态激振机械阻抗以及水电效应等方式。
这种方式在结构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缺陷的检出,在结构混凝土灌注之前按照长度方向平行的预埋多个检测使用通道,并作为超声检测以及接受换能器的主要通道,在检测过程中探头分别在两个管子的中间部位移动,按照不同深度逐渐测试出横断面上超声脉冲穿过混凝土时的参数,按照超声检测过程中的缺陷原理分析不同断面的混凝土质量。
这种技术方式主要是采用放射性的同位素辐射线在混凝土当中的衰减、吸收以及散射等原理实现质量检测,在射线穿过混凝土的同时,因为混凝土质量的不同、缺陷的影响,射线的强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借助变化程度便可以实现对结构质量的判断。
综上,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如重视建筑工程所有流程的工程检测的工作、培养建筑工程中工程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工程检测考核系统等来对工程检测进行完善,提高工程检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