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可方/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
审美性作为音乐作品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受众(音乐接受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良性或恶性感知是创作者创作热情、创作方向和创作价值的基础,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音乐作品的质量低劣,而审美态度水平是区别不同音乐接受主体审美水平的集中体现。提升音乐接受主体的音乐审美态度,使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取高质量的音乐享受和音乐美感,充分感受高雅音乐的旋律之美,接受创作者通过音乐作品表达、传递的音乐内涵美和深层次价值,从而通过音乐作品获得情感和心灵上的愉悦和共鸣,最终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
审美态度在音乐作品欣赏及美学挖掘过程中极其重要,审美态度的积极或消极表现是音乐作品本身表现力及感染力的直接反映和有效反馈,是决定音乐接受主体审美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音乐接受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良性或恶性反馈是创作者创作热情、创作方向和创作价值的基础,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音乐作品的质量低劣。音乐作品应引导音乐接受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音乐接受主体培养端正的审美态度、高尚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优质的审美意识,提升音乐接受主体审美价值高度。
现阶段音乐作品宏观上可以分为金字塔形状,顶层是塔尖上的高雅音乐,是阳春白雪音乐作品的核心代表,底层是集聚负能量的低俗音乐。培养音乐接受主体端正的审美态度,就必须将其由底层音乐作品引导回归到顶层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接受主体的审美态度水平。审美态度水平是区别不同音乐接受主体审美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音乐接受主体对音乐作品表现力的有效反馈。只有提升音乐接受主体的音乐审美态度,才可以使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取高质量的音乐享受和音乐美感,充分感受高雅音乐的旋律之美,接受创作者通过音乐作品表达、传递的音乐内涵美和深层次价值,从而通过音乐作品获得情感和心灵上的愉悦和共鸣,最终适应和转变音乐接受主体审美价值取向。
审美态度是审美活动中音乐接受主体超越自我表现和实际功利取舍对审美对象的理性审美静观。音乐接受主体对音乐文化的审美过程是两者在思想、感情和艺术理念上的碰撞和融合,从而引发音乐接受者与音乐文化的共鸣,所以培养音乐接受主体的审美态度,必须有效结合、统一音乐审美主体的心理定势、审美意识及审美想象。
从审美心理视角来看,心理定势是音乐接受主体接触音乐文化前、进入欣赏状态前的具体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传播或者一定的场合设置,其本质是音乐接受主体的潜在心理结构状态。若音乐接受主体受到某一类型审美对象(音乐文化)的长期、深刻影响,则会使其潜移默化的偏爱此类音乐文化,形成范式审美活动,进而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审美心理定势,形成有个体差异的“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音乐接受主体长期审美过程的积累和沉淀,是音乐接受主体与音乐作品在情感、心理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契合所形成,是音乐接受主体情感经验模式、心理经验模式和审美经验模式。
音乐作品之所以成为大众颇爱的艺术表现形式,原因在于其创作过程包含丰富的审美元素。音乐接受主体若想真正读懂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含义,其就必须充实音乐欣赏过程及审美过程,加强对音乐作品的品读、理解和感悟,感受音乐作品中创作者所蕴含的、想传递的情感和故事,所以审美意识是音乐欣赏能力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反映。音乐审美意识基于音乐作品艺术美感而存在,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门抒发、传递创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和一种潜在的、深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欣赏过程是一个极具创造性和个体差异的审美活动,而音乐审美意识是音乐接受主体的主观认知活动和内心丰富体验,审美意识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过程,所以培养音乐接受主体审美意识对丰富音乐欣赏过程、感受音乐美感极其重要。
审美想象是人脑根据原有记忆表象,对基础表象材料进行个体特征解读、筛选、分解和重构,以形成焕然一新的新形象和新表现形式。音乐审美想象是音乐接受主体在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借助个人思维转换和理解角度偏差对音乐作品的深度加工、重新构造和二度创作。音乐审美想象作为音乐接受主体审美态度构成的核心因素之一,作为一种极具个体差异的特殊心理活动,其不仅是音乐创作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机制,丰富音乐审美活动过程的集中体现,还是音乐接受主体在审美感知选择基础上的再创作过程,在音乐审美态度的培养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提升音乐接受主体审美态度水平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音乐接受主体自我意识到音乐作品的高度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我发现美、辨识美及欣赏细微之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态度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需要音乐接受主体在日常生活中重视思维方式和思维意识,培养自身善于观察与总结音乐作品的优秀习惯,有意识第提升自身审美水平。审美是一个个体差异极强的过程,反复审美不仅可以训练音乐接受主体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还可以提高音乐接受主体的审美态度水平。审美态度水平的提高应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进行,主要以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教育为主要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音乐接受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其不仅可以启迪人生、激发想象力,还可以活跃音乐接受主体和创作者的思维深度,实现音乐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优势互补。音乐的无语言局限性和丰富的感染力、表现力,使得音乐接受主体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更锤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提升提升音乐作品自身价值不仅可以提升音乐接受主体的审美态度水平,还有助于调动音乐接受主体在音乐审美过程中的记忆力、联想力、想象力,培养其细节感知力、整体记忆力、发散式想象力以及综合性的创造性能力。
审美态度来源于对个体自身的一种审美,其通过调整身心活动使得审美活动顺应审美需求,是人类适应社会环境转变和发展的必然。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之所以需要树立端正的审美态度,原因在于审美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审美是将美作为一把衡量社会发展程度和发展结果的标尺,即良好审美态度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感受身心愉悦、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审美态度与人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具备端正审美态度和良好审美修养的音乐接受主体才能唤醒对美的追求、美的表达和对美的深度创造,最终才能帮助其懂得审美和欣赏美。
审美态度的本质是接受主体对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多维度、多层次的主观体验。本文以音乐接受主体审美态度培养路径作为根本出发点,提出审美态度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论述音乐接受主体提升审美态度水平的必要性,并结合音乐接受主体审美态度培养的心理定势、审美意识、审美想象三大基本前提条件,提出音乐接受主体应从思维方式、思维意识、作品价值、自身全面发展等角度培养审美态度。